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棋并落,盘活梅县区雁洋镇发展“家底”|竞跑百千万·梅县镇能量⑪

南方日报 南方+

巍巍阴那山,悠悠梅江水。坐落于梅县区东北部的雁洋镇,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这里生态资源丰富,金柚、茶叶漫山遍野;这里制造业集聚,7家上市公司落户辖区;这里文旅产业兴旺,5个A级景区星罗棋布。

立足优势而不满足于优势,如何让其长板更长、优势更优、特色更特,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以推进“百千万工程”为抓手,雁洋镇瞄准打造中心城区卫星城、广东中心镇、粤东旅游第一名镇、梅州经济强镇和三产融合示范镇目标,紧抓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全域振兴,让镇域发展“底子”更厚、“面子”更靓、“里子”更实,促进更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步入塘心村,青山绿水之间建筑风格统一、客家元素凸显的民居错落有致。雁洋镇供图

步入塘心村,青山绿水之间建筑风格统一、客家元素凸显的民居错落有致。雁洋镇供图

下好经济“先手棋”

打造经济强镇 让“底子”更厚

一片小小铜箔,嵌入锂电池中,可以对电池的能量密度产生重要影响。嵌入爆发的新能源产业中,可以带动镇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近年来,雁洋牢牢把握新能源发展风口,服务培育辖区铜箔企业做大做强。

落户于雁洋镇的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嘉元科技”),是国内高性能锂电铜箔行业领先企业之一,也是广东三家在全国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之一。

雁洋镇正全力打造以高端铜箔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强镇。张森裕 摄

雁洋镇正全力打造以高端铜箔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强镇。张森裕 摄

创新驱动发展,多年的技术积累让嘉元科技驶入发展“快车道”。去年,嘉元科技实现铜箔产量5.29万吨,营收46.41亿元、同比增长65.5%。

在这座面积188平方公里的乡镇,深耕铜箔行业的企业,不止嘉元科技一家。2009年就已上市、拥有多项国内领先技术的广东超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超华科技”)亦是龙头企业之一。

步入超华科技年产600万张高端芯板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机械作业声不绝于耳,百余名工人各司其职,项目正朝着力争年底建成投产的目标加速迈进。

一个山区乡镇,走出两家铜箔行业上市公司,放眼全国也并不常见。究其原因,除了多年来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产业突围,也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靠前服务。

“我们持续完善党政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度,每月至少一次深入企业走访对接,向上争取奖补政策和资金,支持配合企业增资扩产、排忧解难。”雁洋镇党委副书记杨青说,该镇还专门成立党员服务队,完善企业代办服务,今年以来已协调解决企业用地、厂房建设、配套设施、管线迁移等各类难题120多项。

目前,总投资5000万元的嘉元科技复合铜箔研发试验线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3.76亿元的超华科技年产600万张高端芯板和年产2万吨锂电铜箔项目正加快建设,华鑫环保和富华科技等企业已成功上规。

一手抓增资扩产,一手抓招商引资,是雁洋镇做大镇域经济的核心思路。通过以链招商、以商招商,今年雁洋镇已引进富华科技等总投资4.6亿的工业项目落地建设。

政企携手,双向奔赴。以上市公司为龙头带动,雁洋镇正全力打造以高端铜箔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强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底子”。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雁洋镇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0.6亿元,排名全区第二;固定资产投资比增145%,增速位居全区第四。在5月、6月、7月全市“百千万工程”考核中稳居前三。

落好乡村“关键棋”

建好示范带 让“面子”更靓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方面。坐拥得天独厚生态资源和文旅资源的雁洋镇多年来持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接连打造了三宜阴那、富美长教、红色雁上等“叫得响”的典型样板,基本实现美丽乡村“点上开花”,雁洋镇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省级乡村民宿示范镇等荣誉,长教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立足优势而不满足于优势,如何变“点上开花”为“面上出彩”?雁洋镇以高点规划、高标推进、高效建成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为路径,将和美乡村蓝图变为了实景画。

雁上村高枧下旧貌换新颜。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雁上村高枧下旧貌换新颜。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步入雁上村高枧下自然村,一栋栋客家民居穿上了风格统一的“新衣”,白墙黛瓦客韵十足,荷塘边的广场上,三五老人正在石椅上聊天小憩。

“以前买油盐的钱都没有,哪敢想象村子能变得跟景区一样。”91岁老人丘玫瑰已在这里生活了70多年,见证着这座小村庄的美丽蝶变,“从工人进场干活开始,大家就眼巴巴地盼着,盼着村庄一天比一天美。”

从高枧下出发,沿着“彩虹公路”继续往里走便来到了塘心村,映入眼帘的是绘有“我在这里,很想见你一面”大字的网红打卡墙。驻足眺望,青山绿水之间建筑风格统一、客家元素凸显的民居错落有致,公园广场、红花绿植置于其中。

“根据我们的实际需求,政府帮我们设计和施工,把房子外立面装饰得很有韵味,在外生活的亲朋看了都说想搬回来住。”看着自家房屋换上“新衣”,村民管小芹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在雁洋辖区内,示范带涵盖了文社村、对坑村等11个乡村和雁洋圩镇。目的就是为了集中资源将美丽节点串珠成链、连线成片、集片成带,打造‘三色同辉、三产融合、三线同美’示范带,以此带动乡村全域振兴。”雁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新泉介绍。

