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红山半岛,这个位于港岛东边的著名豪宅小区,一直是香港社会名流的居住地,香港首富李嘉诚、“磅秤大王”查毅超、明星蔡卓妍、谢霆锋的父亲谢贤等多位名人都在这里拥有房产。最近,这个高档小区又出名了,不是因为什么娱乐绯闻,而是一场被世纪暴雨冲出的违建风波。
对此,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下令严查,香港发展局局长宁汉豪也表示将开展大规模巡查,足见港府的重视与决心。
豪宅小区也有违建?香港又是如何治理的?这引起了广泛关注。
“黑色暴雨”下,红山半岛70、72及74号独立屋的临海斜坡山泥倾泻。图源:大公报
豪宅缘何变“危房”
9月7日起,受台风“海葵”影响,香港遭遇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暴雨,多地发生山体滑坡,高档小区红山半岛也在受影响的社区之内。
原本只是一场暴雨带来的次生灾害,却生出了一个“意外”话题。
暴雨“一个不小心”,把原本遮盖、支撑着建筑物的部分山体冲走,让红山半岛靠近山坡的3栋别墅直接暴露于悬崖边。其中两栋别墅的地基明显露出,一栋别墅甚至已经悬空。另外一栋别墅的泳池和平台位置受影响,部分平台及栏杆损毁倒塌,冲落斜坡,只剩下一小部分有草皮的平台和两张白色躺椅未被冲走。
一场暴雨还能把豪宅冲成了“危房”?高档小区的违建问题也因此暴露于大众视野。
香港特区政府屋宇署派人入屋勘察,发现红山半岛70、72及74号屋3栋别墅都存在违建地库、非法拆除斜坡挡土墙,以及未经许可占用政府用地的情况。
红山半岛涉违建的3栋建筑。图源:香港商报
尤其是74号屋,屋主面对勘察,态度一度十分强硬,让政府人员不得不向法庭申请手令才能入屋。勘察发现,74号屋屋主在临海方向建了一栋3层高违建物,违建面积约1500呎(约140平方米),相当于3个市面普通房屋单位。
然而,违建的豪宅其实不只这3栋别墅。因为在红山半岛,豪宅改装或违建已是“公开的秘密”。
香港非盈利民间研究机构“本土研究社”在核对历年卫星图后,发现此次被曝光的3栋别墅已占用政府用地至少13年;他们还指出,大约有173栋别墅有疑似违规占用政府用地行为,主要集中在红山半岛,附近的玫瑰园等小区也有类似情况。
而且,这类在山坡上的违建,遇到灾害天气容易触发山体滑坡事故。如果违建部分在建造时未遵从足够安全的建筑标准,还有可能在地震时出现大范围倒塌,危害公众安全。
违建已成常见问题
事实上,因为存在众所周知的住房难问题,违建在香港也较为常见。
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6平方米。特区政府建设的公屋,甚至香港市面上很多商业住宅,都为了节省空间而“省去”阳台,居民日常晾晒衣服只能向窗外伸出晾衣杆。香港最常见的违建物,包括未经许可在天台加盖房屋、封阳台、改动承重墙、加挖地下室等。
红山半岛作为豪宅小区,每栋别墅面积约946至5353平方呎(约88至497平方米),这已经是香港普通市民难以企及的居住环境。名人富豪的违建行为,仅是为了多一点空间停车、娱乐;生活在村屋、劏房里的普通居民的违建,更显香港人为了争多每一寸居住空间的无奈。
香港在违建治理方面也有一套成熟的政策体系。一旦发现违建,屋宇署往往就会向业主发出清拆令。根据《建筑物条例》,违建业主无合理辩解而没有遵从清拆令属于严重罪行,一经定罪,最高可处罚款二十万港元及监禁一年。而且法院还可以根据业主拒不遵从清拆令的时间进行加罚,每天可以另外罚款二万港元。
香港立法会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从2000年至2018年,屋宇署发出的清拆令总计超过40万个。查违新闻也成为媒体上的日常报道。2022年10月,一名业主因一直不肯清拆某商住大厦一个面积约100平方米的违例平台搭建物,而被法院定罪以及罚款95500港元。最近一次影响比较大的报道,则是两名业主因不肯清拆一个工业大厦两个处所天台上搭建的违例搭建物,于今年7月各被罚款112050港元。而这两位业主并非第一次被处罚,早在2015年、2018年就因同一原因,先后被法庭定罪及各罚款数万港元。
暴露的新问题
虽然有比较完整的治理体系,但违建多发,治理的难度也大,似乎每隔一段时间,违建话题就会成为香港社会的热点话题。
2011年,特区政府要求新界村屋业主自行申报违建状况,这件事竟也成为当年的热点,因为接连有多位政府官员和议员承认寓所涉及违建,最终拆除违建物。
违建问题屡引风波,为何至今仍难以彻底解决?
一方面,许多违建难以发现。香港的建筑管制以前没有这么严格,很多屋主多年前便已经对房屋进行了装修扩建,尤其是扩建地库,这使得政府如今难以发现违建。比如此次红山半岛的违建,如果不是一场暴雨引发了山体滑坡,也不知何时才会被发现。
另一方面,比较繁琐的法律程序也让执法难以见效。特区政府难以进入私人住宅进行调查,屋主也会试图以漫长的上诉程序来拖延法律程序,增添执法难度。此次屋宇署对红山半岛74号屋的调查就是一个例子。
而此次违建行为被曝光,也跟香港违建治理的重点有关。以往屋宇署打击违建的工作集中在市区,因为市区的违建棚架、伸出物等对公众的风险较大。但红山半岛违建事件让政府也看到,别墅违建也有安全隐患。
根治违建之路
违建问题本就容易成为社会热点,此次违建风波又发生在高档小区,处理不好更容易让事态扩大。
针对此次违建问题,特区政府也已多次表态严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9月12日就严肃表态,特区政府将针对性巡查红山半岛违建问题,如有违法行为会依法处理,包括检控并追究维修费用。香港发展局局长宁汉豪也表示,特区政府将展开大规模巡查,巡查范围将不限于红山半岛。
在关注特区政府查违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违建背后的土地房屋问题。
香港地少人多,一直被评为全球居住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公众熟知的劏房,一半以上的面积小于11.5平方米。狭窄的斗室不仅容纳了大量底层港人的家庭,更容纳了全港22.6万人面对高房价的无奈。为了争取更多的住宅空间,不少人会改建房屋,其中不少都是违建。曾经的九龙城寨就是香港违建的缩影之一。直到在上世纪80年代被清拆前,九龙城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
彻底解决违建难题,需要多管齐下,有“堵”也要“疏”。我们也看到,为了解决土地房屋问题,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大幅增加公屋供应、兴建“简约公屋”、推出公屋提前上楼计划等,目的就是旨在解决普通人的居住难题。
或许只有当真正解决土地、房屋供应的沉疴,才能彻底让违建问题不再“普遍”。
综合整理自每日经济新闻、点新闻、香港商报、香港01等
【撰文】话题研究员 吴彬彬 陈彧 张哲
【策划】张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