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东莞·分馆在行动|“荔香”大朗,“潮流”织城

文化莞家
+订阅

编者按:为深入挖掘各镇街(园区)“潮流东莞”的具体做法和阶段性成效,赋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以公共文化新范式、新场景、新业态,推动形成时代潮流汇聚、原创潮流生长、潮流文化氛围浓厚的良好格局,8至9月,文化莞家陆续推出“潮流东莞 分馆在行动”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第九期 大朗

2023年,大朗以“朗艺文化惠民”工作任务为主线,努力打造“朗艺”品质文化品牌,扎实做好了文化阵地建设、非遗传承、品牌活动、艺术创作、队伍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充分挖掘激活大朗多文化元素,增强文化发展的生机活力,擦亮“潮流东莞”城市文化名片。

现阶段大盘点

0文化品牌演绎时尚大朗

今年,大朗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文化强市建设大会精神,以荔枝、毛织等城市文化名片为抓手,多方面、多层次着力展现大朗镇本土文化底蕴和浓郁荔香特色,加快推动荔枝、毛织、潮流、非遗、文创、旅游等多种文化呈现,与多功能文旅空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打造“荔枝红了”文旅IP。相较于2022年荔枝文化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更为鲜明、表达形式更为多样、呈现内容更为丰富,深挖朗荔文化,贴近群众生活。

本次文化周紧紧围绕“荔枝红了”2023年大朗镇第二届佳果游园荟,集中呈现大朗潮流文化、毛织工艺等多领域动态发展,聚焦“大朗优选”+文化行动计划,加快打造荔香、毛织等本土文化品牌,深入塑造了大朗荔香文化品牌内核,全面展示了大朗城市本土文化与潮流文化,也为推动文旅事业繁荣发展、加强东西部协作赋予了强劲的动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大朗模式与大朗经验。

以文化赋能,引领城市文化潮流风向

借助荔枝文化,大朗实“荔”出圈,引来央媒、省媒、市媒的持续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新华网、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东电视台、东莞电视台等近百家家国家、省、市、镇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同步聚焦,大朗荔枝文化周在媒体的加持下不断升温!

近年来大朗持续挖掘大朗荔枝、篮球、毛织三大特色,结合重大时间节点、节日,坚持守正创新,先后打造“荔枝红了”、“毛织风情文化节”、“织城书香节”、“我是民星”、“荔香萌娃才艺季——少儿才艺大赛”、“织城书香节”、“广场舞大赛”、“织城杯”篮球赛等品牌活动20多项,每年总受惠群众超30万人(次),“毛织风情文化节”入选全国第一批“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等荣誉,着力打造大朗潮流文化、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文化,构建高品质文化品牌体系。

依托深厚的群众篮球运动基础,协助做好广东女篮WCBA主场的运营,积极承办2023全国和美乡村篮球赛(村BA)广东省选拔赛,举办“织城杯”篮球赛等大型赛事,引导广大市民参与篮球运动,营造浓厚篮球文化氛围,进一步刷亮了篮球小镇名片。

02大朗优选”,打造潮流文化新亮点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2023年是东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起步之年,大朗镇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多效结合、多品类推进,以全镇发展“一盘棋”意识,着力构筑“镇级有印记、一村一特色”文旅发展格局的创新探索,今年正式推出“大朗优选”+文化行动计划,目前已经开展了大朗优选之美景评选,并在荔枝文化周期间正式发布大朗八景;同时大朗优选之十大美食评选已经开始征集评选,打造大朗闪亮的饮食文化名片。

目前已经开始大朗美景、美食、城市文化空间、旅游文创等特色优质文旅资源的整合和征集,积极探索实施权威挂牌认证、宣传发布包装等举措,打造具有大朗特色的文化印记,提升大朗城市气质、城市形象,释放文化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向效应。

03“潮流东莞·火柴盒”艺术TIME,展现潮流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在交流中焕发新彩,在交流中发展繁荣。让更多市民充分感受美丽织城的生活仪式和文化氛围,突显新时代文化艺术特色,彰显现代城市潮流。

