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包揽突出贡献奖和特等奖!省科学技术奖广州创纪录!

广州创新
+订阅

“广东省科技奖是高水平科技创新工作的权威度量衡,而且不同奖项分别对应科技创新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成果转化和产品化、商业化的过程。在广东省科技奖收获的成绩,充分展现广州市强化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相互融合的效果。”今日,于“202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广州地区获奖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说道。

9月22日,省人民政府正式通报颁发202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广州市在本次评奖中取得丰硕成果,获得一等奖奖项大幅增加,更是在全省各市中首次实现突出贡献奖和特等奖的包揽,并首次实现由企业夺得特等奖

全省220个奖项中,在穗个人和单位牵头获奖共143项,占全省65%。其中,罗锡文院士、高天明院士获得了全部2个突出贡献奖;在穗单位牵头获传统三大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共113项,占全省64.9%。三大奖中,共包揽全部特等奖2项;获一等奖37项、占全省75.5%,获二等奖74项、占全省60.2%。此外,我市还独揽了突出贡献奖全部2个奖项,获得科技合作奖、青年科技创新奖和科技成果推广奖也分别占全省的75%、66.7%、56.3%。

近年,我市聚焦“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创新强市,推动科技创新“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

一、持续培育科技企业成为创新重要主体

近年,我市坚持实体优先、创新引领,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路径,建立科技企业全周期发展支持体系,制订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连续出台“高企六条”“科技型中小企业十条”等政策,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及对科技成果的吸纳、转化能力。

本次评奖中,在穗企业获奖实现量质齐升,共牵头获得奖项18项,包含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含金量大幅提升。长隆集团以“世界珍稀野生动物活体资源库创建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首夺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昊志机电凭借在高档数控机床领域的深耕,在本次评选中收获一等奖。

 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首席动植物官、正高级兽医师董贵信 介绍,获奖项目在全球首创“野生动物种质资源基地+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救护野化+文化旅游”五位一体持续保护发展模式,为中国乃至全球野生动物保护探索出了可持续发展模式。

“针对野生动物保护技术匮乏和种群难以维持等世界难题,长隆科研团队持续26年科技研发,研创了野生动物优生优育、精准营养、精准疫病防治和适宜生境维护等四大关键技术体系,成功繁育828种8万余只珍稀野生动物。全球物种在广东保护繁衍和科普教育,显著提高广东省的国际形象。”

长隆大熊猫的“竹子蛋糕”

 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雷群 介绍,高档数控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是国家装备制造业和国防工业的基石,对新一代大国重器的发展具有超越经济价值的战略地位。电主轴是保证高档数控机床高速、高精、高效、高可靠的关键。

“本项目成果解决了高档数控机床的短板问题,国内90%以上机床企业应用,满足了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半导体、光学 器件等行业的需求,带动国内电主轴行业技术进步,实现国产替代,迫使进口产品大幅降价并逐步退出中国市场。产品还批量出口到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机床强国。”

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重点推动研究机构成为创新先锋队伍

我市着力打造“2+2+N”的创新平台体系,推动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落户,构建以广州实验室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两大国家级航母平台为引领,以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骨干,以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4家省实验室、十余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平台为基础的创新平台框架体系。不断增强创新平台建设与我市产业布局的匹配度,赋予创新平台更多更大自主权,推动科技成果更好地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沿途落地转化。

本次评奖中,在穗研究机构牵头共获奖24项,其中获传统三大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共14项。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凭借“细胞命运决定的多维染色质层级调控”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其年轻科学家陈捷凯获得年青科技创新奖。日前,该院在猪体内成功培育出人源中期肾脏,是世界范围内首次报告人源化功能器官异种体内培育案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侯红明 表示,广州健康院在再生医学、重要病原致病机理研究方面开展了许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的成果,健康院是国内率先开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的单位之一,同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研发的药物填补国内空白。此外,健康院不断推进院地合作,参与筹建广州实验室,共同推动广州实验室成功挂牌建设;承建的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是大湾区生命科学领域首个获批立项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广州高质量创新平台创建作贡献,助力广州知识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发展。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三、全面服务高等院校成为创新基石

我市大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合作,重视高校基础研究对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供给能力。出台基础人才导航计划,未来5年将投入近10亿元,通过实施青年博士“启航”计划、优秀博士“续航”计划、科技菁英“领航”计划,铺就基础研究人才阶梯式成长路径。实施市校(院)企联合资助计划,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三。充分激发高校人才创新活力,鼓励自由探索产出基础科技成果。

本次评奖中,在穗高校(含校属医疗机构)牵头共获奖95项,其中获传统三大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共75项,其中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以“国产超级计算多模式应用支撑平台”项目首次夺得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副主陈志广 表示,超算中心在科学研究、产业升级、服务民生等方面服务广州市、大湾区的大量用户,他举例道,“广汽依靠超算实现了整车设计、碰撞仿真、新能源汽车研发等多流程业务运行,顺利完成了传祺多款热卖车型的仿真计算;以图普科技为代表的一批人工智能企业,通过广州超算平台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力支撑广州市新兴产业发展。中心还与本地各大医院、医学机构紧密合作,开展高通量药物筛选、CT影像智能分析等前沿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是广州发展智慧医疗坚实基础。”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

四、精准引育高水平人才打造创新高地

面向全球汇聚高端创新人才,扎实推进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地方标准试点。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吸引5位诺奖级嘉宾和近百位国内外院士参加。我市35名科学家入选2023年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占全省76%。依托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聚集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统一、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许彬等顶尖科学家在穗发展,助力引育国际化基础研究人才151人次。塑造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未来五年预计支持超3000名青年博士人才留穗发展。

本次评奖中,除了罗锡文院士、高天明院士两位在穗院士获得突出贡献奖之外,在穗青年科研人员共获得青年科技创新奖16项,特别是华南理工大学共有5位青年科学家入选。全面体现在穗科研人员的实力和活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 谈及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时说道,“我的初心是将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我的使命是让所有环节都实现机械化。”

罗锡文院士在国内率先开展基于卫星定位的农业机械导航及自动作业技术的研究,突破了导航定位和路径跟踪等10项关键技术,取得了三大创新成果,打破了国外对农机导航技术的垄断。他表示将带领团队加快农业机械化补短板、攻核心、强智能三大业务的落实,加快智能农机和智慧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罗锡文院士用手机拍下无人农机收割早稻的场景

五、充分发挥科技资源集聚辐射优势

一是进一步提升广州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主引擎作用,持续发挥广深“双城联动”的辐射效应,贯彻落实广深科技合作协议,在共建共享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联合科技研发、共促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紧密联动。

本次评奖中,在广州、深圳的机构一共牵头获奖184项,占全省的84%,充分体现广深“双极”地位。

二是进一步发挥我市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深化落实广佛同城发展战略,推动与珠海、东莞、中山等强化合作,加强创新资源共享和产学研协同创新。

本次评奖中,在穗机构充分参与到佛山、中山、东莞、珠海、惠州和清远的获奖项目,体现了我市富集的科技资源在大湾区中发挥重要的辐射作用。

展望未来,广州将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奋力书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篇章,为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贡献科技力量。

【来 源: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