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侨乡巨变 话特区发展

南方+

今年以来,已有60多个海内外访问团约2500人先后踏足汕头。他们各自发挥“侨桥”优势,充当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使者,积极开展合作项目,寻求发展机遇。2024年,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将在汕头举行,再次掀起“侨助高质量发展”新高潮。当前,面对渐行渐近的“两大潮人盛会”,围绕“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高质量发展”两大主线,潮团事业发展迎来哪些新议题?又将如何深入团结华侨华人华社,推动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9月19日,国际潮团总会第九期实务研讨班在汕头举行,来自海内外多个潮团的250名嘉宾参与研讨班。作为“共赏明月·同心筑梦”侨助汕头高质量发展行动暨国际潮团总会2023年度会员大会的重头戏之一,此次研讨班采用全新的活动形式,由以往的仅邀请一两名专家授课,转变为多名专家学者、潮团侨领同台分享,共同探讨当前华人华侨海外潮团事业发展路径,探寻汕头合作互促的空间与机遇。

来自全球潮团的侨领齐聚汕头共谋发展。杨立轩 摄

来自全球潮团的侨领齐聚汕头共谋发展。杨立轩 摄

整合潮商资源开展经贸合作

“潮人到马来西亚的历史源远流长,约有500年。当时民众远赴重洋到海外谋生,逐渐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华人华侨团体。”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总会长林家光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潮人在马来西亚经济、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海外华侨的观念从传统的“落叶归根”转变到“落地生根”,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成为沟通中国与当地社会的友好桥梁。

据林家光介绍,1980年东南亚潮团联谊座谈会举行。这次座谈会达成一项历史性的决议,即与会代表一致赞成今后每隔两年分别在各地区召开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加强潮属同乡联系,促进贸易活动,提高潮人经济地位。可以说,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正是由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首先倡议,并积极促成。

近年来,越来越多身居海外的潮籍侨胞心怀桑梓、反哺家乡,希望为家乡各项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商业文化可以把人聚集在一起,世界潮汕华侨同胞人心相通、同心同德,肯定会把事业做得更好。”林家光表示,希望可以借助参会之机,推动两地教育文化交流,探索新的工商合作发展空间,努力实现共赢发展。

同样致力于推动潮人经贸活动的团体还有国际潮商经济合作组织,其是潮商联络全球经贸各界、促进与各国经贸交流、投资、发展与合作的主要平台。

“我一年来好几次汕头,每次都特别高兴,这里让我萌生许多好的点子。”国际潮商经济合作组织主席吴开松表示,潮商自古就有反哺家乡、回报社会的优良传统,在汕头他看到了许多好机遇,未来将充分整合广大潮商优势资源,助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作为在深圳的潮商,吴开松表示,要持续增强深圳市潮汕商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突出资源精准对接、人员联谊交流、信息互通共享等方面优势互补,推动深汕合作交流持续不断深化。同时,他也看到新一代的潮汕人发展势头迅猛,各行各业都有领军人才,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带着信心与资源参与到家乡建设中。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侨资民企曾是推动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外商投资项目多为海外潮人回乡投资。如今,汕头正依托遍布海内外的潮籍乡贤、社团、商会力量,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推动招商引资和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潮籍人才助力产业发展

当前,汕头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实施“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倍增培育计划,“三新两特一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经过调研走访等活动,汕头强劲的产业发展势头,成为不少潮人侨领的关注点,进一步增强了合作的信心。

“一个城市的发展,首先要让人才实现安居乐业,其中乐业非常重要。”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副主席朱躍生表示,当前,汕头加快发展的数字经济和着力打造的“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紧紧抓住高科技这一关键词,响应加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助于引领城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

朱躍生建议,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规划建设好产业集群,继而打造优质供应链、产业链,让每个人都从中有所受益。他提到,“三新两特一大”产业交叉融合的特征非常明显,要加以融合发展。比如,清洁能源与智能技术的结合是未来一大方向,汕头打造风电产业集群,为广大侨商提供机遇与空间,期待技术成果转换在汕头落地。

据悉,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由国际潮团总会执行主席陈幼南创立,汇聚了全球顶尖的潮籍学者。陈幼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汕头是一座富有活力的城市,许多在外的潮籍青年博士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他们都渴望有机会能够回到家乡大展拳脚,做报效桑梓的践行者。他也计划带领更多的香港潮籍青年回乡考察,寻找合作商机,携手助力家乡汕头高质量发展。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青。在研讨会上,国际潮青联合会会长李奕标分享了两个字——“青”“心”。在李奕标看来,海外潮团和潮青组织是传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守护者和践行者。尽管历经时代变迁,但老一辈潮人敢为人先、奋斗拼搏、团结奉献的精神代代相传,海外潮青团体大力维系、竭力支持和推广中华文化、潮汕文化、华文教育,传承民俗文化,始终坚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潮团潮人潮青的核心价值,继续弘扬孝、忠、义的精神。

据李奕标介绍,第十一届国际潮青联谊年会将于11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80多家社团逾千名潮青精英代表出席,全方位呈现当代潮青和侨青的新作为、新抱负。

文化传承讲好汕头故事

“海邦剩馥,念念厮守,粤东明珠,璀璨大美神州,南有嘉鱼,烝然汕汕,执子之手,来番少年游。”在“共赏明月·同心筑梦”侨助汕头高质量发展行动暨国际潮团总会2023年度会员大会现场,一群天真烂漫的小朋友用童声童语向海内外乡亲首次演绎《少年游·汕头》,展示汕头的历史脉络和魅力风光,唤起乡亲们浓浓的乡愁。

“这首歌谣,反映了过去潮汕人‘过番’之后艰苦拼搏的精神。”国际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林伦伦在研讨会上分享道,要做好汕头侨乡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就要大力做好“过番歌”的教学与传承。林伦伦向在场潮团侨领们介绍了由他主审、由金阳学校教育集团编写的《潮汕华侨文化》读本。

作为海内外首套方言潮侨文化读本,该读本充分发掘潮汕华侨资源和文化特色,为传承和弘扬潮侨文化提供了新的教育载体。据悉,该读本主要面向海内外潮籍青少年,根据青少年年龄和心理特点分为初、中、高三阶六本。其中,初级以潮汕歌谣和“过番歌”为主,中级以潮汕民间故事(包括华侨“过番”故事)为主,高级以描写潮汕、潮人题材的诗歌、潮语歌曲、侨批为主。

“每个月来汕头,我都能看到不一样的变化,汕头面貌日新月异。”林伦伦表示,希望优秀的潮汕文化、华侨文化能够在青少年甚至儿童一代传承下去。台下,海外潮侨代表也踊跃发言、争相提问。大家纷纷表示,希望明年能够组织带领更多旅外乡亲回到家乡,共睹侨乡巨变,共话家乡发展,共襄潮人盛会。

研讨会最后,国际潮团总会主席谢泽生盛邀海内外潮人明年汕头再欢聚,同时激励海内外潮团同舟共济、创新求变,发挥好融通中外“双向桥梁”作用,将潮团事业发展同祖国发展、家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海内外潮人和潮人社团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汕头声音。

南方+记者 蔡沚彦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吴夏晴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