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水”泡脚火了,泡完后却腹泻、爆痘,这又是为何?

南方医院
+订阅

立秋之后,

不少人又把泡脚养生提上了日程。

近日,有位网友发了个帖子

表示自己最近因身体有些不适,

在家人的推荐下去看了中医,

号脉后诊断为脾胃不好、湿气重。

除了开“排湿气”的中药,

中医还嘱咐自己戒掉水果,

并用藿香正气水泡脚祛湿气。

帖子发出后受到了关注,

网友们纷纷效仿,

也用藿香正气水泡起脚来~

可不少网友表示自己

“泡了后直接上火了,喉咙痛、爆痘”

“亲测之后窜稀了”

“我泡了脚但是肩颈发凉”

……

那这到底是为啥呢?

南方医院中医科伍志勇教授为您解答。

对于湿热体质的人群来说,

合理使用藿香正气水泡脚

确实可以带来清热化湿的作用。

但对于以下情况需要慎用:

1.若是脾胃虚寒体质人群,常感到胃脘冷痛、畏寒、乏力、四肢冰冷等症状,藿香正气水易导致该人群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易出现腹泻症状,久之,则会腹泻脱水。

2.若是阴虚体质人群,常感到烦燥、口干、咽干等症状,使用藿香正气水可能会增加身体的燥热感,并不适合使用。

3.部分人群内热炽盛,如口干燥热、大便秘结、尿黄等症状,藿香正气水的燥热作用可能会加剧你的症状,不适合使用。

4.藿香正气水使用同时注意不要吃甜食,包括水果、饮料等,甜食生湿,藿香正气是解湿的,两者相互作用,药效会降低。

我们来学习一下

藿香正气水的功效及日常生活注意事宜:

藿香正气水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药品,最初的组方是来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水主要由藿香、紫苏、白芷、苍术、陈皮、生半夏、茯苓、厚朴、大腹皮、甘草组成。主要功效为燥湿行气、理气和中、解表散寒,主要用于暑湿感冒(“阴暑”)、恶寒发热、呕吐腹泻等。

藿香正气水

除了可以治疗上述症状外

还有哪些妙用呢?

1、小儿痱子:取藿香正气水与凉开水或生理盐水稀释:

(1)不满3个月患儿药液与水的比例为1:3

(2)4-12个月患儿药液与水的比例为1:2

(3)超过1岁患儿药液与水的比例为1:1

用药之前先用温水将患处拭擦干净,之后用消毒的棉签蘸取药液均匀地涂擦在患处,每日2-3次。

2、蚊虫叮咬:将藿香正气水外涂患处,半小时瘙痒可减轻或消除。

3、外阴瘙痒:将藿香正气水与凉开水或生理盐水稀释50倍后清洗外阴(男女均可用),瘙痒感可缓解或消失。

4、湿疹: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后,外涂藿香正气水,每天3-5次,使用3-5天(或泡脚)。

5、足癣:将患足用温水拭檫干净后,将藿香正气水涂檫于患处,早晚各1次,5天为一疗程(或泡脚)。

既然藿香正气水如此的实用,

那么适合哪些人群呢?

(1)肠胃不适者:该药具有舒肝理气、行气和化湿的作用,可缓解胃脘痞闷、胃胀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2)轻度消化不良者:如果你常常感到饭后不适、胃胀、腹痛或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藿香正气水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3)夏季腹泻者:藿香正气水也常用于治疗夏季腹泻,尤其是由于肠炎、食物中毒或湿热所引起的轻度腹泻。

然而,

以下这些情况则需要避免使用藿香正气水:

(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由于藿香正气水的成分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影响,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应避免使用或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严重胃痛或呕吐:如果你正在经历严重胃痛或呕吐,建议首先咨询医生,确定病因并获得适当的治疗。

(3)细菌性腹泻不宜用。如:由于生吃海鲜等饮食不干净引起的细菌腹泻,应当及时就医。

(4)对藿香正气水成分过敏者:如果你对草本植物或藿香正气水的成分过敏,应避免使用。藿香正气水如果外用的面积过大时,要注意稀释。外用后需要观用药局部皮肤是否出现发红、发氧等不适感觉,一旦发现相关过敏症状,及时停用且用清水清洗干净用药局部皮肤,症状严重者及时医院就医。

