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至23日,萧殷学术研讨会暨《萧殷全集》新书发布会将在河源举办。作为曾经接受过萧殷帮助的后辈,作家王蒙视频公开致辞,感谢萧师在人生重要关头给予认可与支持。
河源将举办萧殷学术研究会,王蒙:我永远记住萧殷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期待,时长共1分59秒
萧殷(1915—1983),原名郑文生,河源龙川人,是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作家以及新中国广东文艺评论的开拓者之一。
萧殷。河源市图书馆供图
1955年冬天,萧殷在家中接待王蒙,高度评价他的艺术感觉,认为他的小说《青春万岁》很有基础,并指出不足。决定由作协出具公函,为王蒙请半年创作假以专心修改《青春万岁》。此后,王蒙经常到萧殷家中请教创作问题。1956年8月,萧殷收到王蒙交来的《青春万岁》成稿,读后非常满意,交给中国青年出版社付印。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收录的《文学与我》一文提到,“1956年初我又发表了一短篇《春节》。同时萧殷同志为我联系了半年的创作假。同年4月,参加了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会后我写了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在第9期的《人民文学》上。也是在9月,我的《青春万岁》修改完毕交稿。”
王蒙《青春万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河源市图书馆供图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塑造了“愣头青”林震、顺水推舟刘世吾、“漂浮在生活上边”韩常新等各色人物形象,与当时文学创作中通行的“高大全”正面人物相龃龉;小说所展现出的生活混沌性、复杂性,也引起争议。
1957年1月,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受到上纲上线的批评。得知消息后,萧殷打电话约王蒙来家里谈话,鼓励这名自己寄予莫大期望的年轻人。1957年3月。北京文艺界批判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火药味渐浓。萧殷在《北京文艺》发表《动机与效果为什么发生矛盾》,对《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作了具体的艺术分析,并在文中写道,“据我所知,作者王蒙同志,在谈吐之间,他头脑冷静,是非分明。他喜欢思考,有相当不低的分析能力。他的美学理论,一般看来也是正确的”,公开为王蒙辩护。
今年是萧殷逝世40周年,王蒙在萧殷学术研讨会即将召开之际,通过视频公开致辞——
“祝贺《萧殷全集》的出版和萧殷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萧殷恩师对于我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萧殷,他本身也写小说,也做了大量的文学方面的组织工作。同时,他很特殊的,就是他对青年作家的辅导。他讲的那些东西都非常实在,都特别地有用。学萧殷的那些东西就非常见效,比如说,他提出来在文学上一切要从生活出发;他提出来,文学上要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印象等,对于我当年来说,可以说是帮助非常大的。在我的《青春万岁》的原稿处在相当混乱的情况之下,以至于很容易就会被否定的情况下,萧殷独具慧眼,他认为这个是有艺术感觉的、有希望的,给了我鼓励,也指出了我应该解决的问题。我永远感恩萧殷老师,我永远记住萧殷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期待。”
南方+记者 李娇
通讯员 曾美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