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佛山南海工厂内,上千台机械臂在车间里转动挥舞,多个重要工序的自动化率接近或达到100%,“黑灯”焊装、“先导”总装智能产线令人震撼:这样高水平的数字化,是怎样做到的?
最近,南海区“数字领航”赋能产业大会暨2023年数字化赋能产业应用成果展在一汽-大众举行。紧接着在9月20日,南海区举行“数字领航”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合作暨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会,正式发布南海区“数字领航”扶持政策、“AI+工业”场景等,并成立南海区“数字领航”30人会。(相关阅读:一图读懂|推动制造业“数字领航”,未来3年南海这样干)
数字化领域密集的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显示了南海的新活力。自2021年首提三年投入65亿元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来,南海进入数字化转型加速期。目前,南海已经有2098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转型。制造业数字化的领跑,也为数字政务、数字医疗、数字营销等领域打下基础。
作为工业总产值近9000亿元的制造业大区,南海贡献了一张独特的“数字考卷”。
9月20日,南海区举行“数字领航”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合作暨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会。陈天灏 摄
转型之广: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走出两条路
“我们打造了150多人的数字化队伍,实现了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近日的南海区“数字领航”赋能产业大会上,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批量规划与工业工程科经理刘立东向到场的100余家汽车汽配企业代表分享经验。
近日在南海区“数字领航”赋能产业大会上,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分享数字化经验。
数字化在早期,是一件大成本、高风险的事。在几乎所有地方,产业数字化转型都是从龙头企业开始的,南海也不例外。一汽-大众正是南海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之一。近年来,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在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方面累计投入了超400亿元,应用的机器人达数千台,每天产生的数据超过10万条。
龙头企业之后,是以一般性规上企业为代表的中坚力量。例如为日产、本田、丰田等日系合资车企供应零部件的东普雷佛山公司,实施数字化转型以来,改造总投入2.61亿元,直接成本率降低了7.16个百分点,人均产值增加了100万,营收翻了一番,利润总额增加了4倍、年均增长近60%。
截至今年一季度,南海已经有超过2000家规上工业企业转型,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约50%。此外,南海企业数字化转型后的生产成本平均下降10.5%,良品率平均达到95.2%以上,能源消耗平均下降21.4%,近两年产值平均逆势上升96.1%。
然而就像一座城市建地铁,必须要有多条线路交织成网,并且站点足够密集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地铁的价值。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数字化必须在大中型企业之外,覆盖更多中小乃至小微企业,才能凝聚更大的合力。
如果只是大中型企业推进数字化,那么在整个产业链条、产业集群里,大量的数字化“盲区”“堵点”会影响数字化效能的进一步提升。但是,站在中小微企业的视角,数字化在过去不仅有成本和风险问题,有时候还缺乏客观的必要性,所以推动难度较大。对此,南海是怎样做的呢?
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南海走出了两条市场化路径。其一是龙头、链主企业对供应链的示范、带动乃至倒逼。最典型的就是汽车产业链,如今一家企业要成为龙头企业的供应商,审厂的第一步就是看其有没有做数字化。
目前,南海的蒙娜丽莎、群志光电、维尚家具等5个产业链龙头企业搭建起能够支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转型的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平台基础已搭建完成,并以打造国家工信部特色产业平台为目标在不断完善。9月15日,依托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数字化创新实验室建设的华南汽车产业集群(南海)数字化创新实验室揭牌,也是这一方向上的努力。
其二是由深耕行业的服务商牵头,为行业量身定制出数字化转型工具包,专注于行业内中小企业,基于其最迫切需求自主选择工具开启数字化转型。目前,这一模式已经在纺织印染、机械装备、五金、家具等行业推广。9月20日发布的南海区“数字领航”扶持政策提出,对评价合格及以上试点集群,给予牵头单位200万元至500万元服务额度。南海计划,在应用推广中不断优化工具包,争取打造出全国“小灯塔”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
如今,南海区数字化转型重点已从培育龙头标杆企业、以点发力,转向中小微企业连片成面。推动区域产业集群的整体转型,在全国范围内的成功经验都不多。南海14个年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正在率先探路。
扎根之深:“0元场景交付”背后的思考
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龙头企业带动、数字化服务商推动,都离不开政府对市场之手的引导。与此同时,中小微企业也能直接感受到来自政府的助力。
南海区“0元场景交付券”发放仪式。
今年上半年,南海区在此前开展“0元诊断季”“0元工具箱”活动基础上,面向全区企业征集“0元交付”场景,经过征集、筛选、服务匹配,5家企业成为首批福利的享受者。9月15日,南海区“数字领航”赋能产业大会的活动现场,进行了南海区“0元场景交付券”发放仪式。
