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进校园”引热议,有家长辞职送饭!专家这样说

广东卫生在线
+订阅

近日

“预制菜进校园”话题

正在多地持续引发热议

不少家长担忧:

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

如果长期吃预制菜

是否会导致营养不良?

广东卫生在线
,赞21

家长顾虑重重有人辞职送饭

“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引发社会广泛的关注,起源是近期江西赣州蓉江新区的多名中小学生家长发视频吐槽称,当地一家中央厨房给学生统一配送的午餐配送慢、质量差,第一天就出现了数百名孩子下午3点钟还没吃午饭的情况,饭菜质量也达不到每餐13.5元的标准,有的孩子吃了还拉肚子。

▲赣州家长上传到社交媒体上的学生餐食视频截图

近年来,全国多地引进中央厨房集中供餐模式,由餐饮公司实现对中小学、幼儿园的餐食集中配送。而最近,家长们纷纷担心学校的统一配餐含有预制菜,长期食用会对学生的健康不利。

有家长称,预制菜可以吃但不适合所有人,在孩子饭菜上不应该节约时间和成本。有家长认为,可以做预制菜,但是必须公开透明,让大家监督,让大家可以选择。

一位来自无锡的家长表示,她已因此事辞职,现在每天给孩子送饭,“我娃班里就两个送饭的,但是那些没时间送饭的也坚决抵制”。

专家:预制菜反而更容易实现提前规划的营养餐单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学校提供的是预制菜还是现制菜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确保学生餐是营养、安全、可口的。

如果学校采购预制菜是为了降低成本和谋取利益,从而导致菜品质量下降,甚至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那就需要加以监管。否则,在确保预制菜的质量前提下,是可以采购预制菜的。”

马亮表示,保障预制菜进校园的安全,就要建立健全学校学生餐配制管理制度体系,全链条监管预制菜的制售用,确保可溯源和达标。与此同时,也要继续推进校长负责制,明确校长与学生共食预制菜。此外,还可以邀请家长代表参与监督,多提意见建议,避免预制菜不受监管而带来问题。 

▲图源:中国教育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刚表示,从营养学角度看,在食品安全有严格监管的前提下,预制菜反而比食堂现买现做模式更容易做到营养均衡。“因为现买现做模式受制于当天食材情况、食堂环境条件、厨师技术水平等,不如预制菜有提前性和标准化,预制菜反而更容易实现提前规划的营养餐单。”

陈超刚认为,如果预制菜进校园,市场和监管的力量应该不会缺位。

“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在保鲜、储存、物流等方面有越来越多先进工艺,保障营养价值、减少营养流失。这方面还是应该相信科学。另一方面,建议做好食安监控和营养管理。校方应引入营养师制定营养餐单,合理规划预制菜的品类,从源头加强营养管理。而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对预制菜进校园,制定更清晰的细则和标准。如果现在标准不明晰,那么应尽快制定细则标准。”

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吴颖民也表示,学校食品安全问题确实是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涉及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从学校角度来说,有各种监管部门,学校对于食品安全也是严格把关的。“家长要理性看待预制菜,先科学认识了预制菜,再跟学校沟通解决的办法。大家共同努力让孩子在学校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预制菜也分“好坏”不健康的预制菜会带来这些危害

王女士既是一位广州餐饮行业的CEO,又是一位学生家长,她表示,预制菜的种类比较多,在讨论“预制菜进校园”之前,要先了解学校给学生吃的到底是哪一种预制菜。

“有些预制菜厂家为了便于存放和售卖,可能会采用多油多盐甚至添加防腐剂的形式,这种就非常不健康。但另一种是每天早上在中央厨房进行统一清洗、烹调,再包装到打包盒里直接配送的,这一类预制菜实际上并不添加防腐剂,而且在卫生和食材选择上也是有保证的,只要学校选用这种有资质的预制菜中央厨房,是可以做到监管到位的。”

长期食用不健康的预制菜可能会出现以下三大问题:

01. 营养不良

因为食材种类的限制,预制菜的营养较为单一。虽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脂肪很好保证,但对于维生素、矿物质以及生物活性成分却较难有更多的保留。

此外,预制菜的主食多为白米饭,难以实现“粗细”搭配。

02. 可能会长胖

大多数消费者更偏好于咸辣口味的预制菜,很多预制菜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重油重盐,脂肪含量较高,热量不低。如果经常吃高脂肪预制菜,很容易脂肪超标,增加肥胖风险。

03. 增加慢性病风险

饮食经常脂肪摄入过量,会增加患高血脂的风险;而盐摄入超标,则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编辑 | 张芷莹  责编 | 张秀丽

综合来源 | 广州日报、中国新闻网、羊城晚报、广东疾控、广东科普等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