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点外卖或堂食的时候
有没有感觉
前脚刚点完餐
后脚外卖就送到或者
服务员很快就端上菜来
速度快得超出预期

为什么能这么快?
因为你吃的是预制菜
而并非现做的菜肴

什么是预制菜?
举个例子,像预制酸菜鱼:杀鱼、切片、调味酸菜都预先处理好了,你只需要把酸菜料包加水煮开,再加入解冻后的鱼片,煮上两三分钟就能吃了。

再比如到超市买一份预制黄焖鸡,里面的食材都已经完全熟了,拿回家蒸10分钟,或者把碗盖撕一个小口,在微波炉中高火加热7~10分钟即可上桌。
预制菜简化了繁琐的买菜、洗菜、切菜、烹制步骤,稍微热一下就能吃。如此简单省事,可以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压缩出餐时间,正好契合了餐饮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所以预制菜遍地开花,正在占领外卖和堂食。
预制菜营养有没有
打折扣?
很多人担心二次加热及冷冻保存的过程会造成营养素流失,并且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其实,无论是在家自己做饭还是工厂加工预制菜产品,营养素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流失,尤其是蔬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难在众多预制菜品中看到素菜的原因。不过,冷冻蔬菜在欧美国家已畅销多年。

研究证明,极速低温冷冻的新鲜蔬菜,同样可以保存绝大部分的营养素,比如冷冻豌豆、扁豆、胡萝卜、玉米粒等。如果实在担心买一大包冷冻蔬菜难以一次性用完、又不想自己洗菜切菜,可以去大型超市购买净菜半成品。此外,荤菜通常只要是新鲜的、品质好的话,在加工过程中流失的蛋白质并不多。
长期食用的最大问题
预制菜虽然方便快捷,俘获了很多上班族和厨房小白的芳心。但仍然不建议长期三餐都吃预制菜,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
①营养不良:上面我们提到了,因为食材种类的限制,导致预制菜的营养较为单一,虽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脂肪很好保证,但对于维生素、矿物质以及生物活性成分却较难有更多的保留。
这些成分可能会在加工过程中经水洗、高温杀菌、运输等环节出现较多的流失,到了食客手中还会经过二次加热,营养流失更多。再有,预制菜的主食多为白米饭,难以实现粗细搭配。
②可能会长胖:很多预制菜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以及为了更长的保存期,脂肪含量较高,热量不低。
比如下图这款水煮牛肉,如果仔细看营养成分表就会发现,它的脂肪含量高达16.1克/100克,蛋白质含量为6.5克/100克。详情页面中介绍主要原料为牛后腿肉(蛋白质含量为20.9克/100克,脂肪含量为2克/100克),配菜为金针菇、笋片、海带。

图源:电商平台水煮牛肉料理包
如果按照营养成分表中的蛋白质含量来换算,假设蛋白质均来自于牛肉,那么牛肉的含量应该约为33克/100克,来自于牛肉的脂肪便几乎可以忽略。也就是说100克水煮牛肉菜肴中,大约会摄入16克的烹调油。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每天烹调油要控制在25~30克,平均每餐也就最多10克。如果经常吃这样的高脂肪预制菜,很容易脂肪超标,增加肥胖风险。

③增加慢性病风险:饮食经常脂肪摄入过量,会增加患高血脂的风险;而盐摄入超标,则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比如下图这款梅菜扣肉的料理包,一包主料含量约为96克。钠含量高达1021毫克/100克,一包约折合盐2.5克,占到了推荐量的50%,也是不低了。

图源:电商平台梅菜扣肉料理包
大多数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高,但更偏好于咸辣口味的品类。咸意味着盐含量高,而辣意味着油含量高。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吃的预制菜都是高油高盐的,长期吃不利于健康。
那么预制菜
真的一无是处吗
其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现做现吃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随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原来越快,一日三餐都能自己花时间动手做也就成了一种奢望,更别说有的人对厨艺一窍不通。
这时候,对于没有时间或不擅厨艺的消费者而言,简单处理即可在家做出可口美食、还能节省大把的时间预制菜,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合规的预制菜生产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选购的时候要注意好营养成分表的配比,把控好油盐的摄入量就可以了。
怎么看待预制菜进校园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向来备受关注。近段时间,“预制菜进校园”一事引发广泛讨论,多地家长通过问政平台表达了担忧。
例如,浙江湖州市民留言道,请湖州市针对预制菜是否进校园给出明确态度。作为家长坚决抵制,如果一个孩子一星期五天都吃预制菜,孩子的身体完全是问题。请湖州市政府对于热门问题给予明确的态度,别模棱两可,偷偷引进。
9月14日,湖州市教育局答复称,湖州市要求学校食堂采购新鲜食材,目前没有预制菜进入校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些学校因为采用预制菜当餐食,不少家长不得不在午餐时段选择给孩子送饭。
人们关注预制菜进校园议题,实际上表达的是对校园食品安全、学生健康成长的深度关切。在预制菜尚存在较大争议的当下,为了保障学生们吃得好、吃得健康,其进校园当慎之又慎。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居上:中小学生首先是消费者,享有同等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其次,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是特殊的消费者,所以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家长应该了解和知晓学校提供的菜品情况。如果学校食堂全部采用外供的预制菜,那么家长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被剥夺了。在这个问题上,学校应当和家委会或者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包括供应商的选择等,来保障孩子能够吃到健康的、安全的食品,这是大家共同的目的。
现烹或预制,都只是提供饭菜的一种形式。但家长们在乎的,从来都不是提供饭菜的形式,而是饭菜的安全和质量。


编辑 | 不会做菜的Akiko
来源 | 央视网、湖南疾控、科普中国、大众健康杂志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