为什么要从具体场景入手?聚焦数字化场景的示范建设,是南海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强深度的体现。在企业完整的数字化转型系统中,转型场景是更为精准的细胞单元,切入点小、投入成本低、实现效果快,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入口,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中具有非常实用的推广意义。
具体场景不仅存在于车间,而是存在于企业运转的各个环节。中小微企业哪个环节最“痛”、哪个环节数字化的成效最明显,就首先从哪个环节开始。如在产品研发环节,企业可以通过原料物性分析、设计建模、仿真优化和测试验证,实现数据驱动的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提高设计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在生产作业环节,企业可以通过资源动态调配、工艺过程精确控制、智能加工和装配、人机协同作业和精益生产管理,实现智能化生产作业和精细化生产管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9月20日发布的南海区“数字领航”扶持政策进一步明确,推动中小微企业广泛开展数字化转型、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数字化产品单点应用、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场景等。其中,鼓励企业积极应用资源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供应链协同系统、数据分析系统、人工智能数字产品、数据要素产品等“数字化转型应用产品”,评价合格的按照应用产品合同已支付费用的30%给予该产品应用企业补贴,最高2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南海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上,尽管时间相比于龙头企业有先后,但是数字化的建设标准、规范要求并不低,许多地方是同步的。最典型的体现在对数字安全的重视上。根据扶持政策,南海将支持应用工业互联网的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开展自身安全体系建设或安全升级整改,排查检测安全风险,并搭建企业安全防护体系,最高补贴同样也是20万元。
从生产到研发,从效益到安全,南海中小微企业在一个个具体场景上加快数字化转型。“希望更多中小微企业能够借助政策的‘精准滴灌’,推动南海数字化转型覆盖‘单点应用-集成优化-体系融合-生态重构’全周期各阶段。”南海区经促局信息产业科相关负责人说。
基础之厚:从“百家军”服务到AI赋能
“出乎意料!”在南海区2023年数字化赋能产业应用成果展上,面对一连十几家汽配企业的服务咨询,广东徐工汉云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琳感到十分兴奋。
推动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字化“基建”的厚度。数字化“基建”在软件上,就是各类型的数字化服务“百家军”。在硬件上,则是5G基站、标识解析节点等。在这两方面,南海的表现都十分突出。
东普雷(佛山)轻量化汽车零部件智能冲压焊接车间。 陈梦 摄
早在2018年,南海就启动建设广东省首个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区。目前,南海已经拥有超200家覆盖转型进程全链条的数智化服务商。佛山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中,南海占了65个数字化转型服务企业中的34家,占比达52%,在115个应用服务和产品中,南海占了54个,达到47%。南海数字化服务商的转型服务能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全市领先。
南海的数字化服务商,有的是区域外的全国性、行业性龙头,其中腾讯、京东、徐工汉云及工业富联等4家是经工信部认定的“双跨平台”、占了全市一半。同时,阿里云、华为、京东、腾龙湾区等也已经在南海布局。有的服务商则是本土成长起来,如背靠广东创兴精密成立的佛山企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推动创兴精密用工人数减少近半、仓储成本降至原有的十分之一、生产效率却翻了一番,已经对外展开服务。
仅有软件没有硬件,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就不会牢固。标识体系建设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早在2018年,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行业)节点平台就在南海启用。如今,南海已上线国家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个。
此外,在通讯设施上,三大通讯运营商都把南海区作为全省、全市数智化业务布局发展的重点区域。早在2021年,佛山联通就将首个全5G工厂放在了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打造出全国首个无死角、全覆盖汽车整车制造领域5G产业园区。截至2022年底,南海建成5G基站6660座,占全市的35.6%,实现重点产业园区全覆盖。
如今,南海数字化转型的最新“基建”是AI人工智能。多年的数字化转型,为南海各行各业积累了海量数据,成为AI模型训练的宝贵资源。今年,南海在全国县区率先发布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包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文案创作、产品设计、智能客服、定制生产等生产和服务关键节点等。9月20日,“AI+工业”场景正式发布。
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表示,要推动南海数字领航和企业技改工作,需要加强四方面工作,一是坚定数智引领的航向,二是加快数智转型的步伐,三是深挖数智产业的宝藏,四是增强政企协同的合力。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大家携手共进,主动转型,南海一定能够抢抓新风口,竞速新赛道,打造新标杆,推动南海“智造强区”建设再上新台阶,为佛山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撰文】熊程 黄丹 王雅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