(5)严重肝病患者:藿香正气水具有行气解郁的作用,但对于严重肝病患者,特别是存在肝功能失调的情况下,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以避免对肝脏造成不良影响。

足浴良方,泡泡更健康

“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

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在几千年前,

中医就很重视对双足的锻炼和保养,

并运用足部泡脚按摩来防病治病。

中医保健理论关于四季沐足也有记载:

“洗脚,开阳固脱;

夏天洗脚,暑理可祛;

秋天洗脚,肺润肠濡;

冬天洗脚,丹田湿灼。”

热水洗脚,胜吃补药

每天若泡脚15分钟就能发挥保健作用,如把双脚浸入到36度~37度左右的热水中,15分钟~20分钟后,头痛会明显缓解。这是因为双脚血管扩张,血液从头部流向脚部,可相对减少脑充血,从而缓解头痛。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还可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提高自我防御能力,消除疲劳紧张状态。

给大家分享几个独家泡脚秘方:

1、高血压

中药:钩藤40克、玫瑰花30克、桑叶20克、菊花20克。

用法: 水煮后去渣,泡双足30分钟,一天一次

2、失眠

中药:夜交藤50,合欢花50,艾叶30和白醋。

用法: 水煮后去渣,再500毫升醋,把脚浸泡其中,30分钟,每晚一次。

3、感冒或头痛

中药:生姜200克。

用法:足盆加入温水和生姜,把脚放进浸泡30分钟,一天一次。

4、中风后遗症(四肢无力)

中药: 伸筋草、红花、艾叶各15克。

用法: 水煮后去渣,把脚放进浸泡30分钟,一天一次。

5、水肿

中药:冬瓜皮50克,茯苓25克,木瓜50克。

用法:水煮后去渣, 把脚放进浸泡30分钟,一天一次。

泡脚注意事项:

!

1、空腹时、餐后不能立即足浴。

因为在足浴过程中身体消耗很多热量,中老年人糖原储量较青年时少,容易因血糖过低发生低血糖性休克。如果饭后立即足浴因气温的升高、热水的刺激,皮肤血管膨胀,消化器官中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妨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水温过高水中久泡,洗足水过热会有后患

如果在过热的水中浸泡或淋浴过久,可使老年人身体及四肢的血管大幅度扩张,大量血液向周围血管,引起短暂性胜缺血,产生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甚至发生昏迷和猝死。因此水温最好等于或略低于体温,糖尿病患者或四肢感觉异常患者,对温度敏感度低,容易被烫伤,需严格控制泡脚温度及时间,预防烫伤及皮肤破溃。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在热水中久泡有诱发中风的风险。

3、有破溃伤口时不宜足浴

皮肤—人体自然防线的防御能力下降时,应预防细菌或病毒感染风险。

4、足浴不适宜过勤

一般在冬季可一日一次,夏季每日两次。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减少,滋润能力较差,如果足浴过勒,会使皮肤因缺乏油脂而变得粗糙、干燥、皮屑过多,甚至发生皮肤裂纹或损伤。

5、足浴当风

必须注意避风,否则不仅会引起感冒,还会引起腰腿痛,成为长年不愈的慢性病。

专家介绍

伍志勇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全国名中医、头痛要药 “正天丸”发明者陈宝田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西医结合头痛MDT负责人。

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脑病分会 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广东省传统医学会脑病分会 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工作委员会 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疑难病 专委会 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及中西医结合学会 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 常委兼秘书。

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脑病(头痛、失眠)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中医药局2项,副主编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15篇被SCI收录。

擅长慢性头痛、失眠、头晕、癫痫、面瘫、三叉神经痛、中风、咳嗽、慢性腹泻、慢性萎缩性胃炎、颈肩腰腿痛、肿瘤术后化疗后调理及不育不孕症等疑难杂症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一、周四、周六上午

END

文章来源 | 中医科 伍志勇

编辑 | 屈理慧

责编 | 李晓姗

终审发布 | 宁习源

主办 | 南方医院宣传处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