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土月饼飘香
又是一年中秋时,提起月饼,在韶关人心中“白土月饼”不可或缺,由此可见其品质和地位,而这产自韶关曲江白土镇的小小月饼何以飘香?近日,笔者就来到镇里一探究竟。
临近中秋 白土月饼购销两旺
来到白土镇,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月饼销售店,消费者络绎不绝,基本上都是慕名而来。“白土月饼果然好吃,我们是看到新闻报道后,专程从湖南郴州赶过来的。”近日,在韶关曲江区白土镇钟家月饼厂购买月饼的李先生开心地说。
当下,白土镇畅通月饼销售渠道,除了线下销售,白土月饼线上销售也十分火爆。各商家通过电商平台、微信、淘宝、抖音带货及大型商场代销点等销售渠道,通过快递将白土月饼销往全省乃至全国各地。
据了解,白土镇目前现有大小20余家月饼生产企业,厂家在传承手工制作的基础上,创新制作工艺,增加了月饼的种类和口味,除了传统的蛋黄莲蓉、五仁等,还推出了榴莲、椰皇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临近中秋,目前全镇月饼企业日产量约25万个。
“这段时间,经销商和消费者来白土镇购买月饼络绎不绝,节日氛围越来越浓,我们厂备货量很充足,日产量在两万个左右。”白土镇钟家月饼厂老板钟家胜介绍。
“三分打饼七分烘” 一个月饼的诞生
一炉、两炉、三炉……年轻小哥的手飞快而稳当地在烤箱前工作着,将一盘盘热烘烘的金黄月饼拿出烤箱,钟家月饼厂的作坊里一下子香气满盈。
“为什么动作要这么快呢?”“出炉的动作慢不得,3分钟之内,不然可能会给月饼烤焦咯!”钟家胜解释道,工人基本上三四十秒就要出一炉月饼,因为哪怕相差5秒的时间,饼皮的颜色都会不一样。老话说,白土镇的月饼讲究“三分打饼七分烘”,钟家月饼厂对烘焙温度与时间的重视也印证了这一点。
除了出炉时间,月饼制作共有十几道步骤,且不说原料的选取,蒸、磨、炒、印、烘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机器与人工的配合,精雕细琢。在装馅环节,机器会将成袋的饼团自动切成圆柱状,几名技术工人便围坐一起,将已手工剥除多余蛋清的咸蛋黄包进油皮饼团,裹成球状封口,再经机器自动压模成型。进入烤箱前,工人们还需用刷子在饼皮上表面涂上蛋液,来为月饼上光、增色、增香。
月饼烤好后,便要送进内冷冻区降温,降至合适温度后便进入包装车间。经过多道精细工序,这样的白土月饼融合了饼皮、内馅的香气,饼皮橙黄饱满,表面油亮有光泽,光是看见就叫人充满食欲。一口下去,豆蓉馅料细密绵软,加上有着松润质地的咸蛋黄和细碎的椰丝丰富口感,整体搭配甜而不腻,恰到好处。
“我们这里卖得最好的就是这个特级椰皇、火腿五仁和双黄月饼,莲蓉、豆沙、黑芝麻、紫薯等口味也很多。我们的椰丝、椰奶都是专门从海南岛拿货的好原料。火腿则要用海鲜煮出的汤来提味,经过特别的配方来让火腿味道更鲜美。”钟家胜还介绍,现在月饼厂有线下购买和线上微信订购两种采购方式,订单主要来自韶关本地和珠三角地区,最远寄往南京。由于临近中秋,工人们都要加班加点。
传承400年历史 源于广州名师手艺
从钟家月饼厂走出,漫步白土街巷,许多老建筑里开着月饼店。这里的月饼店家星罗棋布,部分骑楼上还插着关于白土月饼的小旗子,氛围浓厚。据了解,这样的老手艺已有400多年历史。
白土中秋月饼始创于明崇祯(1628—1643年)间,至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当地群众一直沿用旧称“赏饼”(客家话)。
传说旧时白土水运交通十分发达,广州商人来往白土不绝,其中就有制作、销售月饼的商家。由于旧时月饼保鲜不易,时间长了会引起霉变,为了缩减销往湖南和江西等地的时间,这些制作、销售月饼的商家,就在白土街设厂做月饼,带来了广州制饼名师,并招收白土当地人为学徒工。
聪明勤劳的白土人,在日积月累中学会了广州制饼名师制作月饼的技术,并大胆地改革,不断创新。传统的白土月饼有: 莲蓉、豆蓉、五仁三大品种八大规格,其特色是选用当地纯正土榨花生油,挑选优质绿豆经过晒、浸、洗、蒸、碎、炒等几十道工序精制而成。白土月饼具有选料考究、做工精细、表皮橙黄、肉质松润、清甜可口等特点,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奠定了韶关月饼鼻祖的地位,远近驰名。
白土月饼秉承饼业精髓,经传统工艺加工“三分打饼七分烘”:意思就是说一个月饼好吃与否,三分是打饼的功夫,七分是靠烘的功夫。白土月饼以其独特的方式,融合现代先进技术精制而成,皮薄馅香、外表油亮、有光泽口味好、口感绵软、价廉物美,单个月饼价格仅从6月到10多元不等,成为韶关及周边地区的中秋送礼佳品。白土月饼更成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白土镇还以月饼为切入点举办文化节。白土镇积极擦亮“名胜、名产、名品”三张名片,着力打造全国月饼生产专业镇。随着白土月饼企业不断做强做大,目前全镇共有月饼生产企业20余家,从业人员200多人,年产量约600吨,年销售额约3000万元。
【文字】南方+记者 潘俊宇 实习生 彭梓钡 通讯员 唐忠祥 陈福生
【摄影/摄像】阙紫晴 实习生 彭梓钡
【剪辑】阙紫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