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沙口镇,这两年发生了什么?

清远发布
+订阅
  • 修建700米硬底化道路,解决新建村学生上学绕行烦恼,提高出行安全性;

  • 统筹50万元资金支持沙口镇建设70余套垃圾分类亭,提升人居环境治理水平;

  • 针对一直困扰村民的饮水保障不稳定问题,投入155万元实施引水工程,惠及4500多名村民……

2021年6月,由清远市民政局牵头,市委网信办、市商务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统计局、市残联、清远职业技术学院6个单位派员组成工作队进驻英德市沙口镇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扎根乡镇两年以来,驻镇帮扶工作队在派出单位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组团单位优势,为当地实施了一批惠民利民富民的项目,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沙口落地见效,助力沙口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统筹50万元资金支持沙口镇建设70余套垃圾分类亭。

补齐基层民生短板

“谢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要不然,我们两个老人,都不知道怎么办!”沙口镇村民李伯的儿子因病去世,儿媳改嫁,老两口需要照顾四个孙子,这让没有收入来源的他们一筹莫展。工作队进驻沙口后,充分发挥兜底保障效力,联系社会爱心力量持续帮助该家庭。

经过帮扶,2022年底该镇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60元,居英德前列。全镇31户监测对象目前已有12户消除风险,累计为79名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15.2万元,为困难家庭学生212人发放教育补助14.7万元,为监测户购买了医疗、养老保险和防返贫保险,完成1户监测户的房屋重建任务。通过联系派出单位和社会爱心力量,累计为困难群众带来慰问和帮扶资金超过100万元,联系社会力量持续资助5户困难家庭8名学生。

今年上半年,市民政局统筹50万元资金支持沙口镇建设70余套垃圾分类亭,健全垃圾收运体系,巩固提升沙口镇人居环境治理水平。为了提升沙口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工作队在组团单位支持下,积极统筹资金补短板强弱项,比如,为新建村建设安装路灯160余盏,亮化入村道路;为红峰村建设一套排灌管网,解决因排灌站损坏导致部分农田、水塘无法排灌的问题;为新建村修复石坑坑水圳和水坝,助力撂荒地复耕工作。同时,将大江片区进村道路拓宽工程和圩镇弱电线路落地工程纳入今年驻镇帮扶资金项目,目前已经完成设计,预计第四季度实施。

牵头单位清远市民政局在英德沙口开展“为民驿站”项目,定期探访困难群众。

8月30日,沙口镇红峰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江冬红来到困难户家中探访,为他们送上热心人士带去的慰问品。沙口镇党委副书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刘灼杰介绍,今年以来,市民政局支持沙口镇民政服务窗口和“双百社工”服务站进行提升改造,提高服务能力。以沙口社区和红峰村为试点,开展“为民驿站”项目,依托两委干部、双百社工、社区志愿者等群体,探索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新机制;指导成立沙口镇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设立社区(微)基金,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爱心捐赠,开展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优抚助残、社区矫正等服务。

探索乡村资源变现之路

“园山村留坌村小组就在国道240线旁,林茂水清、风景优美、交通便利,村民怎么就挣不到钱?”从去年进驻英德市沙口镇开展帮扶工作开始,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派驻园山村第一书记钱峰就陷入沉思。

钱峰开始探索留坌村的资源价值,让村民吃上“旅游饭”。说干就干,工作队积极筹集近50万元资金,在保护好乡土元素的基础上,对农房风貌和村中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大力发动村民整合自家的竹林地,着力提升“小桂林”公园绿色生态品质,并融入孝德、法治、文明乡风、双拥文化等内涵,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愁画卷正在留坌村“小桂林”公园舒展开来。环境发生蝶变后,工作队通过走访考察市内外农企、农业示范基地,谋划引入经营主体开展农旅开发项目,建设大棚有机蔬菜基地,发展农家乐及民宿等,有效盘活沉睡的资源,帮助村民在家门口的乡村振兴车间等上班,实现就业增收。

沙口镇新建村,坐拥滑水山良好的山水和生态资源,土地肥沃,但却由于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村党支部曾被上级认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在帮扶工作队的引导下,该村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发动农户积极流转土地,发展水稻、花生、蔬菜等种植,采取“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让村民种出来的农产品不愁卖,同时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目前,新建村已发展种植水稻大户3户,带动60户农户年均每亩增收1000元。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村里计划筹集120万元,利用村中2000平方米的闲置用地,建设农产品加工车间,通过对农产品加工的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带动村民走上集约化、规范化种植的道路。项目建成后,预计能够带动新建村逐步发展10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每年10万元以上的收入,有效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孵化本地主播开拓销售新渠道

“这是我们沙口特产五指毛桃,甘甜清香,用来煲汤可以健脾养胃,欢迎各位亲下单。”在英德市沙口镇满杰有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直播间里,村民邱红梅经常手拿当地生产的五指毛桃向网友推介。

邱红梅是一名二胎妈妈,做主播前已有3年没外出工作。相较于刚入门时的手足无措,在经过直播运营、主播包装、带货技巧等一系列培训后的邱红梅,如今在直播间已游刃有余,除了介绍农产品的特点,还会进行中医食补药补、养生保养、煲汤做菜小科普,让普通的直播变成一个养生小讲堂。

“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孵化本地主播能手,也是顺应时代的尝试。”刘灼杰表示,构建有效的电商人才关系着乡村产业发展的成色,此次孵化了一批本地电商主播,为推动本地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今年,工作队助力满杰合作社纳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上线视频号、拼多多等多个平台,成功培养沙口本土电商人才5人。接下来,工作队将支持本地企业开展更多电商业务,为企业联系电商培训,孵化本地农产品主播,让电商赋能乡村振兴。

同时,工作队不断拓展线下销售渠道,与商家合作,在清远市区城市花园商圈设立沙口农副产品直营点。撬动金融力量助力产业发展,积极引导14个村(居)与银行合作开展信用村建设,为农户发展产业提供融资支持,其中英德农商行在沙口授信超过7000户,授信金额近3亿元,用信户数600多户,用信资金超过600万元。

英德沙口镇村民在乡村振兴车间上班。

接下来,工作队将以项目为抓手,推进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把具备整合流转条件的农田建设为真正的良田,开展集约化生产,助力丝苗米百亿产业;建设麻竹笋等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生产线,积极发动农户扩种麻竹笋等农作物,与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图文:钱敏敏 通讯员 林昊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