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灼灼,秋实离离。秋分渐近,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要来了。9月23日,广东省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在“粤北瑶山的明珠”——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举行。活动以“庆丰收 促和美”为主题,广东将采取“1个主会场”+“N个分会场”模式,集中展现百县千镇万村庆丰收的美好图景。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在昼夜平分、秋高气爽的时节举国同庆,既继承农耕文明,也顺应自然规律;既助力乡村振兴,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从2018年丰收节设立以来,中国农民丰收节已逐渐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自己的节日符号,成为农业现代化以及乡村振兴进程中可贵的结绳记事。
丰收节,最重要的主题自然是庆丰收。今年上半年,广东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953.42亿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61 元,同比增长6.6%。丰收节,担纲的主力自然是农民。今年,广东庆祝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突出农民主角,组织一批兴农力量大集结,策划广东百名新农人丰收故事影像展,讲述广东青年代表的鲜活故事,展现新时代农民风采。
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他们最希望通过农民丰收节看到什么?答案或许多种多样,但最核心的应该绕不过这三点:产业如何蝶变,打开新的价值增量空间?村域如何因地制宜,带动村民富民增收?个体如何凭借一技之长,实现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因此,丰收节要真正办到农民心坎上,就不妨讲好“三个故事”。
一是以农业为主线,讲好产业丰收故事。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即便是接二(工业)连三(服务业),也必须以一(农业)为基座。产业兴起来,农民才能富起来。云浮郁南的无核黄皮,如何从2棵母树发展到年产值约32亿元,品牌价值高达44.6亿元的大产业?湛江遂溪怎么通过深海网箱这一神器,把以金鲳鱼为主打的渔业年产值撬动到近70亿?这样的故事多了,农民听起来才能有所感。
二是以农村为主场,讲好农村增收故事。随着乡土中国变离土中国,农村普遍面临人口流失、人口结构老化等挑战,通过剖析农村增收个案,可以帮助村落跳出视野的“窄门”。河源半江镇西溪村流转300亩耕地,为啥搞起了“水稻+禾虫”种养?江西吉安的中源乡,一个避暑胜地,为何能让新客变老客,并且不少一住就是几个月?资源禀赋差不多的南昆山,可以向它学什么?这样的故事多了,农民听起来才能有所思。
三是以农民为主体,讲好农民创收故事。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乡村振兴的美景也必然要靠农民来绘就。相比于产业、村域,个体的叙事或许能引发更多共鸣。90后洪琳期辞工返乡,为何能在家乡湛江种出每斤售价破百的燕窝果,进而完成亩产值8万元的“小目标”?同样辞职返乡的江永强,为啥要在花山镇小布村一边复垦撂荒的土地,一边经营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这样的故事多了,农民听起来才能有所得。
“稻花香里说丰年”,故事不仅要节日讲,更要时时讲,处处讲。讲好丰收、创收、增收故事,共许同创来年的丰收,届时再叙和美!
【作者】胡一刀
【来源】南方农村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