今年以来,“潮流东莞·火柴盒”东莞(大朗)城市艺术time活动品牌自启动以来,围绕“潮流”关键词,已在大朗镇内开展11场音乐活动,携手社会各界共同开启一场场探索城市潮流文化生活的新奇未知之旅。9月下旬,“潮流东莞·火柴盒”东莞市艺术time活动品牌将首次走进韶关,让乐昌人民感受东莞独具特色的潮流文化。以此为契机,实现文化互鉴、品牌互推,把两地的优秀文化传播得更深、更远,推动两地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04“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释放书香  阅动潮流

2023年是东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起步之年,为打造“书香东莞”文化品牌,建设高品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大朗镇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大朗九万里艺术空间·莞、荔香书吧·莞、乐水书屋·莞代表大朗入选“共享文化空间”为契机,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契机,打造群众身边的新型阅读公共文化空间,推进“荔香”文化品牌建设,不断延伸和拓展公共文化空间服务阵地和功能。

大朗镇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目前形成了以镇馆为中心,城市阅读驿站、书吧、村(社区)图书馆分馆等多节点覆盖的图书服务体系,建成图书服务点75个(含6个企业图书馆服务站);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梦坊咖啡、水口村、大井头、明上居、荔香书吧共6个特色鲜明、实用性强的城市阅读驿站,逐渐覆盖大朗的各个角落,延伸到了市民“家门口”。

此外,荔香书吧·莞的建设和使用是大朗镇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也是全市首个荔枝主题的书吧,一启用便很快成为了大家喜爱的网红打卡点,不仅承担了大朗镇诸多文化职能,还得到了许多群众的赞誉。

接下来,大朗镇将继续推进大朗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功能性空间建设和完善,结合毛织、篮球、荔枝等资源特色,指导空间加快各功能区建设,协助做好空间运营规划与运营,力争在新型文化空间建设上形成特色鲜明的大朗模式与大朗经验;推进新型城市阅读驿站建设,着力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城市阅读驿站共建共享,推动全民阅读,打造“荔香”特色文化品牌,推动书香大朗建设。

05多彩非遗 魅力无限,大朗非遗“潮”向未来

“非遗潮未来·龙腾大湾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东莞)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于6月10日在沙田镇沙田龙舟公园隆重登场。由《唐宫夜宴》导演袁时执导的“龙腾湾区•水韵岭南”非遗主题实景演出也同时上演,更值得我们期待的是大朗镇省级非遗项目巷头木偶戏以及大井头龙舞也入选参与第四篇章龙•腾飞之《啸龙吟》的实景演出,充分展示大朗非遗的魅力和非遗保护传承的成果,全市获得本次演出机会的只有四个非遗项目。

大朗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非遗项目丰富,目前全镇共有6个市级及以上非遗项目,其中2个省级非遗项目。近年来,大朗镇文化服务中心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镇各级决策部署,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力度。在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中,木偶戏(大朗杖头木偶戏)入选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伟明成功入选东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大朗积极举办非遗活动,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共5场,同时与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集团)大朗中学共建非遗特色课堂。

此外,去年以来,制定大朗镇文物保护中长期规划,组织对大井头古建筑群进行了修缮,对镇内三处共34间文物的安全进行了检测,逐一建立了古建筑健康档案。近年来,我们积极做好文物巡查工作,排查和整改问题共52处。大井头古建筑群叶氏大宗祠通过抢险加固工程、一三进修缮工程,目前工程竣工,并邀请专家到现场评估检验,已进入到评估验收阶段;为更好地保护和管理保安墟古街,正在有计划地开展编制规划工作。

接下来,大朗镇文化服务中心将依托大井头龙舞、巷头木偶戏传承基地等平台,结合传统文化、潮流文化和毛织文化等文化业态,推动非遗活态化、民生化和规模化;持续推动“非遗进校园”、“非遗进企业”、“非遗进社区”活动,并依托文化分(支)馆积极开展“非遗课堂”,广泛传播非遗文化 ,培养更多的年轻非遗传承人;继续鼓励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和开发,让非遗文化真正走进人民生活,变得更加触手可及,努力实现“人民非遗人民共享”的目标。

