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江海,奔向未来!
近年来,江门市江海区不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同时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扩容,商业、交通、文旅等方面发力,完善城市配套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打造产城人融合的发展典范,全力以赴再造一个新江海。
为了更好挖掘江海区高质量发展密码,9月20日,江海区委宣传部联合南方都市报举办“奔赴江海向未来”——高质量发展深调研媒体江海行活动,由科技日报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社、中国高新区杂志社、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江门电视台、江门日报等主流媒体以及本地自媒体代表组成的调研团,深入英南村、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两中心一基地”、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招商中心和龙溪湖阅读中心,现场感受江海区在乡村治理、法治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创新经验和做法,座谈会上媒体团成员各抒己见交流分享所见所思,以媒体人视角进一步讲好江海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
调研点位
第一站:英南村
英南村位于江海区礼乐街道的最南部,辖区面积约2.0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248人,设7个村民联络组,党总支1个,下设2个党支部,全村共有党员69人,村“两委”共5人。近年来,英南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群众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紧抓建设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契机,推动制度创新、增进民生福祉,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农村社区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成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示范标杆。
【亮点】
从2017年至今英南村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6个“国字号”荣誉,以及“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广东省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第二站: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
2020年7月,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被确立为广东省唯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成立三年来,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为初心使命,致力于在立法中反映人民呼声愿望、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提升江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国家立法事业和法治江门建设中展现担当作为。
【亮点】
广泛征求法律草案意见建议,反映群众呼声诉求,截至2023年7月31日,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完成68项立法意见征集任务,上报1435条意见建议,135条被采纳。提交的工作报告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内刊发18篇简报。9月1日起,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在这部法律中,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报的33条意见建议中,有8条被采纳,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落地江海的又一生动写照。
第三站:“两中心一基地”
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批试点城市,江门市联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依托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政法领域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创新机构)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高质量打造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简称:两中心一基地)。
【亮点】
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主要工作是助力政法领域技术、产品、产业的发展,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政法智能化科研成果在江门应用示范与产业化。
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主要工作是聚焦提升智慧政法水平、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增强安全应急能力三大重点任务,促进江门市域社会智慧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主要工作聚焦应用场景、贴近产业需求,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搭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第四站: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招商中心
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招商中心位于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一期地块,内部设有园区规划沙盘模型、商务会谈室和瞭望台,主要用于宣传介绍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整体规划、交通路网布局以及落地项目施工等情况,来访客商可通过实景参观和视频讲解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在区位交通、产业集聚以及资源要素上的突出优势,直观地了解园区当下亮眼的投资价值和未来“大有可为”的发展空间。
【亮点】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把江门定位为发展“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的核心城市。2021年,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首次提出,要以高新区(江海区)为核心,在国内率先建设、加快形成“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体验中心、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五维一体发展格局。按照“落地江海,立足江门,依托湾区,辐射港澳,服务全国”目标定位,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作为全区重点工程统筹推进“五维一体”齐头并进、雏形凸现、其势已成。2022年,高新区(江海区)全力打造以安全应急为特色的“1+3+2”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安全应急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并以最高分荣获评“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创建单位”,成功进入国家队。
