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发布,释放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彰显了企业家精神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8月2日,广州市正式发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支持民营经济最大限度释放活力潜力。
在从化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他们勇于拼搏、敢闯敢试,追求卓越、永不停步。为展示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区工商联近日联合区融媒体中心组织开展了企业家专访活动,并开设《弘扬企业家精神》专栏,聚焦企业家迎难而上、争创一流的生动实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郝源增的故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新材料在家电、汽车等众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内的改性塑料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卓越的创新能力,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聚赛龙”)逐步发展,成为改性塑料领域的领军企业。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于2022年成为从化区第一家上市的本土企业。
“我们扎根从化20多年,是从化这片热土培育了聚赛龙。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越,营商环境也很好,是企业家工作、生活的好地方,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沃土。”回顾企业发展历程,聚赛龙董事长郝源增感触很深。
创业初心
为解决行业痛点而生
1998年,郝源增看到了国内家电市场对改性塑料的巨大需求,以及进口材料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他放弃在北京研究所的稳定工作,南下广州从化创办聚赛龙公司,专业从事改性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当时的创业初心主要是想要实现国外改性材料的国产化替代,为中国的家电和汽车行业解决材料的使用来源问题。”郝源增说。
在创业初期,恰逢国内小家电行业快速发展,但家电用改性塑料主要依赖进口,郝源增发现了该领域的国内技术空白,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高光聚丙烯等系列家电用改性材料,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实现进口材料的国产化替代。
郝源增说:“公司成立以后,很快研制出了很多高性能的产品,并广泛应用在家电和汽车上,替代了系列进口材料。”这一创新使得聚赛龙迅速崛起,成为家电行业的首选供应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聚赛龙产品覆盖汽车、家电、电子电气、卫浴、5G通讯、医疗等国家支柱性产业领域,能够在技术、质量、服务、供应等方面全方位地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价值的改性塑料综合解决方案,并一直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家电、汽车制造商开展深入合作,以创新模式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技术创新
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聚赛龙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不断打造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并组建一支行业经验丰富、专业背景扎实、创新能力强、人员结构合理的研发团队。2018年,研发中心下属实验室被认定为“国家(CNAS)认证实验室”;2023年公司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郝源增表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培养,更离不开人才团队建设。“聚赛龙能发展到今天,就是因为培养了一支能打善战的研发团队及管理团队,当然也包括销售团队。”
通过自主研发,聚赛龙取得了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如“功能化改性聚碳酸酯材料制备技术”“免喷涂易清洁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突破为聚赛龙的产品提供了强大的竞争力,使其在国内外市场都取得了显著的业绩。
改性高分子材料展示
截至目前,聚赛龙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71件,其中国外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获得国家、省、市重点新产品15项、国家火炬计划4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6项,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79项、广东省名优产品5项,广州市重点新材料(首批次)4项,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80余项,参与起草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团体标准20项。
在聚赛龙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郝源增认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和产品上,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公司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员工的培养和发展。同时还设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不断创新,为公司发展作贡献。此外,还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等措施,保障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
未来发展
助力中国改性塑料产业繁荣发展
面对未来,聚赛龙将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关注最新的产业、技术进展。公司计划在现有研发部门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新技术、新产品快速转化平台。持续关注特种工程塑料、绿色环保材料开发、超轻高强材料开发、高碳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开发等方向。
目前,聚赛龙正在新建一个新材料的产业化开发平台。“我们计划把现有的研发设施、仪器以及各种装备都集中起来,并采购更多的先进设施、仪器,建立一个国内最先进的研发中心和中试开发中心。”郝源增表示。
“新材料领域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因为我们的下游市场和客户也在不断发展,他们对原材料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风电、储能、光伏发电等新兴行业的高速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对于新材料行业的发展,郝源增有着清晰的判断,并表示:“除了做基础研究以外,我们的研发团队还致力研发一些面向未来发展,特别是适应光伏行业或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需要的新材料,助力中国改性塑料产业的繁荣发展。”
文字:覃永赠
图片:邝健华
编辑:黄丽敏
初审:罗素玲
审核:王瑞君
(本文由“广州从化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