深读 | 全市唯一!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花落三水,邦普循环技术攻关再下一城

南方+ 记者

9月25日,记者获悉,在近日颁发的202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由三水企业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邦普循环”)牵头完成的“退役锂电池循环再造绿色低碳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摘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全市唯一获得一等奖的企业。

据了解,该项目突破了传统“预处理-湿法回收-火法烧结”分段式电池回收技术,实现动力电池绿色低碳循环利用,推动行业从局部、粗放向全流程、精细化、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变革。

广东省科技奖是高水平科技创新工作的权威度量衡。三水企业获得含金量极高的省级科技大奖,既是对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肯定,也为三水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带来新的激励。近年来,三水区在创新领域屡有突破,企业研究成果频获大奖,体现了区域的创新动能培育成果,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水平不断迈上更高的台阶。

邦普循环牵头完成的“退役锂电池循环再造绿色低碳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摘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企业供图

邦普循环牵头完成的“退役锂电池循环再造绿色低碳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摘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企业供图

突破分段式回收技术

实现动力电池绿色低碳循环利用

在位于三水乐平的邦普循环园区,太阳能路灯杆上挂着一个小方盒子,这是回收的废旧电池经过拆解后,二次储能再利用。园区大门左侧,是光伏发电及储能充电一体化停车棚,以光伏电池板代替车棚顶面,发出的电力供应停车。整个园区,尽可能实现各种能源的循环利用。

从2005年成立至今,邦普循环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回收处理及高端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在废旧电池回收领域率先破解了“废料还原”的行业性难题,并成为宁德时代生态链的重要环节。

“此次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的项目主要是突破了传统‘预处理-湿法回收-火法烧结’分段式电池回收技术,把废旧电池一直做到正极材料全链条一体化。我们这个技术是目前国内较早研发应用的,形成了很好的示范。”邦普循环副总裁余海军介绍,该项目实现锂回收率可达90%,镍钴锰综合回收率达99.3%,化学物耗降低40%,氨氮回收率达99.9%。

项目研发的相关技术成果对提升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和一体化集成水平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对降低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资源进口依赖度、破除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更是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邦普循环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回收处理及高端电池材料生产企业。李周秦 摄

邦普循环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回收处理及高端电池材料生产企业。李周秦 摄

“一般的技术创新在于提高产品的品质,我们除了提高产品的品质之外,还追求降低碳足迹,碳足迹越低,产品的绿色和低碳效益对环境更好。”余海军说。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实现每吨材料碳减排幅度超49%。项目推广应用期间累计处理量达40万吨,相当于减少近600万吨原矿开采进口、减排废水达6075万m³、减渣超12万吨、碳减排超143万吨CO2e、植树造林近8万棵。“我们从2010年11月开始研发,2018年12月完成研发,并于2019年应用至今。”余海军说,目前项目成果已在佛山、长沙、宁德和宜昌等地推广实施。

据透露,该项目相关技术成果未来还将应用于广东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中,该园区位于三水区大塘镇佛北战新产业园大塘新材料产业园区内,总投资达238亿元,全链条覆盖、一体化整合,涵盖了电池回收及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关键环节,将有力发挥协同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循环体系,助力行业绿色高效发展。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供图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供图

技术攻关再下一城

两度摘得省科技大奖

创新之路,永无止境。事实上,早在2019年,邦普循环凭借“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合成技术”项目也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以废旧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镍氢电池及动力电池制造过程废料为原料,使用镍、钴、锰不分离技术,通过独创逆向产品定位设计,定向循环合成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实现了5万余吨正极材料资源化利用。

“我们一直专注做废旧电池‘变废为宝’这件事,此前项目聚焦的是合成技术的创新,旨在提高材料的安全性,本次项目则是工程集成化的创新,实现从技术迭代到降碳减排。”余海军表示,自创业伊始,邦普循环便坚定把“科技创造绿色生活”作为企业使命,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引领行业发展。“创新源于企业对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追求。”他说。

据介绍,近年来邦普循环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实验室科研条件,建设总面积共22000平方米的实验科研场地,为科技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共同开展科研人才培养。

近年来邦普循环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建设总面积共22000平方米的实验科研场地,为科技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张梓望 摄

近年来邦普循环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建设总面积共22000平方米的实验科研场地,为科技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张梓望 摄

目前该企业已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邦普分中心、广东省电池循环利用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并获得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荣誉。

“背靠国家创新型城市佛山,坐落佛北战新产业园三水片优势区域,市、区经济科技部门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我们的创新发展非常有底气。”余海军说。

构建科技创新生态链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双向发力”

企业屡获省科技大奖,这与当地的制造业基础及区域创新水平密不可分。近年来,三水坚持推进高企培育、拓展创新平台建设、打通成果转化堵点,构建“人才引育+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通过科技创新生态链的整合,带动创新能级提升,助力产业先进性跃升。

三水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副局长施家升表示,三水坚持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通过“政府+企业+服务机构”全方位发力,“申报前精准辅导+申报时预审提升”全方位护航,全面激发企业申报高企认定热情,大力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

三水坚持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部门供图

三水坚持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部门供图

此外,三水还构建创新研发平台、创业孵化载体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多层次平台体系,组建“博士科技专家团”,建立科学技术奖培育库,成立“益企创”科技成果转化经纪团等,整合优质资源助力企业快速提升科技水平。

据统计,2022年,三水区共有273家企业通过高企认定,通过率超90%,位居全省县区级前列、全市五区第一;高企存量突破700家,同比增长近20%。全区国家级孵化载体4家,新认定省、市、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为7家、10家、15家,全区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50%。

在奖励机制方面,三水还出台了《佛山市三水区科技创新平台扶持管理办法》,对三水区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科技成果,视实际效果按合同交易额给予企业最高 40%的一次性资金扶持,对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建联合实验室的,按企业支付给科研院校合作经费的 40%给予一次性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借力科研院校加强技术攻关,嫁接优质的科技成果。

近年来,三水在省科学技术奖上表现突出,四年间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获奖项目科技含量高,多为企业与高校、研究所合作完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突出,企业科技攻关能力不断增强。

2019年度,邦普循环项目成果获得一等奖,爱旭科技、金万达分别获得二等奖。其中,邦普循环成为全市唯一夺得一等奖的企业,更让三水实现了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零的突破;2020年度,恒力泰和日丰分别凭借“基于模框干法成型工艺的超大规格陶瓷板智能成型技术及装备” 和“低表面能聚烯烃多层地暖管的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获得二等奖;2021年度,三水再有3个项目获奖,正典生物项目成功获一等奖,兴发铝业和凤铝铝业项目分获二等奖。

“政府引导和企业主导双向发力构建科技创新生态链,推动三水创新实现从孵化到转化的全景展现。”三水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局长陈玉虎表示,三水推动产业、创新、生态、人才、金融、服务六大方面融合,促进企业原生创新动力得到充分释放,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借助专业人才、专业服务机构的力量,实现科技成果的高速转化。“接下来,我们将推动更多先进科技成果在三水落地,形成区域产业的发展竞争力。”陈玉虎说。

【撰文】李周秦

编辑 杨晖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