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千年商港、建筑之乡、沉香之乡、红色热土……一张张厚重的文化名片诉说着山海电白千秋繁华,成为后人传承电白文化的精神纽带。《南方日报·电白视窗》、南方+电白频道推出“电白掌故”栏目,探寻文化史脉,聆听历史回响,从文化历史、民俗民风、名人轶事和典故传说中窥探电白文化的传播路径,感受古今电白的历史脉动。敬请垂注。
冒着蒙蒙秋雨,电白区麻岗镇白马村邵以梅故居、白马乡农会旧址等多处革命旧址,几十号工人在加班加点赶工。
“眼前这些革命遗址不少是明清时期的老建筑,需要格外精细。”驻白马村第一书记林楷彬正在监督工程进展。他说,按计划这几处革命遗址到9月底可以恢复基本原貌,具备“红色教育研学”基地的基础框架。
白马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也是大革命时期电白农民运动的先行地。98年前,电白第一个乡党支部和第一个乡级农会在此成立。大革命时期,电白牺牲了13名革命先烈,其中邵贞昌、邵以梅、邵锡瑞、邵锡琉4人均为白马乡白马村、仙桃园村人。
今年2月,白马村正式启动“红色村”建设。7月,电白区委党史研究室、麻岗镇人民政府联合发起了麻岗白马乡级农会乃至电白范围在大革命时期(主要是1924年—1927年期间)的革命文物、史料、实物等征集活动。
目前,白马乡农会旧址、邵以梅故居、大榕树“星火公园”、白马贞昌大道扩建、历史文物保护以及一系列的红色教育配套项目逐个启动,“一条环线两大特色四大主题四增强”的建设规划正从施工图变成实景画。
白马乡农会旧址。
先烈事迹永远铭记
在白马村,乐山公祠堂、革命烈士故居、做戏坡大榕树等地承载着先烈革命足迹的红色遗迹,在乡村全面振兴中“活化”串联成一条红色文化游径,而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同样让村民铭记。
2021年7月,广东全省推进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广东省税务局、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公司组队进驻麻岗镇,林楷彬是驻麻岗镇工作队的一员,到白马村开展驻村工作。两年时间过去,这位老家在揭阳的驻村干部已对白马村如数家珍。林楷彬向笔者讲述那段峥嵘岁月:
白马小学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1924年12月入党的邵贞昌,是当时全国994名党员之一,也是电白最早的党员。在当年的5月,他就从广州回到电白,分别在白马、电城等地进行革命活动,秘密培养邵以梅、黄景荣等17位积极分子,酝酿组建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
1925年春,邵贞昌与在黄埔军校学习的陈德滨一起回到电白进行革命活动,时逢白马年例演戏,他连续三晚站到大榕树做戏坡戏台上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教育农民要翻身解放,必须组织起来,团结一致,向土豪劣绅进行坚决斗争。与此同时,邵贞昌安排邵以梅、邵锡瑞等人发展农会会员,筹备成立白马乡农民协会。
5月,邵贞昌参加广东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后返回白马乡,先是组织农运骨干开会传达省农代会精神,后在晒谷场召开千余农民参加的群众大会传达省农代会精神,大会声势浩大震动全县。当月下旬,在白马乡秘密吸收了电白第一批党员。
6月初,在农民运动迅速发展和共产党员逐步增加的情况下,邵贞昌受命在电城东街严家祠主持召开党员大会,建立中共电白县支部,邵贞昌任支部书记。同月下旬,经过邵贞昌与邵锡瑞、黄景荣、邵以梅等共产党员的精心组织,电白县第一个乡级农民协会——白马乡农民协会宣告成立,会员达400多名。
星星之火,在电白形成燎原之势。此后,陈德滨、邵以梅、崔万选、崔万佳、廖殿扬、吴干帮等相继在一区(电城)、三区(树仔)、五区(霞洞)、七区(观珠)、九区(林头)筹组农民协会。
1926年2月,电白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电城召开,成立电白县农民协会,邵贞昌被选为会长。从1926年3月至6月,全县9个区和40多个乡相继成立了农民协会,会员达2.3万人。
学生参观邵以梅故居。
史料记载,1927年4月22日夜,35岁的邵以梅、31岁的邵锡瑞被敌人逮捕,在电白寨头桥就义。同年,邵贞昌在广州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928年3月在广州北街就义,年仅24岁。
今天,电白革命烈士的这些事迹在村里家喻户晓,更是作为教材融会在白马小学的课程里。“‘自强不息,敢为人先’,是学校的校训,就是我们对近百年前那段红色往事和先烈革命精神的提炼概括,也折射出要把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精神血脉。”白马小学校长黄权谋说。
今年2月,电白区委、区政府提出要加强对电白大革命时期红色革命历史特别是白马红色革命历史的宣传,进一步做精、做大、做活红色旅游景点,不断形成红色旅游品牌,不断增强红色文化吸引力,不断扩大红色文化社会影响力。
筹备红色教育基地
走过白马村门楼,村内屋舍俨然,光鲜亮丽的小洋楼间散落分布着几处砖木结构、硬山顶的老瓦房。这便是白马村的红色遗迹。
