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黄金周越来越近
有出行计划的朋友们有没有抢到票?
没买到票的朋友,莫慌!
部分区段增开200列夜间高铁啦!
并且,9月29日0时-10月6日24时
连续8天,高速免费!
这些区段增开200列夜间高铁
9月21日,铁路部门开始发售10月5日火车票。10月1日至4日各方向余票充足,9月13日至20日已发售火车票1.5亿张。铁路部门将在9月27日至10月1日、10月4日至7日增开200列夜间高铁,车票已陆续开始发售,尽最大努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从21日已发售的10月5日火车票情况来看,沈阳至北京、青岛至北京、成都至西安、青岛至上海、南昌至上海、南昌至深圳、成都至广州、成都至北京、南昌至广州、贵阳至广州等方向车票紧俏,北京至西安、成都至重庆、北京至太原、深圳至武汉、北京至深圳、深圳至长沙、长沙至深圳、广州至南宁、长沙至上海等方向部分车次仍有余票,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南京、北京至青岛、上海至北京、上海至武汉等方向各车次余票充足。
该负责人介绍,根据售票数据和运输能力,铁路部门将在假日运输期间,增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的直通旅客列车320列,包括日间高铁14列、夜间高铁200列、普速旅客列车106列。其中,夜间高铁的主要方向为京沪、京哈、京广、沪昆、广深高铁等热门紧张区段。各铁路局集团公司也进一步挖掘运输潜力,在铁路局管内增开短途旅客列车,尽最大努力满足旅客返程购票需求。
此外,在9月21日国新办举行的中国交通可持续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王绣春在会上表示,预计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客流出行大概有以下特点:从出行流量看,总体流量比较大。结合客流监测以及前期客票预售情况,预计假期期间探亲流、旅游流将高位叠加,跨区域中长距离出行需求将明显增加。全社会人员流动量、营业性客运量与2022年同期相比,都有比较大幅度的增长,预计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同比2022年上升超过四成,假期首日全国高速公路流量可能突破历史最高值。
连续8天,免费通行
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从9月29日到10月6日,共8天,全国收费公路继续对7座以下(含7座)小型客车免收通行费,免费时段是9月29日0时到10月6日24时。
▶ 在非免费时段进入高速公路,但出高速时处于免费时段,则免费通行。温馨提示:提前驶入高速公路,不在收费站前等待免费时间到来,可避开拥堵高峰。只要从收费站驶离高速公路的时间点在免费时间内,均能免费通行。
▶ 在免费时段进入高速公路,但出高速公路时是非免费时段,则不属于免费通行的范围。温馨提示:在免费时段即将结束前仍在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建议司乘根据实际位置和时间,选择就近收费站驶离高速公路,避免因赶时间、超速行驶而引起安全事故,同时最大限度地享受免费政策。
特别提示
通过人工通道驶入高速的车辆,不建议在ETC车道下高速。因没有入口信息,出口栏杆机不会抬杆,只能折返至人工车道驶出,建议各位车主尽量选择同一类型车道(即在哪个通道上的就在哪个通道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王绣春介绍,综合考虑假期交通出行规律、假期时长、天气情况、亚运会观赛等因素,预计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客流出行大概有以下特点:
从出行流量看,总体流量比较大。结合客流监测以及前期客票预售情况,预计假期期间探亲流、旅游流将高位叠加,跨区域中长距离出行需求将明显增加。
全社会人员流动量、营业性客运量与2022年同期相比,都有比较大幅度的增长,预计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同比2022年上升超过四成,假期首日全国高速公路流量可能突破历史最高值。
从时间分布看,出行时间更为集中。假期第一天是中秋节,出程客流集中度会比返程客流集中度更高,旅游探亲出行需求将集中释放。整个假期的公路出行最高峰预计将出现在9月29日前后,路网通行压力比较大。
从空间分布看,出行空间较为集中,假期期间,中心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将成为出行热点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些区域的路网流量比较大。大中城市周边高速公路出行较为集中,部分路段可能出现拥堵缓行的情况。
针对这些特点,交通运输部门将加强客流需求研判,完善运输组织方案,强化客运枢纽、重点旅游景区等区域运力投放,强化城乡客运线路和铁路列车、民航班机、水路客运航线衔接,全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假期出行需求。同时,交通运输部将及时发布客流信息,加强出行引导。
王绣春建议广大旅客朋友,一是规划出行,合理选择出行目的地、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关注出行动态信息、免费通行政策,理性错峰避峰出行;二是文明出行,自觉遵守交通场所秩序,按照车站和随车工作人员指引,有序进出站、购票、安检、候车、乘车,共同营造和维护良好出行环境;三是安全出行,自觉选择正规客运车辆出行,乘车期间主动佩戴安全带这个“生命带”,自驾人员要实时关注途经区域的天气变化情况。
来源:央视新闻、人民网、羊城晚报
编辑:吴乐思
校对:蒋锦彤
责编:刘思铭
编审:詹苹苹
签发:刘荣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