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买菜做饭、不用洗锅刷碗,每样菜品都可自选并称重计费……在“家门口”的长者饭堂里,老人家可以轻松享用一顿营养又美味的午餐,同时还可享受6元助餐补贴。
9月20日,珠海为香洲区翠香街道优特社区餐厅等首批8处“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授牌。这些示范点有哪些便捷的助餐服务,做出了哪些改良措施?珠海如何让长者食堂持续飘香,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南方+来到示范点一探究竟。
众多长者被吸引到优特社区餐厅用餐。梁芷曼 摄
体验
“家门口”的饭堂“便、靓、正!”
临近饭点,优特社区餐厅的“长者饭堂”开始热闹起来。粉蒸肉、白切鸡、南瓜排骨、凉瓜炒蛋……荤素搭配合理、营养健康的各式饭菜被陆续端进自助餐炉,飘起热腾腾的蒸汽,吸引了周边的一众居民前来就餐。
“有菜有肉,十几块就吃得饱!”李婆婆为长者饭堂竖起大拇指。这几天,76岁的李婆婆成了长者饭堂的“忠实粉丝”。每天中午,她都顶着大太阳步行十分钟来到优特社区餐厅吃饭。
“一顿要花多少钱就看你荷包有多少钱啦!”李婆婆说,比起以往长者食堂配餐菜式的固定单一,现在的示范点不但可以自选菜式,还能称重计费,丰俭由人,不浪费粮食,“最重要的是卫生又便宜!”
社区居民纷纷排队就餐。梁芷曼 摄
小饭堂,暖人心。按照《珠海市“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创建方案》,珠海市户籍老年人在示范点用餐单次用餐价格不低于10元时,每人每餐可享3元的助餐补贴。
此外,在依托餐饮企业设置的示范点用餐时,可享受3元/餐/人的助餐补贴;在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设置的示范点用餐则可按各区不同标准享受相应补贴。
有的示范点还在市、区两级补贴基础上额外提供补贴,如优特社区餐厅为长者提供了额外九折的优惠。各项补贴叠加后,李婆婆在优特社区餐厅购买一份荤素搭配20元的午餐,仅需花费12.6元。
不止用餐补贴,近年来,珠海致力于做好“长者饭堂”服务保障,重点兜底保障全市1.02万名特殊困难老年人,特别是3500名失能、独居和空巢的老年人用餐需求,联合市场监管部门严管“长者饭堂”食品安全,让老年人吃得安心、吃得放心。数据显示,目前珠海已有149个长者食堂服务点,累计服务约217万人次。
长者们纷纷为饭堂竖起大拇指。梁芷曼 摄
“老年人满不满意是检验‘长者饭堂’提质增效工作的唯一标准。”珠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高宏伟表示,建长者饭堂不难,难的是如何管理好、运营好。下一步,民政部门将不断提炼吸纳示范经验,不断挖掘新的示范应用场景,成熟一批、推出一批,持续推进“长者饭堂”提质增效建设工作。
模式
“公益化+市场化”让饭堂持久飘香
近几年,大城市里的许多年轻人也爱上了在社区饭堂就餐,“打卡长者饭堂”这种意想不到的潮流在网络社交媒体悄然盛行。上班族时间太少、健身族食材准备繁复、青少年不会做饭,清淡、卫生、经济的长者饭堂成为他们新的选择。不少市民发出疑问,年轻人的加入会不会成为长者饭堂的运营负担?
优特社区餐厅中,长者们正在挑选餐食。梁芷曼 摄
根据珠海目前的情况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珠海的“长者饭堂”自2018年启动以来,获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但同时也存在着市场化运营程度不高、过于依赖政府补贴、布点分散难以产生规模效益等问题。
为节省建设和运营成本,珠海市民政局经深入调研,决定高效利用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引入社会多方力量,明确了“公益化+市场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逐步通过市场扩容提高“长者饭堂”助餐供给和服务质量。
“年轻人的加入可以增大饭堂的用餐规模,为长者饭堂的运营补充资金来源。”高宏伟表示,资金保障是长者饭堂的运营根基。为此,珠海民政部门制定出“长者饭堂”运营准入标准,采取“政府补助一点、企业让利一点、慈善捐助一点、个人缴纳一点”的筹资保障机制。
据了解,目前,被授牌的8处示范点将陆续对全年龄段人群开放,非老年人也可用餐,
首批“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授牌仪式。梁芷曼 摄
同时,动员餐饮服务企业、养老机构、市民服务中心、中央厨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等不同主体,协同稳步推进“社区饭堂服务”“养老空间综合利用”多种提质增效方式,着力解决好站点布局、主体培育、品牌打造、筹资渠道、跨区结算和激励机制等问题。
此外,在首批“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创建中,民政部门充分发挥信息化综合服务功能,依托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安全高效运用用餐老年人数据,做好与餐饮服务企业的技术对接,优化“智能售餐”和“智慧支付”等创新服务,让老年人吃得开心、吃得方便。
【首批“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一览】
【撰文】谢静怡
【图片来源】珠海市民政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