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浩“纵横四海”巡回演唱会 - 深圳站门票就在今天(9月21日)开抢啦!
而这场将于10月22日在大运中心体育场举办的演唱会是10月深圳演出市场最为关注的一场,因为,这场演唱会将采取“强实名制”。也是深圳第一场采取该方式的演唱会。
对于演唱会“强实名制”,你怎么看? 支持,可以有效打击“黄牛党” 不支持,太麻烦,也不想泄露个人信息 希望可以在细节上继续完善 提交
什么是“强实名制”?
9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通知》明确,观众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下称“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建立大型演出活动退票机制,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
《通知》对加强票务管理作出如下明确要求: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每场演出每个身份证件只能购买一张门票,购票人与入场人身份信息保持一致。
以上要求,正是目前部分演唱会实行的“强实名”:即人、证、脸三合一——线上购票时就要绑定身份信息,一人限购一票。入场时必须扫观演人员的人脸、身份证以及纸质门票的观演人信息进行比对,全部信息确认一致后方可入场。
9月17日,星统寰宇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与替恩替文化(广东)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李荣浩“纵横四海”巡回演唱会-深圳站票务须知》。内容显示,10月22日深圳演唱会门票为身份证电子票,实行实名制购票及入场规则。门票不得转赠与转售,观演人本人须持身份证原件核验信息和进行人脸识别后入场。
为何要实施“强实名制”?
今年以来,随着线下演出市场火热复苏,很多大型演唱会重启,不少“黄牛”党也开始“营业”了。如何抢到演唱会门票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
尽管国家与平台一再打压、歌手们本人多次呼吁大家不要买黄牛票,但“黄牛”们为了利益不惜冲破法律防线,甚至穿上数字技术的“新马甲”,靠各种“外挂神器”钻系统或人为漏洞,进而从中渔利,手法隐蔽,难以监管。
今年5月,有媒体发起“你赞同演唱会实名制购票吗”网络投票,有12.3万人参与,其中9.4万人选择了“赞同,有效打击黄牛”。在另一项“你觉得演唱会实名制是好事吗”网络投票中,有7.3万人参与,其中5.5万人选择了“好事,打击黄牛抬高价,让真正想去看的人买不到票”。由此可见,普通观众大部分对“强实名”购票入场持赞成态度。
所以,实行“强实名”的演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量票源不落入“黄牛”之手。据相关媒体报道,许多没抢到票的观众向“黄牛”咨询是否有票,得到的回复基本都是:由于该演出实行“强实名”购票,“黄牛”手上也没有现票,只能等“高价内部票”。
今年以来,已有部分演出实行强实名购票,如TFBOYS西安演唱会、张学友广州演唱会、周杰伦上海演唱会等。
“强实名制”能解决“黄牛”问题吗?
然而,尽管《规定》要求人、票、证一致,但也仍然没有完全杜绝“黄牛”现象。如今,一些“黄牛”也针对这些“强实名”购票的演出开始发展“代抢”业务,即预先收取定金,提前拿到客户在票务平台上的账号和身份信息进行“代抢”。而遇到热门演出,有强烈需求的观众可能会主动加钱,而“黄牛”肯定会选择服务付出更高“佣金”的客户。
但“代抢”不是万能的,价高者也未必能得。大部分“黄牛”推出的“代抢”业务都会用“抢不到票全额退款”来安抚客户,选择“代抢”的人也基本都是抱着“抢到最好,抢不到也没损失”的心态。
更重要的是,相比金钱上的损失,身份信息泄露带来的后患是无穷的。由于在找”黄牛“”代抢“之前,消费者得提前告知自己的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无疑就是把个人信息泄露给了他人。而后,个人信息会被拿去做什么,也不得而知。
“强实名制”还需要面对哪些问题?
有意思的是,一边是热门歌手的演唱会一票难求,一边是社交媒体上频频可见的“求退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问题就出在当下演唱会售票过程中实行的“强实名”购票规则。所谓“强实名”,就是人、证、脸三合一——线上购票时要绑定身份信息,入场时必须扫对应人员的身份证,还要对着摄像头刷脸,而这张脸也必须是身份证上那个人。
无可否认,作为新鲜事物的强实名制相当程度上扼杀了”黄牛党“的操作空间,但也要看到,强实名制面临一些法律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个人隐私保护。正如不少网友所言,”我不过想听个演唱会,还要验证人脸,“有过度收集个人数据之嫌。
还要看到的是,比如退票和转赠,由于不少观众都是首次参与实名制购票,对实名制购票规则了解可能不深入,结果没法把千辛万苦买到的票送给亲朋好友。如果人们买票后遇到临时意外情况,也意味着连退票也很难做到。因此,实行强实名制的演唱会,需要配套完善退票功能。
【来源】深圳大件事、南方+、红星新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