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街国际人才社区,时长共28秒
“每天早晨8点起床,8点半就可以到公司,从公寓到公司不到100米,实在是太舒服了。”立昇汽车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下称“立昇科技”)行政负责人徐加明现在每天通勤时间不到3分钟。
今年4月,位于南沙枢纽先行启动区内的珠江街国际人才社区(下称“国际人才社区”)开放运营。该人才社区由珠江嘉园健康驿站改建而成,打造“拎包入住”的办公居住产业空间,是南沙枢纽先行启动区首批推出的产业载体,也是南沙枢纽先行启动区为打造粤港澳融合发展试验区筑巢引凤的缩影。
当前,是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的关键时期,南沙三大先行启动区雏形渐露。位于珠江街的南沙枢纽先行启动区,南沙建设“湾区之心、未来之城”,谋划打造广深“双城”联动先行示范区域——南沙枢纽先行启动区建设凸显“最未来”。建设未来之城,南沙将在这里与湾区牵手、与世界拥抱。
回看珠江街,叠加自贸区、南沙枢纽先行启动区和南沙科学城核心功能区于一身的重要战略地理位置,正逐渐成为科创产业及创业人才的“造梦空间”。
3个月华丽变身
洁白的建筑墙体,极具艺术性的连片绿化,整洁宽敞的道路……时过境迁,谁能想到,8个月前,这里还是疫情防控的健康驿站,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珠江街产业服务创新示范平台。
国际人才社区华丽转身的背后,是珠江街在谋划的一盘经济棋。
今年,全省自上而下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落地实施,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俯瞰南沙803平方公里,区域内分散着众多产业经济主体,由于地理、区域功能等因素影响,产业类型也各有不同。如何将它们凝聚起来,形成系统的产业经济体系,需要镇街“出手”。当前,南沙各镇街通过打造各类产业平台,壮大区域经济,进一步推动南沙经济发展。
国际人才社区正是珠江街围绕南沙发展定位,谋划区域经济发展,实施“百千万工程”落下的一子。
大规模产业平台打造,镇街需要“帮手”。于是有了珠江街与南沙开发建设集团的“牵手”。双方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在3个月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园区硬件设施转换,利用全新运营模式,将国际人才社区打造成为集办公、居住、商业、产业配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服务平台。
今年开年以来,全省自上而下高质量发展热潮不断。珠江街以实施《南沙方案》为总牵引,围绕优服务、强项目、挖潜能、拓空间四大工作重点积蓄潜能。国际人才社区可以说成了当前珠江街高质量发展阶段性成果的示范样板。
南沙开发建设集团旗下南沙置业作为建设和运营方,积极发挥企业在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运营服务、产业投资等经验优势,助力国际人才社区成功蝶变。
“原来这里的规划用地性质是住宅用地,为了给企业提供注册及办公空间,在改造过程中,南沙区政府、珠江街在消防备案、审批指导等方面给予我们很多支持。”南沙置业副总经理张韶晖表示,今年4月国际人才社区完成硬件改造后,6月份,项目首批改造的N2和N3栋建筑取得消防备案手续,解决了入驻企业办公注册的核心问题。
截至目前,国际人才社区首批进驻了立昇汽车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广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聚联物流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注册进驻,真正实现了从健康驿站到国际人才社区的功能性蝶变。
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提供1.3万平方米商业办公、1000套国际人才公寓、5500平方米多功能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一个科创产业基地在珠江街孕育崛起。
“这里一共打造有两栋商业办公楼。办公区间配套桌椅、文件柜、洗手间……企业一来‘拎包入住’就可以。截至目前,园区企业入驻率已经达到60%,公寓也已经住满。”张韶晖介绍,目前产业园携手区属国企正在打造的A级示范食堂将于10月份开业,未来还将引入超市、健身房、咖啡店等休闲商业,加快完善园区配套。
俯瞰南沙枢纽先行启动区,相比《南沙方案》其他两个先行启动区,这里是面积最大、产业结构最完备、规划留白最多的区块,发展潜力大。但事物都有相对性。留白多,也就意味着产业载体资源稀缺,亟须建设与区块发展配套的产业载体空间。
“国际人才社区的设立,是我街首批推出的‘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好、运营优’的产业新空间。未来,我们将在南沙枢纽建强配优更多专业高端的产业载体,为产业发展和‘双十五’政策红利释放拓展出更加宽广的空间,为企业家逐梦前行提供施展舞台。”珠江街相关负责人说道。
梦开始的地方
“园区‘拎包入住’式综合载体空间为新入驻企业解决了办公、员工住宿等一系列后顾之忧。”徐加明表示这是当初对比其他园区后,选择国际人才社区的重要原因。
立昇科技于6月正式签约入驻,目前,公司30多名员工均居住在国际人才社区。徐加明透露,当前公司在南沙的项目用地正处于建设阶段。“相比南沙其他园区,国际人才社区在地理位置、园区综合功能等方面都是我们目前阶段的最佳选择。”
当前南沙枢纽先行启动区还处于建设加速阶段,引进的载体项目都还在起步建设阶段。
如何为企业解决从建设到运营期间的过渡期产业空间承载问题?国际人才社区显然成了珠江街解决这一难题的“先手棋”。
城市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定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国际人才社区的优势和定位是什么?
从交通看,国际人才社区所在珠江街东面明珠湾大桥、红莲大桥、北临凤凰大桥;10分钟车程可到达大湾区超级综合交通枢纽南沙站;正火热建设的深江铁路,南珠(中)城际等交通大动脉也横穿珠江街,构建起了四通八达的湾区交通网络。
从区位看,国际人才社区所在的珠江街全域位于南沙枢纽先行启动区内,享有先行启动区内“双15”税收产业政策红利等;同时,园区位于南沙科学城“一体两翼三支点”空间布局中;园区主要位于南沙枢纽粤港澳创新创业深度合作示范区内,离中国科学院广州明珠科学园南部组团仅3公里距离;此外,园区北临珠江创新谷、西面生物谷,南连万顷沙新兴产业区,是各大科创载体辐射中心,潜力无限。
在衔接港澳方面,珠江街辖内引进有港资企业如兆科药业,还有即将落户的国际学校——高士德学校,集聚许多国际人才。国际人才社区“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现有港澳资源,加强与港澳企业、人才等联系顺其自然。
“依托园区项目优势,我们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丰富园区产业生态,并逐步完善相关配套建设,提升服务质量。让企业‘流进来’也‘留下来’。”张韶晖表示。基于此,国际人才社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下称“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成立。
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围绕“产业培育孵化综合运营服务”,在投资推介、为入驻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登记、政策咨询对接、金融咨询等方面入手,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成为企业发展的“管家”。
区别于区级科创平台,国际人才社区作为珠江街产业载体,将更多承接中小型经济主体,与区内其他平台相辅相成。张韶辉透露,当前许多初创、研发类型企业对投资南沙很感兴趣,依托交通、区位等优势,未来国际人才社区将布局具备孵化功能的众创空间,打造企业孵化器。
优质的企业服务,除了做好“规定动作”,还应有“自选动作”辟新路。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将联动高校和科研院所,打造产学研融合发展综合科创空间,为企业提供全链条的增值服务。
据悉,为给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源头活水,国际人才社区正和民生银行洽谈,打通园区金融服务链条。此外,项目预留用地5.6万平方米载体也正规划建设,扩大基础空间的同时,提升功能建设,打造南沙未来城市发展“梦空间”。
【撰文/拍摄/剪辑】余妍玲
【统筹】柳时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