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左侧手没力气,做完手术后感觉有劲了,也不头昏脑涨了,感谢王教授!”在云浮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刚接受完手术的陈婆婆握着医生的手说。
近日,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刚的指导下,云浮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2例高难度颈动脉狭窄的CEA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这项技术在云浮市人民医院稳步开展,标志着该院神经外科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方面持续突破,高级卒中中心工作再上新台阶。”王刚说。
8月下旬,两名脑梗塞患者来到云浮市人民医院就诊,检查结果均提示颈动脉存在重度狭窄,其中一名患者的颈动脉明显钙化,另一名患者的颈动脉存在溃疡性斑块,这都是造成脑梗塞的“元凶”。
颈动脉狭窄发生的基础是动脉硬化形成一些斑块,类似水壶长期煮水之后所产生的水垢。当这些斑块增大导致血管腔狭窄,供应脑部的血液就会减少,患者会出现头部昏昏沉沉的感觉。如果斑块脱落或破裂,形成的游离小斑块,一旦堵塞一些小的脑血管,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脑梗塞。
在王刚的主持和指导下,云浮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陈志生、神经内科黄渊炳、介入科吴志林等多位专家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讨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不适合支架成形术治疗,建议采用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金标准”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进行治疗。
“该手术能够完整去除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可从根本上解决血管狭窄问题,改善脑缺血症状,预防脑梗塞的发生,血管再狭窄的概率低,费用与介入手术相比低三分之二。”王刚说,手术的目的就是将颈动脉里的“垃圾”清走,让血流恢复通畅。
然而,由于手术区域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甲状腺上动脉等多条重要血管,要求医生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切开血管、剥离斑块,并保护好周围的神经和血管,手术难度较大。此外,该手术对时间、速度和切除的完整性都有较高要求。
面对挑战,在麻醉科、影像科、超声科、介入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协同下,神经外科为两名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7天后便痊愈出院。
图左为术前提示颈动脉狭窄,图右为术后颈动脉血液恢复流通。
王刚提醒,一旦出现一过性肢体无力、麻木或眩晕、突然视力障碍或黑蒙、突然剧烈头疼或行走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切勿盲目治疗,尤其不能当颈椎病随意按摩,以免造成不稳定斑块脱落导致脑栓塞。
对有闭塞性脑血管病高危因素者,如年龄在40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者;常有头晕不适者;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或以往有短暂性脑缺血病史者,每年应做一次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于有缺血症状及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应尽早清除颈动脉血管内的“垃圾”,及时将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降低脑梗塞发生的风险,以免丧失最佳治疗时机。
知多D>>>
颈动脉狭窄——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元凶
脑卒中俗称“中风”,已成为中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据统计,在中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中风,这其中缺血性卒中(脑梗塞)占75%-90%,其常见原因是颈动脉狭窄、闭塞致使脑组织缺血乃至坏死。颈动脉狭窄病因中,动脉粥样斑块占90%以上,其他原因包括慢性炎症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
如果确定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超过50%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超过70%,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此时就应考虑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使血管得以疏通,脑供血得以改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国际上已经是成形、安全、有效的方法,被认为是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如何预防颈动脉粥样斑块?
1.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建议使用长效降压药物,最好是一天口服一次的降压药物,尤其不主张使用短效硝苯吡啶(心痛定)长期降压;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根据个体的情况使用降脂药物,将血脂降到理想水平等。
2.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饮食上每天保证400克的蔬菜和水果,多吃谷物和豆类食品,尽可能减少含脂肪多的食品如鸡蛋、肥肉等的摄入,每天食盐量应小于5克,尤其对高血压患者目前主张每天食盐量应小于2.3克。
3.戒烟、控制饮酒:男性平均每天饮酒量不应超过20-30克酒精含量,女性不应超过10-15克酒精含量。
4.通过减少饮食的热量和增加体育运动减轻或控制体重:坚持每天至少30分钟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上楼梯、骑自行车等;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十分重要,要保持积极乐观、豁达和轻松的心情,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知足常乐。
5.药物治疗: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遵医嘱可选择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亦可使用控制和减缓颈动脉斑块进展的药物,目前经临床研究证实有效的药物有他汀类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以及普罗补考和叶酸等。
6.手术:严重的颈动脉狭窄有时需要首选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手术。
7.定期体检:定时体检可观察斑块的大小和性质,并及时咨询神经内科医师,调整药物,以控制病情发展。
神经外科专家简介
王刚
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简介:熟练掌握介入微创技术和开颅微创外科技术处理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狭窄、颈动脉狭窄、颈动脉闭塞、椎动脉狭窄闭塞、烟雾病等,颅内外搭桥技术省内名列前茅。对于常见的脑外伤、脑膜瘤、垂体瘤、胶质瘤、听神经瘤及各类脑部疾病等,均有一定造诣。目前主持国家科技计划1项(分中心),多中心RCT研究2项(CMOSS分中心PI,MOPOAM PI),广东省科研基金2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一作发表SCI论文9篇(1区2篇,2区2篇)。蛇牌学院神经显微基础技术培训课程导师。获得首届“介入之音”大赛全国一等奖,2018年RCRC大赛全国一等奖,2019精艺求菁神经外科青年医师手术技能大赛总冠军。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缺血性脑血管病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广州市医院管理协会卒中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陈志生
副主任医师 云浮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简介:毕业于广东医学院,曾在中山大学附一院神经外科进修,对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临床经验,能熟练开展颅脑创伤、脑出血、脑肿瘤、颇内动脉瘤、椎管内外病变等手术。现任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谭绍涛
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简介:2008年本科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曾在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进修。熟悉掌握神经外科各种脑出血、颅脑损伤及脑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擅长脑出血的微创穿刺手术及脑积水分流手术,熟悉掌握脑出血及颅脑损伤骨瓣开颅手术、颅骨缺损修补等手术。任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云浮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南方+记者 王谢思齐
通讯员 云医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