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东莞公务员⑤ | 在他们身上,有一种逆“风”而行的担当

严实莞家
+订阅

为强化对标争先、比学赶超的鲜明导向,营造更加浓厚的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氛围,市委组织部推出“我是东莞公务员”系列宣传,讲述展示先进典型的奋斗故事和时代风采,示范带动全市公务员大干快干苦干实干,在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上争先锋、作表率。

近日

台风“苏拉”“海葵”接连而来

持续性地强降雨及大风天气

给东莞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有这么一群人

在大风大雨中坚定逆行

在急难险重一线冲锋在前

全力以赴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期

让我们走近4位奋战在

防风防汛一线的公务员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市应急管理局自然灾害救援科副科长

何靖凡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专门负责全市三防工作,办公室(简称“市三防办”)设在市应急管理局,自然灾害救援科承担了市三防办的日常工作。何靖凡作为该科的骨干,是三防工作的行家里手,自2008年成为“三防人”以来,15年时间始终坚守在三防工作前线。

风里来、雨里去,他的身影活跃在东莞市应急指挥中心大厅及风险隐患点现场。舍小家、为大家,有效化解一个又一个重大风险隐患,因工作表现突出,他被评为“全省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工作先进个人”。

坚守防线履职尽责

每到雨天,别人都是往家里赶,何靖凡却总是往单位跑。今年8月以来,何靖凡开始全面负责自然灾害救援科工作,主要负责市三防办的日常工作。只要有台风、强降雨等自然灾害袭击,防线上就会有他,他就是前线的“第一反应人”。一旦进入汛期,他就进入了24小时随时待命状态,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时刻关注我市天气和水文情况,以应对随时到来的灾害性天气。

人们常说,经风雨、壮筋骨。风和雨,和他的职责息息相关,在这十多年的风雨历练中,他始终做到履职担当,日以继夜坚守在工作岗位,逐渐从一名三防新兵成长为抵御风雨灾害的坚毅战士、三防专家。他常常笑称办公室是第二个家。十多年间,办公室的折叠小床旧了换、换了又旧,见证了他为民服务的初心。

在以何靖凡为代表的“三防人”共同努力下,近5年来,我市安全度过了74次应急响应,成功抵御了146场强降水、16个台风等自然灾害袭击。

创新发展三防工作机制

在局党委的领导下,他立足东莞实际,积极探索构建三防工作新模式。在原有三防体系上,持续提升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并在今年创新推出强降雨灾害预警“叫应”、路面内涝积水“三人小组”等工作机制,有效完善防汛安全防线。

每逢暴雨,东莞部分路段就会出现“水浸街”,内涝处置不够及时,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市民出行。针对这个痛点,何靖凡组织专班多轮研讨,最终出台了路面内涝积水“三人小组”机制,明确水务、城管、交警等部门职责、值守启动条件、雨前、雨中、雨后三阶段应急处置工作内容,切实提高内涝处置能力。

在台风“海葵”期间,全市共出现86处积水点,“三人小组”响应迅速,自暴雨黄色预警发布起30分钟内到达现场,及时采取封路、拖车清场、加强排涝、现场值守等措施。据统计,共出动“三人小组”233组,出动1129人,累计清理下水口18613处,有效减少“水浸街”对群众的影响。

坚定捍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3年东莞接连遭遇台风“苏拉”“海葵”,多地出现洪水、内涝等险情,何靖凡深入参与各项防汛防风工作。

9月7日晚,受“海葵”残余环流和西南季风影响,我市出现特大暴雨降水。何靖凡和值班人员通宵达旦,实时监控强降水和城市内涝等情况,指导协调各级各部门采取科学有力的防汛防风措施。“结合最新天气会商情况,建议启动防汛3级响应,并启动部门联合值守。”“报告,收到塘厦地下车库受淹险情,建议立刻调派大型排水抢险车前往支援。”何靖凡沉稳而迅速地开展工作协调。

台风降雨过后,他马上投入到细致的复盘工作中。在这次防御中,我市共投入抢险救援人员4.95万人次,转移群众5149人,营救群众1779人……看着一个个数字,他心潮涌动,尽管防御工作瞬息万变,但不变的是总有一帮为民担当、迎难而上的战友并肩作战。在他看来,捍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定信念,才是三防工作最牢固的防线。

