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管的“长安评论”刊发《长安实践 | 宗祠文化+文明实践助推乡村善治》,介绍推广潮安区宗祠文化有机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助推乡村治理的经验做法。
以下为文章全文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探索将老祠堂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将祠堂打造为文化集散、基层善治、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
活化旧祠堂
江东镇下水头村对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潮文馆祠堂进行修缮,将其打造成一个以工夫茶为主导,涵盖潮州陶塑、潮绣、潮剧、潮乐、金漆木雕等多种特色传统文化的民间展馆。每逢重要节假日,还邀请弦乐团和锣鼓队来助兴表演。依托老祠堂成立的下水头村乡村振兴促进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设计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文明实践项目活动,推出文明实践活动“菜单”,通过群众点单、实践站接单、群众评单,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
发挥乡贤力量
以党建为引领,充分运用“宗祠文化”优势,发动乡贤、老党员老干部、青年志愿者、企业家等踊跃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浮洋镇厦里美村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依托祠堂平台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从“村里干”到“一起干”、“村里事”变“自己事”,村民主人翁意识不断被激发,形成了民事民议的生动格局。同时,村里的一些重要事、麻烦事、困难事,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大家在祠堂里敞开心扉说一说、议一议,基本就能解决。
共筑精神家园
在龙湖镇鹳巢村,400多年历史的老祠堂已成为家风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家教家风勤政廉政文化展等,系统介绍潮安典型家风家训的核心精神及代表人物、先贤名人、红色事迹,以及文化传统、民风民俗等。依托古祠堂,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及文体娱乐活动,让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机融合。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经典诵读等文明实践活动,助推乡村治理。
“潮安发布”编辑部
编审:林丰
责编:曾俊锋
编辑:陈溢
来源:长安评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