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应届毕业生来说,秋招是非常重要的。秋招就是指秋季校园招聘,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11月。秋招为什么重要,一方面因为秋招时间长,很多企业在7、8月份,甚至6月份就已经开启了秋招提前批,待到9、10月份大部分企业正式开启秋招,这个时间线还会拉到年底,总体时间接近半年;另一方面,秋招时人员需求量大、招聘规模也大、提供的岗位多,质量也高。
近日南方+记者采访了多家东莞企业的HR,了解这些企业今年开启校园招聘的情况,以及对应届生的需求。东莞市德普特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德普特”)今年走访了西安、黑龙江等多个城市,招聘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研发人员、工程师、生产管理等人才吸纳;康达新能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达新能源”)今年的招聘工作同样主要集中在校招上,提供机械设计、市场销售、电子商务等岗位,并期待寻找优秀的技术人才。
“今年企业校招要求精准吸纳适配度高的制造业人才,没有硬性的人数指标要求,只要是‘对的人’,我们都愿意培养。招聘会现场十分热烈,整个校招工作一共面试了300多名学生,入职30余人。”德普特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周冬兰说。
据《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期望就业岗位在制造业的占比8.1%,在14个行业大类中增幅第一。
东莞以制造业当家,对人才的需求量高,且专业对口的岗位多,企业拥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让越来越多的应届生与东莞实现双向奔赴。
秋招已至,专业对口岗位选择多
9月是一个充满“转折”故事的时间,一大批应届毕业生正忙于寻找毕业后的新起点。东莞理工学院自动化专业的胡世均与土木工程专业的谭培锴近期正在准备秋招,并且已经在网上投递了十多份简历。谭培锴介绍,最近通过网络和咨询师兄师姐积极了解秋招的信息内容,学习如何制作简历、筛选岗位、应对面试。
“我是自动化专业,辅修了金融,这两个方向的岗位我都会投。目前看来校招提供的岗位非常多,薪资普遍在5000到8000元,也有上万的岗位提供。”作为土生土长的东莞人,胡世均希望能在东莞找到心仪的工作,继续留在这座城市。
今年,熵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熵基科技”)的校园招聘十分火热,熵基科技集团人力资源中心经理蒋超群介绍,今年是新冠疫情实施“乙类乙管”后熵基科技第一个全集团、大规模的校招,企业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东北等省市的高校都开展了招聘会,目前已经完成了2023届应届毕业生的入职工作。9月份启动2024届应届毕业生的秋季招聘,随后筹备春季招聘。
“我们主要招聘管理培训生,分为管理岗、技术岗、营销岗、后台职能岗,提供150多个岗位。从简历端看,大学生的求职意愿浓厚,今年校招收到简历数有明显的增加。”蒋超群表示,校招受到了很多学生的关注,提供岗位选择多。熵基科技分为管理族、技术族、专业族、营销族、制造族共5大职位族,每个族类都有不同的纵向横向发展通道,共计35个发展方向。
据蒋超群观察,近年来,学生对制造业的需求有了明显的改观,除了技术类岗位,学生更倾向选择技术密集型的深圳,东莞越来越受应届生的青睐。
制造业需要更多的青年人才加入,康达新能源人力资源部经理欧阳禹明说:“我们企业是生产专用设备、特种发电机等产品的,招聘别的企业人才甚至是同行的技术员工,只要不是同一种机型的产品,员工也难以投入生产工作。”
欧阳禹明介绍,因为制造业的特殊性,企业更倾向于招聘纪律性强、领悟力强的“新手”,自主培养人才。此外,疫情转档平稳后,企业想要谋求更大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扎根各个岗位,把握时机培养、储备人才。
尊重人才,入职培养机制成体系
德普特今年的校招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研发人员、工程师、生产管理等人才吸纳,并作为企业人才储备,服务人才梯队建设。
“今年企业校招要求精准吸纳适配度高的人才。我们走访了西安、黑龙江等多个城市,依靠前期政府的大力宣传和众多企业组团亮相,招聘会现在十分热烈,整个校招工作一共面试了300多名学生,入职30余人。”德普特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周冬兰说。
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周冬兰介绍,应届生入职后首先开展一个月的入职培训活动,这是一个企业与学生双选的过程,对于培训不达标的员工将被淘汰,在培训过程中认为自己不合适的可以自主选择退出。
在职业规划方面,德普特明确了技术路线与管理路线两条晋升通道。以走管理路线的大专生为例,按照班组长——助理主管——主管——高级主管——副经理——经理——总监的成长路径发展。对于技术人才而言,则通过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专家工程师的职业通道发展。
熵基科技红心班应届生培养训练营在七、八月集中开展,培训持续一个月,随后进入持续三个月轮岗期。培训课程主要聚焦企业文化、技能培训、办公工具介绍等,为应届生顺利迈入职场保驾护航。作为上市公司,熵基科技还设置了股权激励计划、免息购房等相关福利政策,拥有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明晰人才的晋升发展通道和生活保障。
去年秋招,工程管理专业的温佳婵顺利入职了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勤”),刚入职时就参加了“小红杉集训”。“‘小红杉’是应届生的代号,华勤把新人聚集起来,通过文化课和实践活动,让我们迅速熟悉。同时,集训是一个很好的缓冲阶段,让新人逐渐地融入一个新环境,增强自己的目标感。”
温佳婵认为,在制造端,东莞拥有众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东莞作为“新一线”城市,发展速度快,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入职一年来,在导师的带领下,个人的专业技能得到快速提升,同时成熟的导师制也让自己的工作成果得到关注和体现。
【撰文】郑家琪 龚名扬
【摄影】龚名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