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本招商”的重要方式,政府引导基金在各地招商引资和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多地产业基金设立速度和规模持续攀升,上海、重庆、安徽、广州、杭州等省市都先后推出了千亿量级的产业基金集群。
杭州市近期发布的《关于打造“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聚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整合组建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和杭州并购基金三大母基金,由其参与投资N支行业母基金、子基金、专项子基金等,最终形成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3+N”杭州基金集群。
三大母基金中,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均由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下称“杭州资本”)全资子公司运营。杭州资本将如何为地区创新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投融资服务?如何发挥好政府产业基金作用,高效整合各类资源,支持地方产业生态圈规模化发展?带着这些问题,南方日报记者对杭州资本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刚锋进行了专访。
撬动社会资本,赋能产业发展
官方信息显示,“3+N”杭州基金群中的三大母基金中,杭州资本负责管理“科创”和“创新”两支基金群,聚焦从早期科创投资到中后期产业投资全生命周期。
“政府引导基金是市场化方式放大财政资金效能的探索和产业政策工具。”据孙刚锋介绍,杭州科创基金功能定位为政策性的政府引导基金,投资方向为“投早、投小、投科”,以初创期的科创投资为主;杭州创新基金的投资方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投资阶段以成长期私募股权投资为主,重点支持杭州市五大产业生态圈规模化发展。
在社会资金面“募资难”的背景下,作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杭州资本,如何进一步拓宽政府产业基金的资金来源,与社会资本形成良性互动?
孙刚锋认为,政府产业基金必须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要有进有退,纠正市场失灵;同时坚持引导定位,发挥撬动功能,通过以“优势产业+母基金+政策支持”的模式,更好地吸引优质GP(普通合伙人)和项目的落地。
以杭州科创基金为例,其已撬动的社会资本比例约为1︰6.3,并且通过自身现金流循环来实现滚动投资。此外,杭州科创基金中的创投引导基金,出资上限从20%提高到25%,天使引导基金出资上限从30%提高到40%,有效缓解了当下市场化GP募资难压力。
“杭州创新基金定位为国资产业基金,改变政府引导基金由单一财政资金出资的现状,拓宽产业基金出资渠道,实施多元化出资,即在母基金层面放大外,还在子基金层面放大,充分发挥国资国企的市场化融资功能,实现产业基金的二次放大。”孙刚锋表示。
孙刚锋指出,当下各地政府引导基金的目标正在从原来更多资金层面的引导社会资本、撬动资金汇聚,到现在逐渐变化为引导投资机构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布局和产业链造链、补链、强链。政府引导基金不仅吸引机构投资者资金、民间资本等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形成资本杠杆放大作用,并且能调配更多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对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导向作用。
数据显示,在杭州科创基金参股子基金所投资企业中,90%以上为科技型中小企业,70%以上为五大产业生态圈企业。2023年杭州独角兽榜单中,杭州科创集团培育了13家独角兽企业,占比31%。杭州科创基金累计培育上市(含并购上市)公司84家,另有6家企业已过会。
放宽返投比例,加码直投业务
在各地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帮助股权投资机构解决“募资难”的同时,不少拿到了政府引导基金的资金,又在因为担心完不成返投指标而发愁。
面对这一矛盾,部分引导基金开始尝试改变传统返投模式,返投比例从之前的约2倍下调至1.5倍甚至1倍,同时灵活认定返投范围。在管理模式生变的情况下,杭州资本采取了哪些行动助推产业与资本“双向奔赴”?
据孙刚锋介绍,杭州科创基金的成果转化专项引导基金,返投倍数最低可至1倍,杭州创新基金子基金返投倍数从2倍下调至1.5倍。同时,杭州科创基金进一步完善让利和风险补偿机制,优化了返投认定的口径和方式,宽严相济,既避免了难以核算的打统账,又针对“投早、投小、投科”,加大了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为避免合作后出现返投等政策性要求难以完成的情况,一方面应结合当地的产业实际合理制定返投目标并提前充分告知,另一方面在筛选合作机构时应考核其在当地的投资布局,或在实际出资时前置一定的返投任务,有效保障政策引导效应实现。”孙刚锋建议。
在投资方式方面,开展直接股权投资业务是母基金惯例,近年来,不少母基金逐渐开始加码直投业务,部分引导基金的投资方式甚至由“母基金为主”转为“直投为主”。杭州资本在直投业务上有哪些新的探索?