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和排水科副科长

邹晓波

市水务局是负责我市洪涝灾害防御工作的主管部门,其内设机构水旱灾害防御和排水科是落实具体工作的业务科室。邹晓波作为水旱灾害防御和排水科的副科长,是跟进防汛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员。在多次防御工作中,她勇挑重担,带领团队沉稳应战,有效减轻了洪涝的影响,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工作表现突出,她被授予了“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以安全为先,致力洪涝灾害防御

2023年9月,受台风“海葵”的影响,我市遭遇近15年以来最强降水,石马河发生超大洪水,塘厦、长安、虎门等镇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邹晓波连续多天驻守在防汛值班室,紧盯水雨情变化,科学精细调度水库、水闸等水利工程,确保在河道洪峰过境之前水库不泄洪,最终保障了石马河凤岗断面不漫堤,石马河樟木头段洪水从50年一遇削减至20年一遇,大大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2022年6月中旬,受“龙舟水”影响,我市主城区遭受严重内涝威胁。邹晓波精确研判,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反向利用南畬塱排站体系排洪水、利用企石节制闸将东引运河企石段与下游段分成两个排洪体系等创新措施,有力保障了我市顺利度过洪涝危机。

同事笑称,邹晓波有一手过硬的“控水本领”。实际上,这手本领来之不易。在日常,她常常潜心钻研,认真研究我市水系、防洪体系,对东莞相关情况烂熟于心,与此同时,坚持自主学习专业书籍,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在每次的防御工作中,她都是坚守一线、迎难而上,事后及时复盘、总结提升。正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才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工作本领。

以大局为重,星夜驰援兄弟城市

2022年6月中下旬,北江流域发生超百年一遇洪水,韶关等地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省应急厅、省住建厅、市三防指挥部等多部门下达了调度令或提出救援申请。

灾情就是命令,救援就是责任。邹晓波快速响应,指挥集结抢险物资及人员,星夜驰援,赶往受灾现场进行抢险救灾。在赶往韶关市的路上,受强降雨影响,多处路段积水严重,导致抢险车辆无法通过,邹晓波提前与韶关市应急部门沟通获取快捷路线,力争以最短时间赶赴灾区,是当时最早到达的支援队伍。作业期间天气时有风雨交加并伴随电闪雷鸣,导致现场排涝作业难度增加,对救援非常不利,她带领救援队伍,不分昼夜、迎风斗雨、克服困难,始终坚守防汛抢险一线,历经5天奋战,圆满完成救援任务,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赞扬和肯定。

以实干为本,用脚步丈量易涝点

暴雨往往容易导致城市内涝,给群众的工作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严重时甚至影响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邹晓波深知治理城市内涝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为更有效解决内涝问题,她经常冒着暴雨,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及管网检查,通过一个个雨水篦子分析下水速度、一个个检查井查看过水情况、一个个流域分析排水工程体系,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查明内涝点形成原因,系统提出解决路径。她提出的工作建议有效转化为治理城市内涝的真招实招,有力推动了142个易涝点整治,打开了城市内涝治理的新局面。邹晓波表示,整治内涝,要持续发力、抓铁有痕,剩下的15个易涝点整治将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

在邹晓波看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工作的头等大事。不仅是防御洪涝、治理内涝,各项工作都需要坚持人民至上。带着情怀去做好工作,给群众带来更多幸福感、安全感,从中自己也会收获喜悦和成就。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凤岗分局局长

一级主任科员

邓吐明

作为“城市管家”的城管部门,在三防工作中肩负着排查整治城市公园、绿化树木、户外广告、路灯箱变等市政公用设施隐患的工作职责。在防汛防风攻坚战中,邓吐明带领凤岗城管队伍团结一心、迎难而上,有效保障了全镇城管领域未发生险情灾情,有力推动了市容秩序顺利恢复。他曾在2022年度被评为“东莞市城市管理执行力建设标兵”。

