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有自己的“中秋晚会”!“中秋可园”即将上线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订阅

中秋可园

岭南生活美学录

《中秋可园——岭南生活美学录》

9月27日20:00

如约而至!

9月27日将在多平台直播

感兴趣的朋友可通过

东莞发布、知东莞APP

以及中央、省、市多家媒体平台观看

指导单位

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

中共东莞市委网信办

主办单位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东莞广播电视台

承办单位

东莞市可园博物馆

东莞广播电视台文艺中心

岭南生活美学

今年中秋可园的主题为

“岭南生活美学”

何为“生活美学”?

生活是实的 美是虚的

美的生活是“实”与“虚”的融合

《中秋可园——岭南生活美学录》

是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

中共东莞市委网信办指导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东莞广播电视台

联合主办制作的

中秋文旅网络综艺晚会

节目将镜头聚焦于

可园主人张敬修的衣食住行

借此展现中国式田园牧歌生活和

对纯朴自然生活的崇尚

“中秋可园”节目单发布!

“中秋可园——岭南生活美学录”

总时长为40分钟

节目以岭南生活美学为核心

从东莞山川风物生活之美

以可园为代表的岭南园林建筑之美

以二居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绘画之美

三个“美”出发

融合美景、美食、美术

娱乐性、戏剧性为一体

以创新性的视听语言

展示岭南地区独特的生活美学

通过对可园文人雅集故事的现代演绎

实现城市文脉的传承和延续

展现“双万”东莞的幸福生活

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草龙舞

民俗节目《草龙舞》

来源于东莞民间中秋时节的

一项民俗活动

企石镇上洞村草龙舞

不仅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

表演时,青壮年举起草龙舞动

瞬时草龙起舞

线香火光斑驳

烟雾缭绕

犹如金龙翻转

火龙腾云驾雾

如在仙境

激昂奋进的鼓点之下

气势磅礴的火龙

在苍茫天地间舞动

展现着顶天立地的阳刚之气

以及大国自信和新时代的强劲脉动

十二花神图

古典舞《十二花神图》

以可园镇馆之宝

居廉创作《十二花神图》

的故事为创作主题

邀请亚洲大美青年艺术团

青年舞者参演

以三维动画特效

结合部分实景拍摄

将画家的艺术灵感及审美情趣

与撞水撞粉画法

浑然天成的高超技艺相结合

演员灵动曼妙的身姿

与精湛的舞蹈技巧

映衬出居廉创作生涯最鼎盛时期

在可园醉心于创作时的如痴如醉

月光光照地堂

以中华优秀文学经典为集纳

在持续创新的“和诗以歌”中

深入拓展经典传唱的

时代感、多样性和大众化

将经典童谣《月光光照地堂》

和可园中的诗词融合

使之转化为

亲近人心、感染人心、鼓舞人心的

诗词音乐作品

让经典之美“飞入寻常百姓家”

唤醒人们对童年快乐生活

的无限回忆

绿绮琴歌

雅乐诵歌《绿绮琴歌》

邀请北京歌剧舞剧院首席

青年舞者罗昱文演绎

以舞诉情

七弦古琴况味悠远的琴音化作琴魂

讲述四大名琴之一绿绮台琴

从唐代到清末数百年间的传奇

琴的沧桑往事和藏琴之人的家国故事

名琴千年传承饱经风霜

命运多舛

通过绿绮琴歌唤醒

人们对王朝更迭与家国兴衰的思考

厨房“粤”章

交响乐殿堂令人神往

但生活中也无处不音乐

将生活中唾手可得的物件

如筷子勺子、锅碗瓢盆等

全都幻化成绝妙的打击乐器

敲击出活力四射的节奏

通过富有节奏韵律的

美食乱打秀《厨房´粤´章》

报菜名方式结合粤语说唱

将“可宴”美食风貌和亲和力定位展露无遗

可园·月

片尾主题曲《可园·月》选用抒情风格

将中国人对回家团聚过节

的复杂情感融入其中

风雨几经,沧海桑田

唯头顶上的一轮明月

和默默流淌的东江水

承载多少乡愁

依旧如故

连接起不同的时空

引发无限的思念之情

画中的岭南中秋

食物,是生活美学的重要意象

古代的岭南长期被人们视作

瘴烟蛮雨之地

当年苏轼贬谪到惠州

(东莞曾是惠州的下辖县)

却说“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香蕉、木瓜、菠萝……

岭南自古物产丰饶

其中佳果殊盛

“以花为衣”“食香衣果”的岭南

不仅满足着每一个“老饕”的嘴

也为画家提供了大量可供描绘的素材

在二居的笔下花卉草虫、蔬果水族

以及时令风俗等异常丰富

其中许多都是岭南当地所独有的品种

柚子是岭南中秋节的必备食品之一

由于柚子外形浑圆

象征团圆之意

而且柚子的“柚”和庇佑的“佑”同音

因而被人们认为有吉祥的含义

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

东莞还有一个习俗叫“游耍碌”

明朝万历年间本土诗人邓云霄的

《浮云妨月歌》中有句

“况当年岁丰,欢笑万家同。

里巷争歌耍乐子,儿童群拥柚灯红。”

“游耍碌”这名字的由来

其实跟方言有关

在东莞方言中

柚子又称“和碌”

人们将柚子皮做成灯笼

到了晚上孩童们提着灯笼

走街串巷,四处玩耍

“空间管理大师”

的生活美学

园林与中国文人的精神气韵

最为契合

也寄托着中国人对

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园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是中国文人的心灵栖息之地

传统园林与民居

作为自然生态审美和

人文生活景观的主要载体

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可园主人张敬修

称得上一位“空间管理大师”

三亩三的土地上

建有一楼、六阁、五亭

六台、五池、三桥

十九厅、十五房

通过130多道不同样式的门

及游廊、走道连成一体

步转景移,目不暇接

小巧玲珑的宅院

占水栽花、植木养鱼

院内四时名花佳果不断

极富南国风味

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之作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园是张敬修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

这里的青砖红石、小桥流水

皆是岭南人文艺术精神

在空间上的延续

中秋可园——岭南生活美学录

9月27日20:00,我们在线上不见不散!

来源:东莞阳光网、可园博物馆

审校:殷柱华、林献齐、刘燕

编辑:沈海琳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