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从何而来?华农党委书记李凤亮开讲“思政第一课”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9月19日下午,华南农业大学2023年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暨全省首批基层宣讲示范队伍——华南农业大学理论宣讲队首场宣讲举行。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以《厚植文化自信 谱写青春华章》为题,为2023级新生代表,全体思政课教师,各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辅导员作分享。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

“中国青年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何在?”李凤亮分析了坚定文化自信对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激发同学们的爱党爱国热情,强化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李凤亮带领同学们重温了华南农业大学114年的发展历程,一代代华农人牢记“农业教育要振兴中华农业”的办学初心,上下求索,推动学校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学校在深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和“笃学明德、躬行践履”的“丁颖精神”,在华农人身上一脉相承。

李凤亮鼓励同学们,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子,要了解华农校史的点点滴滴,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作为自己的追求。

华农学生认真听课。

华农学生认真听课。

李凤亮勉励学生,要心怀国之大者,矢志民族复兴,积极参与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努力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将所思所学回馈社会;要涵养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好“笃学明德、躬行践履”的“丁颖精神”,用扎实的科研成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要勇于革故鼎新,练就兴农本领,将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坚持知行合一,勇担强农使命,勇于“自找苦吃”,走出校门、走进田间地头,应用农科专业优势,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国家的“三农”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农学人,我们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华农农学院2023级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吴琼说,只有不断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将先进理论和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中,才能更好地为农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南方+记者 马立敏

编辑 冯颖妍 周煦钊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