靠前指挥,打好防汛硬仗

9月7日,受台风“海葵”影响,凤岗镇发生特大暴雨。邓吐明带领值班人员紧盯指挥凤岗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大屏,大屏连接全镇1100个摄像头,轮巡大街小巷、易涝点、石马河水位等实时情况,一条条防汛信息迅速传递,“石马河油甘埔段水位较高。”“黄洞玉泉路积水比较严重,正在组织处置。”“凤清路少量积水不影响通行,永盛大街正常。”“对积水严重路段,我们要迅速安排应急处置,要保证及时疏通井盖、雨水箅,劝导行人及车辆绕行,全力保障群众安全。”邓吐明一刻不敢松懈,在发现问题后,他立刻指挥应急人员及设备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几天前台风“苏拉”来袭时,邓吐明同样整夜在单位坚守岗位,靠前指挥防御工作。

一丝不苟,抓好各个环节

在台风大雨来袭前,邓吐明已经带领分局工作人员对易涝点、城市树木、垃圾填埋场、公园广场等重点区域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做好工作预案,参加24小时轮流在岗值守。

雨势稍稍减弱,为了尽快还给市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邓吐明立即赶赴一线,与大家并肩作战,当天就基本完成了受涝区域淤泥、垃圾等清理工作。在这两次台风防御中,他带领凤岗分局共加固树木576棵、清理倒伏树木300余处、清理雨水箅1868处、清理垃圾淤泥160余吨,市容秩序得到了较快恢复。

未雨绸缪,夯实工作基础

在2021年上任城管分局局长之际,为破解城市管理人工巡查力量有限的难题,邓吐明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协调资源,主导推动智网1100个摄像头接入数字城管系统,利用“天眼”辅助巡查,大大提高了问题发现率、处置率。同时,他组织成立了城管部门快速抢险队伍,以专门力量快速应对台风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在之后的防汛防风工作中,这两项举措都发挥了较大作用。

邓吐明表示,城管人既是城市的管理者,也是群众的守护者,今后将继续坚持城市品质与安全两手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塘厦大队副大队长

一级警长

叶  健

今年9月,台风肆虐,东莞市普降大到暴雨,部分镇区严重内涝。在灾情最为严重的塘厦镇,带队执勤的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叶健,连续奋战两昼夜,与暴雨战斗,与交通拥堵战斗,与体能极限战斗,用坚毅、果敢展示了人民警察的使命担当、拼搏精神。

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9月7日,塘厦镇连降大到暴雨,石马河水位暴涨,从晚上20时开始,部分低洼地段迅速被河水淹没,镇内10多条道路水浸无法通行,交通安全险象环生,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警情就是命令,在这危急关头,作为交警大队防汛救灾副总指挥的叶健挺身而出,带领队员奔赴一线严防死守,全力落实上级各项抗洪抢险保障指令,通宵达旦保障路面安全,不遗余力救助危难群众,为塘厦镇防汛救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坐镇一线昼夜奋战

行动前,叶健按照前期摸排情况,及时调整应急预案,将全队警力分成9个固定组和4个机动组,负责9个易涝点及周边道路的安全防护和突发情况处置。晚上8时许,叶健一声令下,各组迅速前往岗点保障。叶健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自己也带领一组队员,前往沿河路易涝点临场指挥作战。

21时许,振兴围涵洞、鸡爪河涵洞、沿河路等路段先后出现警情,叶健不断在各个易涝点之间来回奔忙,指挥队员对水浸道路进行交通管制,疏导车辆行人分流,将停泊车辆推至安全地带。期间,东深二路等国道上过境车辆积压路面,水浸风险较高,叶健又紧急调度人员对相关路口进行封路管制,引导过境车辆分流。随着水位不断上涨,现场情况越发紧张,叶健带领队员,冒着大雨,马不停蹄进行救援,共救援受困车辆30辆、受困群众13人,劝离转移车辆566辆,帮助和劝导行人750多人,确保了暴雨灾害期间无人因道路水浸遭受伤亡。

交通不畅不下火线

8日16时许,河水缓缓退却,恢复交通成为当务之急。此时,水浸路段一片狼藉,满地的淤泥和垃圾、受损的护栏设施和红绿灯、横七竖八的被淹故障车辆,给交通恢复带来了极大困难。

一天一夜没合眼的叶健,顾不得休息,紧急调度警力协助城管、环卫、消防等部门清理路面,联系红绿灯运维公司配送设备恢复红绿灯使用,与保险公司协调固定证据后将故障车辆拖离。随着一个个指令精准发出,一个个点段恢复通行。路通了,群众安全了,叶健才松开了绷紧的心弦。此时他已连续奋战了27个小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