“这几处房虽老旧,但都是明清建筑,也是电白农民革命的发源地,现在更是我们村修复保护工作的‘头号工程’。”林楷彬说。
据工作队队长戴宏辉介绍,工作队在村内进行4个月的调研基础上,提出了白马村“一条环线+两大特色+四大主题+四增强”的总体发展思路,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白马村屋舍俨然。
“我们了解到白马村有着600多年的历史,并且有深厚的红色基因。就提出‘让红色白马更美丽,让全体乡亲更幸福’的发展愿景,并且结合‘好心茂名’的城市名片和白马村的革命精神,提出以‘好心、自信、坚毅、奋进’为村民共同价值观,受到村民一致认可。”戴宏辉说。
据了解,麻岗镇正全力打造“绿色、红色、古色、蓝色”的“多彩麻岗”,其中“红色”是重点打造板块。“白马红色文化景区”的蓝图,被正式写入麻岗镇第十五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和麻岗镇政府工作报告;“邵以梅故居”“白马乡农会”修缮项目,更是被列入电白区“十四五”规划。麻岗镇党委书记谢景基介绍,白马“红色村”建设高质量推进,白马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发展蓝图将更加清晰科学。
如今,“邵以梅故居”“白马乡农会”等修缮项目都在如期进展,“大榕树唱戏坡”的蓝图也在徐徐铺就。
邵以梅烈士旧居,雕梁画栋,梁柱都是卯榫结构,具有十分高的文物价值。但由于年久失修,多处已经破损。林楷彬说,目前,在电白区委、区政府的关心下,邵以梅故居采用以旧修旧、修旧如旧的办法,予以保护和修缮。
“1925年6月,邵贞昌主持成立的电白第一个乡级农民协会——白马乡农民协会曾在此办公,是重要的革命遗址。”林楷彬指着正在修缮的乐山公祠说,“以前,这里挂着中共广东南路地区第一个乡级农民协会旧址、电白第一个乡支部旧址两块牌子。但此前在修缮中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把它修得不伦不类,所以我们在规划中按照专家指导,照旧修旧,还原革命本来的面貌。”
“大榕树唱戏坡”革命遗址。
每一个到白马村了解村史的人,林楷彬都会带着去乐山公祠东南300米处看一棵大榕树。树干需六七人环抱,树冠直径30多米,大得像一把巨伞,曾经是远近村民聚集看大戏的地方,也被称为“大榕树唱戏坡”。
这棵榕树有着200年树龄。经查证,大榕树唱戏坡作为发起农民运动革命旧址,是最早的策源地之一。彼时,这里曾见证了白马的农运岁月,而今,这里埋下了林楷彬的蓝图和村里人的向往:按规划这里将建造“星火公园”,规划建设“戏台革命旧址”“烈士纪念碑及红色教育长廊”“休闲区”“功能区”等。“星火公园”寓意点亮村民的好日子,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红火。
今年7月,电白区委党史研究室、麻岗镇人民政府联合发起了文物征集活动,征集反映电白区特别是麻岗白马乡级农会在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文物、史料、实物等,协助建设好白马乡级农会旧址教育基地。电白区委党史研究室相关工作人员说,“收集工作目前已经告一段落,目前正在设计布展,方案也在逐步完善。”
◎传承
大榕树下传唱“白马的故事”
“美丽的白马我的家,青山绿水似幅画,古墙古韵白马堡,迎来春秋和冬夏。百年榕树发新芽,荔枝叶绿又开花。革命先烈光辉照我心,胸怀理想勇闯天涯……”
8月28日,今秋开学前白马村乡贤成立白马小学教育基金会并开展首次奖教奖学表彰大会,学校7名教师及一批优秀学子受到表彰。大会上,白马村的村歌《白马我的家》唱起,孩子们嘹亮的歌声响彻村子。
少先队员在大榕树下宣誓。
“这首村歌既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也是为了感念白马乡贤和村民对学校的支持,每逢村里的大事、大会就会让孩子们唱。”黄权谋说,白马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传承红色基因是办学理念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
白马小学始建于1912年,由最初的白马村私塾沿革至今,已经111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校。
“革命先烈邵贞昌、邵以梅、邵锡瑞、邵锡琉等,都是从白马小学走出来的。”黄权谋说,“我们把本土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精神血脉。”学校还创作了校歌《白马小学之歌》,鼓励学生向革命先烈学习,自强不息,敢为人先。
近年来,白马小学一年一个新变化,由2016年只有103名学生,面临被关闭撤并的局面,在乡贤的帮助下建好了教师宿舍楼,加盖教学楼。2021年工作队来了以后,修缮了操场跑道、活动场地、学校大门、教室内部地板墙砖等,白马小学焕然一新。
白马小学全体教职工奋力提升教学质量,近年来学校成绩排名稳居麻岗镇第二名。在工作队的帮助下,白马小学与茂名市、电白区两级重点小学开展共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今年以来,在电白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白马小学开启了建设“红色教育示范小学”新征程。