在建设过程中,雁洋镇根据梅县区委、区政府统筹安排,采取“大兵团”作战模式,集中力量攻坚,实施十一大行动,共拆除老旧危房610座5.2万平方米,完成三线整改1.2万处64万多米,完成457座民房风貌提升和叶帅故居周边农房风貌及环境提升项目。

红色、绿色、古色“三色同辉”,工业、农业、文旅“三产融合”,天际线、山际线、水岸线“三线同美”,经过多轮建设攻坚,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样板效应日渐显现,正示范带动全域乡村全面振兴。

布好全域“一盘棋”

各村错位发展 让“里子”更实

广东之“痛”,痛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同样,雁洋之“痛”,痛在各村(居)自然资源禀赋差别较大,发展基础不尽相同,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制约着镇域高质量发展。

面对千差万别的村(居),落实好“百千万工程”,找准定位、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分类施策尤为关键。

以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牵引,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样板,雁洋镇立足各村资源禀赋,按照“一村一定位、一村一画像、一村一蓝图、一村一计划”的执行思路,因地制宜确定各村(居)主攻方向,推动各村(居)扬长避短、错位发展。

“比如说,我们在三乡片区选取石楼、小都、甲坑和下村作为试点村,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丝苗米、预制菜、真菌种植等‘一村一品’产业,推动三乡片区后来居上,打造一批特色乡村、和美乡村。”杨青补充道。

在小都村,200亩稻田绿意盎然,宛若给村庄披上了绿装,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稻香。上前细看,水稻长势喜人,已抽出稻穗,静待秋收。

去年6月,镇村两级积极发动小都村乡贤陈启元回乡投资,成立广东三乡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集约200亩撂荒地发展丝苗米种植产业,并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实现“地租+务工”双增收。

“对于耕地少且劳动力缺乏的小都来说,能吸引乡贤回乡投资,提高土地利用率,是最为合适的发展模式。”小都村党支部书记陈伟方告诉记者,该项目农忙时可带动50多名剩余劳动力就业,每年还可以为村集体增加2万元收入。

在稻田一侧,2021年回乡与父亲共同创业的90后陈谊华,正在厂房内与工人们一起打包梅菜扣肉预制菜,准备发往广州、深圳等地区。“去年产值约300多万元,今年将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丰富产能和产品线。”陈谊华说。

同属三乡片区的石楼村,拥有传统客家民居20多座,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近年来,该村多方筹资,先后完成了创诒楼等多座传统客家民居的保护修缮工作。接下来,雁洋镇计划进一步完善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该村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当前,雁洋镇各村(居)正在不同的赛道上争先进位、齐头并进。

值得注意的是,雁洋镇还将乡村建设与绿美雁洋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相结合,整合A级景区优质资源、绿美行动新成效、示范带新美景以及夜间光彩新项目,串珠成链打造一批新的精品旅游线路,带动全镇21间民宿和120家农家乐协同发展、增加收入,以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

声音

雁洋镇党委书记叶铭光:

突出三大重点 实现五大目标

今年以来,雁洋镇坚持以强镇兴村富民为主线,以实施产业兴镇、乡村建设、绿美雁洋和全域振兴“四大行动”为抓手,促进更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一是实施产业兴镇行动。坚持制造业当家,实施“强链延链补链”工程,强服务、重培育、优环境,一手抓增资扩产,一手抓招商引资,引进富华科技等总投资4.6亿元的工业项目落地建设。

二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高点谋划、高标推进、高效建设“三色同辉、三产融合、三线同美”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实现生态美、人文美、产业美。

三是实施绿美雁洋行动。整合红色、绿色、古色资源,将实施绿美雁洋行动和促进文旅融合紧密结合,建设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的绿美雁洋,实现“绿富”双赢。

四是实施全域振兴行动。充分发挥镇的特色、挖掘村的资源,推动各村(居)扬长避短、错位发展,通过“带上出彩”引领“面上美丽”,实现“全域发展”。

接下来,雁洋镇将持续聚焦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以做强优势产业,推动三产融合为抓手,突出实体经济、乡村振兴和全域振兴三大重点,实现打造中心城区卫星城、广东中心镇、粤东旅游第一名镇、梅州经济强镇和三产融合示范镇五大目标。

首先是以实体经济为先,打造经济强镇。持续做大做强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铜箔优势产业,全力促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开花结果。

其次是以乡村振兴为重,打造粤东第一旅游名镇和三产融合示范镇。推动文旅融合、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发挥乡村振兴示范带连片村庄的带动作用,采取联村抱团发展模式,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最后是以项目建设为本,打造中心城区卫星城和广东省中心镇。今年将重点完成韩江流域(雁洋段)治理项目、剑英大道提升项目和东部快线第四标段等项目,谋划推动新建雁洋医院等一批民生项目,整体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雁洋圩镇扩容提质,不断增强全域承载力和集聚力,以最美的环境和最优的服务,把乡贤引回来、把企业引进来、把游客留下来、把服务搞上去、把人气提上来,把雁洋的工业、农业、文旅产品推出去,实现雁洋高质量发展。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黄韬炜

通讯员 彭府庭 丘云龙 冯森达 余佳家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