第五站:龙溪湖阅读中心
龙溪湖阅读中心坐落于江海区龙溪湖公园内,在江海区(高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20年元旦启用并免费开放,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藏书量近5万册,阅读中心共三层,一楼为文化长廊、少儿阅读区、国防教育图书角和休闲区,二楼夹层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创意空间,三楼为深度阅读区、侨乡文化走廊和多功能厅,可容纳1000多人在馆同时阅读。基地奉行“服务领先,读者至上”的理念,自2020年元旦免费开放以来,共接待读者和游客约40万人次,是江门市重要的文化宣传阵地和社科普及教育基地。
【亮点】
龙溪湖阅读中心有别于传统的图书馆,是一座融合传统侨乡文化和现代时尚文化的新型阅读空间,是江海区委、区政府打造的江门最具影响力的新文化地标之一。先后被评为“江门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江门市夜侨都示范点”“江门市儿童友好基地”“江海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江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此外,以龙溪湖阅读中心为主题拍摄的短视频《龙溪湖畔的书香》获评2022年度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优秀短视频。自开馆以来,龙溪湖阅读中心以推广全民阅读为己任,打造了“我们的节日”传统节日阅读推广活动、“同沐书香 悦读相伴”亲子伴读半小时服务、“情系国防 筑梦未来”国防教育推广活动三大品牌项目。截至2023年8月底,共开展各类型活动约273场,惠及读者近5万人次。
座谈交流
▷ ▶科技日报社广东记者站站长龙跃梅
江海区“两中心一基地”的建设,充分体现了江门市和江海区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现在,这里汇聚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资源,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不断推动社会治理朝着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科技是社会治理智能化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相信“两中心一基地”还能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
▷ ▶《中国高新区》杂志副主编李琳
四年三次考察,江海给人的变化让人惊喜。从英南村、到基层立法联系点、再到两中心一基地,以及应急产业园……我们看到了江海在美丽乡村、基层立法和社会治理各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我们希望能将江海的成功经验推广并复制到全国高新区,进一步提升江海在全国高新区中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作为国家级科技类期刊,我们还期待江海今后还能给我们介绍更多科技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通联策划中心副部长刘琴
通过这次走访调研,对高新区的产业融合,包括民生方面的亮点和特点有很深的体会。江海区的建设从点到面非常的完善,非常的立体,也能够感受到江海区的民生发展非常好,产业引领方面也非常的突出,包括今天我们走访的安全应急产业园,将来也会带领高新区迈入新的产业和赛道,也会助力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从文化的角度,龙溪湖阅读中心非常立体地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江海区。
▷ ▶南方都市报江门新闻部主任郭锐川
江海区给我的印象是“新”,新城区、新产业,作为江门最靠近东部的城区,这里是对接珠江东岸的桥头堡,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消费生活等方面能够与广深等一线城市实现“无缝对接”,让奔赴江海的人才可以“无缝切换”。通过此次调研走访,我们在英南村看到了精细化治理如何有效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在法治广场看到了高端法律服务如何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两中心一基地”看到技术创新如何赋能现代化治理,在安全应急产业园看到了新兴赛道的蓬勃未来,在龙溪湖阅读中心体验悠闲的人文生活。总结一句话:奔赴江海,入股不亏。
▷ ▶羊城晚报江门站副站长陈卓栋
我在江海出生成长,对江海感情很深,也见证了江海区三十多年的变化。江海能有这样的变化,我认为一是江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以及江海区的领导的支持有关,还有就是投资人的助力。二是产业发展,今天走访安全应急产业园的招商中心,看到的一些项目以及规划,让我对安全应急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期望,也希望未来在新闻报道方面可以多从产业带动区域发展方面着手,挖掘出江海区的宝贵经验。对于未来,希望江海对城市文化的挖掘要注重,比如老工业遗迹活化或改造、新产业的文化内涵等,这对江海整体形象提升有利。
▷ ▶南方日报记者叶芷晴
江海区是江门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在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都市圈的机遇交汇叠加之下,我们能看见江门高新区拥有的发展动能,今天调研走访了关于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文旅建设等多个点,能感受到江海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进一步的汇聚。江海文旅有很多的底蕴和特色可以深度去挖掘和宣传,像外海非遗、礼乐龙舟、儿童公园,还有国庆武术展演等。
▷ ▶叮叮好房用户运营中心副总监薛树洋
我们更多的关注是在房地产领域,我刚来江海的时候,很多地方还是处于待开发阶段,但是这几年整个江海区府板块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包括楼盘、商业配套和产业。我们之前做过调查,整个江海买房的人可能有六成多是外地的,但是他们不是纯外地人,更多是过来江海就业或者创业,属于新江门人,可见产业带来的人口集聚,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城市发展长期看人口,商业、教育、房地产业的发展都与人口息息相关。
我们之前报道会比较聚焦楼盘、教育和城市配套等几个方面。经过这次调研,也看到了江海在乡村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诸多亮点,此外部分市民对江海仍存在工业区的初印象,希望能继续加大对江海产城融合概念、高科技产业等方面的形象宣传。
▷ ▶房Pie主编伍俊杰
我们主要是关注江门楼市、城建等方面比较多。在我们这看来,关于江海的文章流量比较高,因为这几年江海发展比较好,文章发出来后都特别能引起市民的讨论。如江海的教育就是很多网友所关注的,江海教育目前发展不错。
▷ ▶江门吃喝玩乐运营总监关春苑
我们的账号主要关注日常生活,这次走访调研给我们一个比较大的启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江海区在购物、宜居以及整体规划不断完善,还有产业链的布局也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会选择江海区置业或娱乐,江海要充分发挥乡村资源优势,推动乡村文旅经济发展。
▷ ▶江海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
本次媒体集体调研只是一个开篇,接下来会我们会组织更多的媒体江海行活动,涵盖江海区各个领域方面。在城市形象方面的打造,还有品牌营销创意的策划方面,以及说本地媒体或者自媒体资讯的共享,让大家一起关注到江海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
希望能够通过集中调研的形式,与各位媒体朋友交流,为江海发展把脉,共同研究如何将江海区外宣形象进一步地做大、做好、做深,希望能够把江海区变成外地看江门的一个窗口,我们也正在为此努力。
策划:郭锐川 唐春
执行:陈凤英 严亮 罗忠明 实习生 吴淑桢 杨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