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富,天下足”,
从古至今,
粮食一直是国家和百姓最为关切的大事,
从播种到保存,都不能大意。
粮仓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
相对比较陌生,但它在历史的长河中,
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博罗县园洲镇,
就隐藏着这样一个历史瑰宝——
东江粮仓。
它虽荒废了近20年,
但依旧保存完好,十分坚固,
如今,它乘着奔涌向前的东江之水华丽蝶变,
成为了湾区生活美学街区,
以全新的面貌开园面世!
“洲心大仓”的前世今生
在博罗县园洲镇下园片的旧街旁,有一处规模较大的仓储建筑群。它始建于1958年,是由园洲镇政府旧办公楼和旧粮仓,以及旧纺织厂共同组成,占地约2万平方米,当地人又称它为“洲心大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里的八座圆筒仓,红砖墙面、灰瓦圆拱形屋顶、碉楼堡垒状建筑,非常具有历史气息。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也是惠州市目前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前苏联式圆筒粮仓群。
去年,园洲镇政府启动实施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引进投资方激活园洲旧粮仓、旧纺织厂等“沉睡资产”。昔日的“物质粮仓”正在往时尚创意感满满的“精神粮仓”转变,一个东江之畔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活美学街区正式揭开面纱。
9月22日,博罗县园洲镇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开园,这标志着园洲镇又一城市人文新地标出现,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开园的同时,首届湾区美学生活节也于同日举办,在9月22日至9月24日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34家参展商纷纷带来各地特色茶艺、瓷器、手作等精美文创作品。
精美手作
版画
朴器
湾区生活美学街区
对于当地人而言,东江粮仓是一个特殊的地标,它就像是一座博物馆,见证和保存着这座城市的一段繁华岁月。这里既是园洲经济发展的起点,也是历史变迁的见证。通过深挖本土文化,将独特的文化和印记与经济发展融合起来、与年轻一代的喜好融合起来,让这座旧粮仓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乡村全方位振兴。
据了解,东江粮仓改造项目邀请了业内设计专家进行设计,其中,8个圆筒仓、满庭芳工艺美术收藏馆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三分院副院长莫修权指导设计。在设计师的眼中,这里的每一处旧建筑都能“变废为宝”。8个圆筒仓改造为中国八大美院青年艺术家孵化基地,苏式方仓建设为惠州非遗手信店,园洲人民公社旧办公楼变为文创小院,园洲毛织厂旧厂房改造为高端民宿……园内还将设立满庭芳工艺美术收藏馆,定期举办独立主题性特色展览,同时在东江边设立东江兔广场,以东江、东坡、东纵的“三东”文化为核心,打造一处沉浸式、体验式、趣味性的艺术生活广场。
工业记忆馆
东江粮仓,代表了园洲镇特定时期的历史记忆,是历史的缩影,也是地区的独特文化底蕴之一。虽然它荒废了近20年,失去了其功能价值,但它见证了过去存在的地域文明,广大园洲民众对于传统建筑有着强烈的情感基础和精神诉求,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发掘传统粮仓的文化价值并对其进行改造设计对社会发展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开园当天乐队演出
开园当天现场游人如织
以人文为脉络的东江粮仓,
乘着城市更新的东风,
园洲粮仓以及周边建筑,
正在实现“物质食粮”与“精神食粮”的共舞,
变得越来越时尚、年轻、潮流。
希望这个被赋予了新使命的东江粮仓,
也能照亮青年们的归乡之路,
成为年轻人的创业宝地,
以及“网红打卡圣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