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他们留下这些广东印迹
广东有3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占全国海外华侨华人人数一半以上,足迹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伴随着他们的迁移、繁衍与奋斗,广东印迹也因此播撒于海外,并在当地生根发芽,“长”出一番新面貌。
粤韵悠扬、粤菜飘香……无论是在与中国毗邻的东南亚地区,还是远隔万里的马达加斯加海岛,你都能在街道巷陌听到似曾相识的广东腔调,嗅到熟悉的广东风味。
在异国他乡“烙”下广东印迹,背后蕴藏着的,是一代代粤籍华侨华人的艰辛打拼。
对旅居德国超三十年的谭绿屏而言,书画和文字,是她穷尽一生努力所希冀留存的印迹。
谭绿屏出生于书画世家,她的父亲谭勇是徐悲鸿入室弟子,长于人物山水画,尤精花鸟,有“中华第一鸽”之誉。
耳濡目染之下,谭绿屏也习得一手好画艺。1984年,她只身前往德国学习西方艺术理论。谭绿屏被聘为汉堡一家大型地毯商场的美术装潢师。
上班第一天,谭绿屏便迎来挑战:在商城的中国地毯销售区,有一个巨大的中式宫廷门楼,她需要对门楼内墙和周边进行配套装饰。
“我此前从未操作过这么大画幅的壁画,手头没有参考资料,心里也没有任何准备。”谭绿屏回忆,自己当时就“打起了退堂鼓”。但德国老板用冷冰冰的语气向她说道:“您是画家,请您现在就开始画。”
“我当时就意识到,这不仅是一项交给我的任务,更是他们对中国人的考验。这个活我必须要应下来,并且要做好。”谭绿屏下定决心,“开干!”
由于是第一次操作大幅壁画,她一遍又一遍地制定底稿,在梯子上爬上爬下,确保呈现效果。经过整整三个星期,一幅被德国同事称为“北京花园”的壁画诞生了。自那时起,这处门楼便成为商场里最吸引顾客的地方。
谭绿屏将壁画照片寄给时任汉堡市长的福舍劳博士。对方收到照片后,很快回以一封亲笔信:“尊敬的谭女士,您的大幅壁画作品照片,给我带来了欢乐,特致谢意。”
“门楼上栩栩如生的中国龙,成了我的精神支撑。”回想至此,谭绿屏的语调高昂起来,“多少年来,漂流在外的中国人,争的就是这样一口气,这是中国人的骨气!”
除画笔外,谭绿屏还有一支书写文字的笔。
偶然间,谭绿屏从一份报纸的副刊上读到一篇文章:一位中国台湾旅美留学生因为喝热水、烧开水,与美国室友喝凉水、反感开水壶的鸣叫声而发生一场纠纷,最后双方不欢而散。
“这说明,双方缺少沟通。”谭绿屏决定,除绘画外,还应该诉诸文字,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加强交流、增进了解。这些年来,她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并出版《扬子江的鱼,易北河的水》等文集。作为德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她还推动两国艺术家一同举办多场画展、书法展等文化交流活动。
在扬子江畔出生长大,谭绿屏直至16岁,方才随叔叔踏上家乡广东四会的土地。
2018年12月,谭绿屏(右)向四会市谭勇艺术馆赠送父亲的画作
“当时从广州到四会还需要坐船,正值夜晚,明月当空,那晚的月色我一辈子都忘不掉。”此后,谭绿屏也多次回乡,探亲访友。
2016年,四会市为她的父亲谭勇设立“谭勇艺术馆”,由于种种原因,谭绿屏未曾到场。如今父亲已逝,前往以他名字命名的展馆参观追忆,成为谭绿屏的心愿。
“现在我正创作一幅为‘谭勇艺术馆’展览所用的作品。”谭绿屏说,今年11月份,自己打算回一趟老家。除此之外,她也希望能够在广州举办一场画展,吸引更多中德画家来穗交流探讨。
相关文章:
“华三代”喊话:带“好姐”来广东旅行,是今年最大心愿|“粤是故乡名”展播
澳大利亚华人画家:回家!办一场“彩墨”画展|“粤是故乡名”展播
【策划】徐林 曹斯 赵杨
【统筹】卢轶 纪蓓 祁雷 谢苗枫 骆骁骅 欧阳妍
【文字】南方+记者 陈嵘伟 龚春辉
【执行】南方+记者 龚春辉 陈嵘伟 王佳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