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关于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泡沫经济覆辙的议题被广泛讨论。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日前在香港接受南方+、GDToday记者专访时认为,中国与当时日本的情况不同,只要产业仍有升级空间,中国经济不会重蹈日本泡沫经济覆辙。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在今年6月一场演讲中提到,中国正在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即企业和居民“资不抵债”,把大部分利润和收入用于还债,而非投资和消费,从而导致经济陷入持续衰退。
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由辜朝明提出,用于解释日本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长期低迷的困境。他认为如今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日本化”的倾向和风险。
然而林毅夫并不同意辜朝明这一观点。“日本的问题不是企业和银行的负债很高,而是技术没有不断创新,产业没有不断增值,而这是因为美国的政治打压。”林毅夫说。
林毅夫认为日本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通过《广场协议》等一系列手段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打击。1985年美国强迫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后又签署《日美半导体协议》,日本被迫开放半导体技术专利,原本占全球一半的日本半导体产业优势渐失。
林毅夫指出,美国的打压导致日本产业出现空心化,失去通过优势产业升级提升生产力水平的机会,无法带动经济与收入增长,从而才导致企业和居民“资不抵债”,出现了资产负债表衰退。
“八十年代以后,日本有什么国际领先的新技术吗?看不到的,只有汽车产业还在。”林毅夫认为,日本半导体产业外移,加上受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日本政府不再积极制定产业政策,最终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
“中国跟当时的日本不一样。”林毅夫认为,中国仍在追赶阶段,随着产业升级可以带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且中国发展先进产业还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并且已经涌现出了华为等一系列先进制造企业。
林毅夫指出,中国有着人才众多、国内市场广大和硬件配套完善的三大优势。“只要我们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负债就不是问题,也就不会出现日本这种资产负债表的威胁性问题。”林毅夫说。
南方+记者 吴彬彬 陈彧 GDToday记者 陈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