孙刚锋进一步介绍道,杭州科创基金正在增加直接投资方式,创新投资模式。包括探索基金运营“自主管理”,联合在杭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共同设立“院企子基金”,设立科技成果转化直投基金,直接投资、就地转化一批高职称、高学历、高职务的原创性前沿科技成果;尝试探索“先投后股”等创新投资模式。
在引导基金的考核管理机制方面,杭州近年来也进行了一系列优化。以杭州创投引导基金为例,政策效益方面,主要考核返投倍数、“投早、投小”的金额和比重;管理能力主要考核尽调的质量、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和任务完成情况;社会效益主要考核投资项目IPO、新增社会就业、权威榜单评比情况等;资产管理指标主要考核基金退出回笼、投后赋能和资金托管情况。
孙刚锋表示,下一步,杭州资本将进一步抓好基金全过程的决策、绩效等方面的考核,从政策目标、经济效益、管理指标、风险控制等几个方面构建政府引导基金绩效评价体系,为现阶段政府引导基金存量挖潜、“精耕细作”提供依据。
■对话
努力构建多层次、全周期科创金融生态
南方日报:政府引导基金要做好“把好前端、管好后端”,同时在“中间端”放手让市场机构管理,这需要杭州资本做好哪些工作?
孙刚锋:这需要我们坚持以市场化理念运营政府引导基金。
“把好前端”,即主要是制定游戏规则,确定发展战略,备好资金“弹药”;缓解初创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引导撬动社会化资本“投早、投小”,助力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跨越“死亡谷”。
“中间端”,把具体的运作交给市场,交给管理公司和基金投委来独立决策,我们以委派观察员为主,充分尊重GP的专业判断,助力打造好杭州创投生态圈,扶持大量创新型企业成长。
“管好后端”,就是做好后端服务。杭州资本提出“资本+”集成式服务,通过“基金招商”和接力投资,实现对周期长、风险高但具战略意义标的的投资管理和服务赋能。
南方日报:早期投资风险高、周期长,国有资金回笼无疑面临挑战,以杭州科创基金为例,如何尽量克服这一问题?
孙刚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克服:
一、优先清算条款保障分配优先。杭州创投引导基金是杭州科创基金下设的专项引导基金,全部出资让利,在参股子基金中有优先清算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引导基金的资金安全。
二、免息期政策引导提前退出。杭州科创基金阶段参股、出资让利,一般会设置4—5年的免息期,GP和其他LP(有限合伙人)有动力提前受让杭州科创基金的让利性出资,确保引导基金出资尽早回笼。
三、高准入标准保障合作机构质量。杭州科创基金评审专家由外部无利益相关的投资专家、行业专家、风控专家及杭州市“两代表一委员”等人员组成,从市场及政府角度进行全面评审,通过较高的评审专业度提升基金的准入要求,降低投早投小亏损可能性。
南方日报:在支持科创投资活力、做优科创生态方面,杭州资本近年来采取了哪些行动?
孙刚锋:我们在着手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支持,构建多层次、全周期的科创金融生态。探索对科创投资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不同阶段采取差异化、全周期的科技金融支持方式,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基金、科技贷款、科技担保、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预期收益质押、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保险等方式,尽快构建成多层次、全周期的科创金融生态。
二是做优科创金融服务,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今年启动“打造科创金融生态十项举措”,开展“百舸计划”,组建千亿规模科创基金群、服务万家科创企业的“十百千万”工程,打造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科创金融服务平台精准服务科创企业。
三是建立健全符合早期风险投资特征的评价考核体系。针对早期投资的特点,打破传统“唯利润”论的评价考核指标,建立一套科学、动态、多维度的科技金融评价考核体系。
编者按:
资本市场联通千行百业,牵系千家万户。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随后,各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举措,启动了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政策周期。
即日起,南方+策划推出“改革向未来——资本市场深调研·高端访谈”系列,专访资本市场专家学者、金融机构负责人、监管部门负责人,探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现在和未来。敬请垂注。
【采写】南方+记者 周美霖
【实习生】王伟
【统筹】陈颖
【海报设计】刘玉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