06朗”字文化品牌打造,“没有围墙”的公益课堂

大朗坚持为热爱艺术的市民提供零门槛的培训服务,全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公共文化服务。今年,大朗全力实施“朗艺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出文化惠民活动清单,结合朗艺毛织工艺、朗艺生活、朗艺暑期、朗艺讲堂等“朗”字品质文化品牌活动,内容涵盖演出、培训、讲座、展览。为群众打造零门槛的培训服务,让文化服务更精准、更贴心的惠及广大群众,确保保质保量地完成目标。

今年的“朗艺暑期”系列文化活动内容丰富,涵盖毛织工艺培训课、亲子手工体验课等课程,培训服务对象涵盖少儿、成人各个年龄段,让市民群众能够更加广泛地学习文艺知识,接受文艺熏陶,丰富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累计培育社会服务主体超20个,在全市率先建成文化馆企业支馆2个。东莞市文化馆大朗分馆每年开展培训不少于16项,培训学员不少于4000人次。着力打造“朗”字品质文化品牌活动,累计举办各类文艺培训54项442场,受益共人数约10万人次,活动举办场次排名全市前列,大朗分馆连续两年荣获全市“年度先进分馆”的称号。

07小诗”直播品牌,讲述大朗精彩故事

随着网络视频平台的兴起,为了让外界有了更深入了解大朗的新窗口,大朗镇着力打造网络主播“朗小诗”品牌,从文化活动、读书阅读到非遗展示,主播“朗小诗”化身“演说家”和“社交家”,把大朗文化日常演绎成精彩的故事,为大家娓娓道来。

主播“朗小诗”一经推出,便凭借新颖的展示风格、清新的表达方式,无不展示着大朗的潮流品位,如今,大朗的文化活动品牌通过网络辐射的范围越来越广,受众越来越多,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和青春的活力。目前结合“春节元宵”“荔枝”、“非遗”等主题,通过南方+、荔香大朗、文旅大朗等视频号已开展3场直播活动,观看人次超7万人次

08文艺事业发展有了新突破

大朗分馆积极打造文艺人才聚集与创作高地,申报东莞(大朗)音乐文学创作基地获市认定挂牌成立。结合各级重大文艺竞赛活动,引领全镇文艺人才开展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单音乐文学创作基地就创作和积累了《有爱就有希望》《时光的灶台》《红红的木棉花》《走上小康路》《岭南荔枝红》《好日子越过越香甜》《新时代的中国红》等一批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的音乐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6项,在国家省主流期刊发表作品30余件次;获得市级以上文艺大奖120项。其中,小品《装电梯》成功入围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复赛,创作的歌曲《岭南雨巷》获音乐类——入围奖;实现了我镇群艺作品入围我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奖项最高荣誉“零”的突破。

下一步工作计划

01 以党建为引领,推进文化供给,“火柴盒”首次走进乐昌!

为展示大朗乐昌的共建成果,达到“党建引领聚合力,激发文化共建新活力”的效果,大朗和乐昌两地将于9月底联合举办“山海相拥·燃情朗乐”——朗乐对口帮扶共建交流系列主题活动,其中“火柴盒”将首次走进韶关乐昌,以此加大文化供给,构建两地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新格局,推动两地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02 开展共享文化空间特色活动

持续推进共享文化空间特色活动开展,结合毛织、篮球、荔枝等资源特色,指导空间加快各功能区建设,力争在新型文化空间建设上形成特色鲜明的大朗模式与大朗经验;推进新型城市阅读驿站建设,着力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城市阅读驿站共建共享,推动全民阅读,打造“荔香”特色文化品牌,推动书香大朗建设。

03 持续推进大朗优选 

将继续全面梳理挖掘大朗优质文旅资源,开展文化空间、民俗、非遗等十大评选,进一步提升大朗优质文化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04 深化文旅体融合发展

以凤山文旅项目启动为依托,深化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推出特色精品旅游路线与特色文化节,全方位、多渠道、持续性打造文旅“破局出圈”爆品生态,助力大朗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