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婚礼、婚姻手账本、婚前辅导……你知道吗?如今在广东结婚,可以既简约绿色,又很有仪式感!
近日,广东婚俗改革实验区中期评估会在东莞召开,总结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阶段性经验和成效,交流工作经验,研究推进婚俗改革深入发展。
“婚俗改革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省民政厅副厅长方洽平说,各婚姻登记部门要充分认识婚俗改革的重要意义,扎实推动婚俗改革工作,努力使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各婚俗改革实验区要围绕婚俗改革试点任务,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推动婚俗改革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上,广州市、东莞市、深圳市龙华区、珠海市香洲区、汕头市澄海区、云浮市云城区民政局代表作经验交流发言。
快来看看各地有哪些叠加甜蜜buff的秘诀!一起转发,为戳中你的婚俗新风点赞!
广州
打造“花城有囍”结婚户外颁证品牌
作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广州市把打造“花城有囍”结婚户外颁证品牌列为婚俗改革重点工作,出台结婚登记颁证服务规范,深化婚俗礼仪理论研究,改革创新集体婚礼仪式,各区按照一区一特色原则,共打造户外颁证点15个,满足群众个性、浪漫的多样化结婚登记颁证服务需求。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强化宣传引导,在丰富婚俗礼仪的同时赋予婚姻服务新时代内涵,引领“小型婚礼、大美婚俗”新风尚,助力建设更高品质的幸福广州、健康广州。
截至2023年7月,共举办70多场集体婚礼和集体颁证活动,累计2000多位新人及亲友参加,弘扬了文明健康、低碳简约的现代婚俗新风。
广州
打造“花城有爱”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品牌
广州市统筹19个成员单位,建设多维度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平台,在全市11个区创建“花城有爱”驿站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社区示范点,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便捷化的婚姻家庭服务格局。
广州还建设14个“花城有爱”婚姻家庭辅导驿站,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将纠纷调解、家庭教育等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送进社区。全市投入经费540多万元,打造由律师、心理咨询师、社工等组成的专业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队伍80多人,培育婚姻志愿服务队伍300多人,建立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专家库。
截至2023年7月,全市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项目共举行线上线下活动100多场次,服务1.2万多人次,6.5万多人次受益。
东莞
推行特色颁证 倡导婚俗新风
2021年以来,东莞市从场地建设、技能提升、流程规范、服务开展等方面着手,积极推行特色颁证服务,积极倡导“重登记、强责任、崇节俭”的婚俗新风。目前,东莞市婚姻登记处100%设有颁证厅、专职婚姻登记员100%具备颁证服务技能、婚姻登记机关100%提供颁证服务。
该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推出室内简约婚礼式颁证服务,有需要的结婚当事人可提前预约,邀请亲友现场观礼,并可增加互换信物、长辈送祝福、新人感恩父母等环节,将颁证仪式拓展为节俭适度且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使结婚颁证逐渐成为新型婚俗的核心仪式。结合七夕、中秋、国庆等节日,为群众举办特色集体婚礼,面向年满60周岁以上补领结婚证的老人提供老年人结婚纪念颁证服务。
深圳福田
婚姻辅导服务擦亮婚俗文化名片
结合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深圳市福田区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出台《福田区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婚姻家庭辅导工作规范化建设。开设“爱在香蜜—幸福有方”婚姻家庭训练营,开展“提升婚姻免疫力”新婚辅导、“爱回家”婚姻关系修复以及“福家和谐”婚姻家庭团训等活动,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
此外,深圳福田围绕婚姻家庭全周期录制80个“爱+”精品短视频;编制《婚姻家庭自助手册》;研发包含婚姻手账本、婚姻兑换券、亲密卡牌等创意产品的婚姻家庭“幸福加油包”;制作经典婚姻家庭电影赏析,从塑造榜样和问题修复两个方面选取8部经典电影,总结婚姻相处知识和技巧。
深圳盐田
传承发扬疍家人优秀婚俗文化
深圳盐田婚俗疍家婚俗文化涵盖水上迎亲、划旱船迎亲习俗文化,咸茶、汤圆等传统疍家美食文化,是盐田区盐田社区渔民原水上迎亲礼俗,有100多年历史变迁。2007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盐田区优化服务环境、深化品牌建设,深度挖掘本土特色疍家人婚俗文化,积极推进婚俗改革各项工作。
深圳盐田打造疍家婚俗元素原创特色精品,设计定制了具有盐田地域及人物特色的婚姻文化宣传动漫IP,制作IP周边衍生产品,发放给社区群众;结合盐田区疍家婚俗文化、网红图书馆等特色资源,联动打造“婚姻+文化+旅游”网红颁证(系列)打卡点,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婚俗、家庭家风文化。
深圳龙华
打造“三个新” 为婚俗改革赋能
深圳市龙华区民政局结合本区婚俗实际,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婚姻服务措施,打造创新服务品牌。
打造幸福打卡新地标。在全国首家民法典主题公园——深圳民法公园建设新的婚姻登记处,全力打造便民优质的婚姻登记服务窗口、婚姻家庭辅导公益服务平台、婚姻家庭法律法规宣传阵地及婚姻家庭文化传播平台。
打造政务服务新样板。开展婚姻登记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对标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要求,婚姻登记档案数字化率达100%。实现婚姻登记工作“零差错”,婚姻登记合格率、婚姻登记档案完好率、服务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打造文化传播新阵地。创新打造国内首家弘扬新时代婚姻核心价值观的婚姻文化体验馆。创新提炼“自由、平等、忠贞、责任”的新时代婚姻核心价值观。
