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ICU,很多人可能会闻风色变,除了因为入住的患者通常病情危重,还因为ICU患者通常留置各种管道。其实ICU的各种管道都在扮演着各种不同角色,比如具有供给功能管路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管、氧气管、输液管道、鼻肠管等,排除功能如尿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等,监测功能如动脉置管、具有监测功能的深静脉导管等,以及综合管道如化疗用的导管、胃管等。今天我们就从头到脚来认识一下ICU患者常见管道吧!
一►头面部常用的管道包括
1、气管导管:气管导管有经口插入气道的,也有经鼻插入气道的,通过此类管路连接呼吸机给予机械通气实现通气功能的支持以及氧合的改善。
2、胃管:胃管是由鼻腔插入,经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的管道,在ICU的使用频率仅次于尿管,作用包括胃肠减压、防止误吸、营养支持、给药等,消化道出血时留置胃管还可以观察引流液的性状以及引流量。
3、脑室引流管:脑室外引流管是经颅骨钻孔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血性脑脊液或者感染脑脊液等引流至体外,目的是减少血液对脑膜刺激,降低颅内压,促进感染控制等,有的患者还可以经过外引流管注药。
二►颈部常用的管道包括
1、颈内静脉导管:关于颈内静脉导管,首先需要知道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CVC),包括经颈内静脉置管,经锁骨下静脉置管以及经股静脉置管等途径,在临床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输注静脉营养、化疗药、大量血管活性药物等。对于需长期输液和接受化疗的患者来说,CVC 具有快速补液的优点,输入刺激性液体和输血也不会对血管造成较大的压力和刺激,还能够实施中心静脉压的监测。颈内静脉导管是经过皮肤直接自颈内静脉进行穿刺,沿血管走向直至腔静脉的插管,有单腔、双腔、三腔之分,除了具有CVC的常规功能,还能行肾脏代替治疗、紧急放置心内起搏导管等。
2、气切导管:某些ICU重症患者如长期需用呼吸机辅助的、存在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或阻塞(通常是昏迷、颅脑病变、呼吸道烧伤等)以及喉癌、喉部病变、喉梗阻等,这类患者通常需要在颈部行气管切开术置入人工气道,所需要的导管就是气切导管。
三►胸部常用的管道包括
1、胸腔引流管:留置胸腔引流管通常是为了引流胸腔内旳积血、积液和积气,重建胸腔内负压,保持纵膈的正常位置,促进肺膨胀。胸部外伤后致血气胸、自发性气胸、大量胸腔积液或积血、心胸外科手术后等患者通常都需要这根管子做引流,并监测引流情况。
2、锁骨下静脉导管:属于中心静脉置管,经过锁骨下静脉将导管插入到上腔静脉的置管,通常留置右侧锁骨下静脉导管,作用如上CVC功能所述。
3、静脉输液港: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是一种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系统。可长期留置,损伤小、维护少,增加了患者活动的舒适度,适用于需长期或重复静脉治疗及间歇性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患者。当然这种管路非ICU常规留置,大多是由有输液港治疗需求的患者带入ICU。
四►腹部常用的管道包括
1、腹腔引流管:顾名思义是放置腹腔区域的引流管,为的是将人体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具有治疗或预防的作用。治疗性引流的指征明确,包括腹腔有积液、积血、积脓、积气、坏死组织、异物或瘘,主要适应证有感染性疾病、肝胆疾病、胃肠道疾患。监测性引流是以监测为目的,用来观察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或胃、肠、胆道和胰漏的发生,常应用于腹部大手术如肝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癌及结直肠癌根治术放置膈下等。
2、除了腹腔引流管,关于腹部的管路还有胃造瘘管、空肠造瘘管、PTCD 引流管等。
空肠造瘘管:将空肠营养管置入空肠内,经腹壁引出并固定。是一些难以经口进食的患者及时获取营养的有效手段之一。
PTCD引流管:梗阻性黄疸患者留置的经皮肝穿刺肝脏到达胆道,进行胆汁引流的引流管。主要能减轻、缓解梗阻性黄疸症状,而且有助于肝细胞功能的恢复。
3、尿管:大多数ICU的患者需要留置尿管,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抢救休克或者危重患者需要准确记录尿量,监测病情变化。若患者昏迷、尿失禁或者会阴部有损伤时,留置导尿管可以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重症患者也可通过尿管测定膀胱压检测腹腔内压力。
五►四肢常用的管道包括
1、PICC置管: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一根细细,柔软可弯曲的导管,它从肘部或上臂静脉置入,最终到达心脏附近的大血管,其主要作用是静脉输液,留置时间长,适用于刺激性液体输注如化疗药物或高浓度营养液。
2、桡动脉置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通常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持续监测血压变化、无法测量无创血压、指导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持续血药浓度监测以及需反复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等检查的患者。我们最常用置管部位是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
3、股静脉穿刺置管:属于中心静脉置管的一种,其重要作用是作为血液净化治疗血管通道选择,当然也有开通静脉通道快速容量复苏通道、输注药物通道等作用。
4、股动脉PICCO导管:脉搏指示持续心排出量监测,简称PiCCO,是一种对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监测的工具,适用于需要进行容量状态、心功能、血管张力、血管外肺水评估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症患者。通过留置PICCO导管,我们可以精准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管理,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5、股动脉ECMO导管:被称为“救命神器”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救治心肺功能衰竭、心跳骤停等重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工作原理是将静脉血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膜式氧合器氧合和二氧化碳排除后再用离心泵将血液注入体内,承担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功能。所以按照血液回输途径的不同,从静脉系统引出动脉回输为VA-ECMO;从静脉引出又注入静脉为VV-ECMO,这就离不开在人体留置管道,我们通常静脉插管的途径有股静脉和颈静脉;而动脉插管的主要是股动脉。
2020年8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姚淑雯主任带领团队在区内率先开展ECMO循环辅助技术,目前为止已成功开展42例,病种包括:爆发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塞合成顽固性休克、大面积肺栓塞、重度ARDS等,每年开展ECMO例数均超过10例,2022年ECMO成功出院率为62%,开展例数及成功率均达到全国ECMO平均水平。目前科室拥有ECMO辅助装置2台,已成功打造了一支技术成熟、运作高效、甘于奉献的ECMO团队,许卓谦副主任医师、郑国营副主任医师、朱燕妮护士长、何青青主管护师、高燕霞主管护师作为主要骨干成员,24小时待命,随时为危重患者保驾护航。
ECMO患者ICU监护治疗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健康传播,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收到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图文:黄海添
编辑:毕颖昕
初审:姚淑雯
审核:徐间萍、芶祯峥
温馨提示:
1. 花都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儿科、妇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中西医结合科、康复理疗科、B超室已开设夜间门诊,接诊时间为18:00-21:00(超过21:00可转为急诊就诊),有需要的患友可前来就诊。
2. 为满足广大市民出行需求,缓解就诊患者出行难题,新华路花都区人民医院公交站点除706路外,现已新增63A公交车(首班7:00 末班18:00),有需要的市民可乘坐相关班次公交车到达花都区人民医院就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