“赓续传承白马红色基因,办好白马小学特色的红色课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我们的目标。”电白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黄权谋给学校的每一位捐赠者都做了一个档案盒存档,同时也作为感恩教育的材料。还把历年学校考上大学的学生名字贴在校园,让孩子们向优秀学子看齐。
目前白马小学已经开创了系列“红色课堂”,如“红色主题作文比赛”“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红色主题黑板报”“红色歌唱比赛”“德育课堂”“白马小学特色思政课”等。做戏坡旧址那棵古榕树,如今成了白马小学少先队员入队宣誓的地方,到六年级毕业时,学校还会带着孩子们去重温少先队员的誓言,唱起白马的歌……
◎讲述
驻电白区麻岗镇工作队队员兼驻白马村第一书记林楷彬:
让红色白马更美丽,让全体乡亲更幸福
我是省驻麻岗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驻白马村第一书记林楷彬,来自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华南公司。从2021年7月20日到白马村报到以来,我与村民和学生一起走过了789天。
学生作文里的我——鸡窝头、爆炸头、黑牙齿,永远穿着蓝色拖鞋。他们看我在村里弯腰捡垃圾、除杂草,也会有模有样学起来,让我很欣慰。我会在暑假教他们书法,平常给孩子们上体育课、劳动课。近期孩子们不知从何处得知,我明年驻村期满即将离开白马,追着让我“还”他们的课。
两年时光飞逝,往事历历在目。我们坚持“让红色白马更美丽,让全体乡亲更幸福”的白马发展愿景,围绕“一条环线+两大特色+四大主题+四增强”的总体思路,全体乡亲共同发扬“好心、自信、坚毅、奋进”的白马价值观和“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我们一起干成了许多白马几十年来想干但干不成的事,重点解决了30多项民生项目,白马发生了很大变化。
2021年12月,白马三条自然村在麻岗镇率先通过人居环境整治验收,乡亲们挥洒的汗水换来了外界一致认可。建立了“一村一保洁员”机制,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日”“小手拉大手”活动,充分发挥“白马36361村规民约”作用,推行“白马乡村治理积分制试行办法”和“人居环境红黑榜”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不断完善“四小园”建设,四支志愿者团队始终发挥重大作用。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又率先在麻岗通过区“美丽宜居”村验收,荣获“广东省卫生村”、电白区“文明村”称号,被推荐为“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红色村”创建村。
驻村的时间很快也很短暂。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公共用地的“四小园”建设工作,美化村容村貌;不断推动白马小学建设成“具有白马红色传承的高质量完全小学”,推动白马小学成为红色教育示范学校……奋力把白马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链接
电白是一方红色热土
电白是一个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滨海城市,有着深厚的红色革命历史底蕴。这片红色热土孕育了李灏、邵贞昌、杨增、严子刚、李嘉等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先进代表,留下了高圳车革命活动据点旧址、南海霞里交通联络站旧址、水东特区交通联络站群遗址、麻岗白马乡级农会旧址、中共电白县第一支部暨电白县农民协会旧址、电白支援解放海南渡海作战训练旧址群等一批红色革命地标,激励着一代代的年轻后辈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目前,电白已建有多个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授牌的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电白革命历史纪念馆;广东南路第一个党支部暨电白县农民协会旧址——严家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黄祖文等五位烈士的旱平英烈纪念馆、东湖公园电白革命烈士纪念碑、占鳌铜像广场;高圳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中共高州地委活动据点旧址等。其中,部分红色景点资源仍在不断修建完善。
此外,电白还加强红色革命遗址的资源整合,推进整体规划和连片保护,不断提升保护和活化展示利用水平,将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相结合,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9月19日《南方日报·电白视窗》A04版。
【撰文】叶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