珠海香洲
创新建立离婚全流程介入机制
珠海市香洲区民政局深化调整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印发关于实行离婚冷静期介入加强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方案,创新建立婚姻家庭辅导离婚全流程介入机制,包括离婚申请前及时介入、离婚冷静期重点介入、离婚登记时合理介入、离婚登记后视情介入,助力婚姻家庭幸福和谐。
《民法典》施行以来,驻点辅导项目直接服务人数累计2133人,其中,离婚调解疏导346对,成功劝和301对,劝和率约87%,夫妻相处辅导、婚前(恋)咨询、亲子关系咨询、法律法规咨询等1441人。通过推行离婚冷静期介入机制,离婚率有所下降,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
珠海香洲
“两创三不”举措让婚姻服务更便民
作为珠海市业务量最大的婚姻登记机关,香洲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通过“两创三不”(创造优美的服务环境、创设便利的服务条件,真诚服务不限号、志愿服务不缺席、主动服务不推诿)便民利民举措,提升婚姻登记软硬件环境,登记更加方便、快捷,环境更加温馨、浪漫,婚姻服务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
为优化服务设施,香洲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为群众免费复印证件资料、免费拍照、打印相片服务,已有5000多对办事群众享受到这项便民服务。
香洲区外来人口众多,因结婚证遗失、损毁、信息不一致等原因产生的补领结婚证业务量较大,香洲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部门协作,每年向全国各地民政部门、档案部门发出几百份查档函。
珠海斗门
多措并举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
珠海市斗门区从积极搭建婚俗改革示范平台、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全面推广文明节俭婚俗文化、全力培育“婚宴新办”社会风尚等方面,多措并举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
2018年至今,斗门区婚登处辅导离婚1778宗,其中1156宗可追寻婚姻电子系统数据中已撤回离婚申请,调解成功率为65%。组织婚俗改革主题“下基层”讲座,累计派发宣传单、倡议书3579份,印制宣传标语环保袋约400个;家庭关系辅导、法律法规咨询等约2000人;累计组织主题活动15场;线上直播课程5场。
汕头澄海
建设“潮式幸福街” 展示潮汕婚俗魅力
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汕头市澄海区民政局录制宣传视频,建设婚俗文化宣传阵地,大力推动婚俗改革宣传,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认识到婚俗改革的重要性,自觉杜绝高价彩礼等婚姻陋习,践行喜事简办、勤俭节约等文明新风尚。
结合潮汕地区独具特色的婚俗文化,澄海区民政局创作了潮语顺口溜《潮汕婚俗新风尚》视频,通过微信视频号进行推广,并在婚姻登记大厅循环播放,传播健康的婚姻价值观。因地制宜,在东里镇樟林古港建设“潮式幸福街”、在莲华镇西浦村建设婚俗文化墙,展示潮汕婚俗魅力。举办两届绿色文明、简约而富有仪式感的集体婚礼,引导新人摒弃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旧俗陋习。联合区妇女联合会举行“澄心为您”婚姻家庭辅导项目——“以爱相约 解码幸福”婚前辅导讲座,引导新人树立正确婚恋观念。
江门新会
红白理事会全覆盖 倡导婚俗文明新风
江门市新会区以推进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为契机,在全区各村(居)都建立起红白理事会,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风尚。
目前全区37个社区、199个村委会均成立红白理事会。各村(居)根据实际,结合新会区民政局提供的章程范本,精心制定理事会章程和相关操作细则。各村(居)理事会了解掌握本辖区红白喜事相关情况,联系“事主”认真做好思想疏导和政策解释工作,在尊重“事主”意见的基础上,协助“事主”办理红白喜事,推进文明新风。
在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的新会区会城镇茶坑村,“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传奇故事和梁氏家族深厚的爱国情怀、良好的家风家教传颂至今。在启超精神的浸润下,茶坑村委会用活“红白理事会”这把钥匙,解锁移风易俗文明新密码,成为新会区婚俗改革实验区的“范本”。
阳江阳春
做好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维护婚姻家庭幸福
阳春市婚姻登记服务中心于2018年开始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由婚姻登记员兼任婚姻家庭辅导员提供服务。打造婚姻家庭服务咨询平台,开展婚前辅导,帮助夫妻学习增加婚姻幸福、化解婚姻危机的技巧,改善婚姻家庭关系;多样化开展冷静期疏导工作,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咨询和服务,化解矛盾纠纷,校正对婚姻的态度与期望,减少冲动型离婚。随着婚姻辅导服务的深入发展,中心逐步构建“1+N”的服务方式,即1个婚姻家庭辅导室+N个社工站,共同为婚姻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云浮云城
婚俗改革下基层 乡村文明展新风
云浮市云城区婚俗改革注重下基层、进农村,推动乡村树立婚姻简朴文明时代新风。
该区整合多部门优势资源,创造性建成“家庭驿站”,内设民政“婚姻家庭辅导站”、妇联“婚姻调解工作站”、法院“家事诉前调解工作站”、司法“法律援助工作站”、公安“治安调解工作站”、团委“志愿者工作站”6个工作站。
同时,充分利用各村居文化广场,积极开展婚姻家庭法律文化宣传、家庭家风家教建设以及新婚培训班。依托各镇街社工和志愿者服务团队,打造婚俗改革宣传“好人队伍”。
云城区还将“喜事新办,丧事从简”列入乡村振兴考核重要指标进行跟踪问效。婚俗改革以来,结婚登记5000多对,成功引导接受零彩礼1200多对,占比25%,其余全部成功引导接受低价彩礼,不办或简办婚姻占比100%。推出乡村婚姻文旅专线。建成“南药之乡·绿色康养”和“浪漫花海·诗意田园”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成为新人短途畅游旅游带。
南方+记者 吴晓娴
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