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分为《国风雅韵》《钱塘潮涌》《携手同行》三大篇章,将杭州五千多年文明史、千年宋韵文化与数字之城的特色融合展现。
尽管杭州亚运会早早公开了本次亚运会的点火方式——万众参与、数字互联,但这整场开幕式的亮点依然丝毫不减。
开幕式数字密码
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而“3、2、4、10”则是一串解密整场表演的数字密码。
“3”是通过《国风雅韵》《钱塘潮涌》《携手同行》三大篇章的呈现,展现国风国潮、自然之潮、科技之潮、体育之潮、时代浪潮的碰撞。
“2”是开幕式首创的人在空中舞,潮在屏中现的“双人3D威亚”技术和亚运会史上首个“数实融合”点火仪式。
“4”为开幕式体现的四重价值。首先,是文化传承的连续、创新和包容性;其次,用幸福生活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在此基础上,美美与共体现了中国和亚洲携手同行;最后,用数实融合彰显智能时代的中国科技创新。
“10”个亮点则分别为:秋分、国风少年、古今运河全景一体、双3D威亚、裸眼3D、地屏、金桂之江、表演全景化、越剧和音乐剧融合、核心装置火炬塔。
“虚拟烟花”更绚烂
燃放烟花往往是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开闭幕式的一大看点,在今晚开幕式全球聚焦的时刻,以“数字烟花”代替了“实物烟花”,传递出绿色环保的理念。
当然,不燃放实体烟花,并不意味着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精彩程度会打折扣。开幕式总导演沙晓岚介绍,主创团队将通过数字技术从仰、俯、侧视等角度,360度全景式展现钱江两岸、杭州奥体中心场馆群、“大莲花”的电子烟花表演盛况,这也将是整个开幕式最为高光的时刻。
“取消烟花燃放,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因为只要燃放烟花,空中就一定会有烟尘、粉尘。”沙晓岚说,“这次我们打破了以往的观演模式,秉承绿色办赛理念,全程无碳(不燃放烟花),主火炬采用绿色燃料,我们真正回归到了体验本身,不炫技、不铺陈,而是以情动人、以美动人、以人动人,将情感体验做到最大化。”
裸眼3D技术连接古今
完美舞台艺术效果的呈现,离不开科技的力量,其中,裸眼3D技术就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视效总设计张玲玲接受采访时表示,“基本上每个节目都会涉及裸眼3D技术,比如说拱宸桥、钱塘江浪潮、荷叶露珠等画面,可以说是贯穿始终。”
所谓裸眼3D,就是可以让观众在不使用眼镜、头盔等设备的情况下,通过肉眼就可以直观感受到3D立体的视觉效果。要通过裸眼3D技术达到最佳观赏效果,最大的难度在于最佳角度的寻找。
在开幕式现场,舞台通过一座“拱宸桥”连接古今,实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拱宸桥是杭州最重要的城市地标之一。全景立体影像构筑的拱宸桥跃然于运河之上,形态逼真、栩栩生动,一岸连接古代,一岸通往现代。
3D双威亚大型运动场首次应用
为了将钱塘江潮涌搬进开幕式表演,让“弄潮儿”勇立潮头,主创团队在亚运会开幕式中展现了人与潮、力与美、艺术和技术的双向奔赴。
在第二篇章《钱塘潮涌》中,男女双人演员与地屏中的浪潮即时互动,这样的3D双威亚表演打破常规小场景的局限,首次在大型运动场空间中进行运用。
为了完成在整个体育场三维空间里恣意飞行的双人舞蹈动作,每名演员身上需要吊装4根来自不同方向的钢丝绳,利用程序化编排的威亚动力装置牵引,从而实现360度3D双威亚的立体旋转。
看桂花闻花香
开幕式适逢中国二十四节气“秋分”这一好时节,东道主杭州用亘古至今的收获欣喜,表达欢迎八方来客的热情欢愉与开放气度。
数百名大学生手持发光金桂走入场内,共同点亮绵延悠长的“金桂之江”。主创团队将秋天的桂花做成一个个发光体,远看像浪花,数百朵浪花将组成“金桂之江”的形象。
主题曲《同爱同在》奏响时,体育场内会散发桂花香,视觉、听觉、嗅觉,全方位体验,观众能沉浸式体验到东道主的秋日盛景与热情邀约。而这份花香,是从看台座椅底部散发出来的。
全球最大巨型网幕
开幕式的一幕幕超然画面,通过宽185米、高20米的超大IMAX立体网幕呈现,让人感受画面的气势磅礴,也能体验到满满的科技感。
这块超大网幕由9个IMAX荧幕并排构成,是杭州亚运会的全新尝试,也是全球最大的荧幕。现场距离开幕式舞台70米之远的观众,同样可以“沉浸式”感受开幕式的热烈气氛。
据悉,该网幕从安装完成到完美使用花费了近4个月。它在经历夏季台风、暴晒、暴雨等恶劣天气时,画面效果也未受到影响。
“潮涌”如何伸展起来?
主火炬塔名为“钱江潮涌”,由19根弯曲的柱状结构组成,打破了火炬装置固定不动的常规。
点火仪式之前,火炬塔从弯曲形状慢慢舒展,直到展开似一朵浪花。这得益于柱状结构的设计采取柔性分段方式,最大伸展高度达到19.6米,并兼具了能够从完全圆形到直线的机制转换,实现了舞台上的流畅舞动。
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仪式演出专班仪式演出组主管、主火炬塔主管陈立介绍说,主火炬塔是一个潮起东方的形态,传递着勇立潮头的人文精神。19根柱子从高到低,最高的那根主立柱有19米高,寓意是第19届亚洲运动会。
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
在23日晚间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现场,由数字火炬手组成的数字人与现场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顺,共同点燃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成为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的一大亮点。
“数字人参与点火,这是世界首创。数以千万计的火炬手,都是一个火苗、一个火星点,它在钱塘江上空汇聚,形成一个数字人。”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表示。
“我们希望让几万名观众,能参与到开幕式中,成为现场演出的一部分。”总导演沙晓岚表示,“这也是智能亚运的一个体现,以科技创新之力,打造亚运经典记忆。”
本次点火仪式凸显“人民性”理念,打破以往“实体火炬手”点燃圣火的惯例,让更多人成为“数字火炬手”,营造一种“亚洲共此时”虚实结合的集体点燃氛围。
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同频共振,也凸显了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魅力,表达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
【采写】南方+记者 彭博 朱小龙
【摄影】南方+记者 姚志豪 董天健
【统筹】李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