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碳达峰:佛山氢能产业将迎重磅红利

南方+ 记者

近期印发的《佛山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获得广泛关注。该方案提出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控制水平进一步优化,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方案中,一个产业被提及超过20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那就是佛山的氢能产业。

《方案》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氢能产业。接下来,佛山将牵头推进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强化城市群内各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氢能示范应用扩面,促进氢能产业要素集聚,培育引进优势骨干企业,实现氢能产业强链补链,打造大湾区氢能产业高地。持续推动南海区“仙湖氢谷”、一汽解放南方新能源汽车基地等园区载体建设。到2025年,培育氢能及燃料电池企业超过170家,到2030年,培育氢能及燃料电池企业超过200家。

在推进交通运输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方面,佛山也将扶持氢能路线的新能源车。《方案》要求,大力推广节能及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及货运配送车辆电动化和氢能替代。研究有关充换电、加氢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重点推进氢能源车辆应用,持续推进新能源车辆替代传统能源车辆。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同时,佛山还将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加氢站建设。加快推进公交场站建设,完善公交充电、加氢设施,保障公交路权。加快岸电设施建设,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探索航道加氢站试点建设。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的应用,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场站绿色能源系统。到2025年,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全覆盖。到2030年,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或氢能替代。

接下来,佛山还将加强低碳技术研究和攻关,这也将对佛山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方案》提出,开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氢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佛山仙湖实验室等开展氢能科学应用研究,对标世界氢能领域科技前沿,争取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成为氢能领域的科研高地。

另一方面,佛山还将加强低碳先进技术成果转化,积极推动高效光伏、大容量储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等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技术在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场景以及交通、建筑、工业等不同领域的示范应用。在金融方面,佛山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完善节能降碳、分布式光伏发电、氢能、能源结构转型等各项配套政策。

广东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布局发展氢能、新型储能等产业。近年来,佛山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推动加氢站建设,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取得积极成效。

此前,在今年2月的氢能与氨氢融合新能源仙湖科技大会暨重大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佛山市委书记郑轲表示,氢能产业是佛山重点布局的战新产业,为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路径,发展氢能正逢其时、前景广阔。佛山将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全力支持仙湖实验室创建全国能源重点实验室,积极推动氢能与氨氢融合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打造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地和应用示范区。

南方+记者 肖霞

编辑 黄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