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阳江芯”撬动十亿大产业

广东阳江发布
+订阅

一个个养殖池整齐排列

星罗棋布

一尾尾鱼苗翻腾跳跃

欢快地“游”向全国各地

在阳西县儒洞、沙扒、上洋等沿海一带

海水种苗产业已逐渐形成规模

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水产种业被称作现代渔业的“芯片”。近年来,阳西县充分利用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全力发展海水种苗产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提高鱼苗质量和产量,形成了从亲鱼、鱼卵、鱼苗的完整产业链。2022年,阳西县海水种苗年生产量超400亿尾,总产值超10亿元,产量约占全省的70%。

阳西海水种苗产业再“上新”

今年8月17日

阳西县海水种苗产业园

成功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项目总投资1400万元

规划建设子项目10个

产业园以调结构、扩规模、抓龙头、创品牌、全链条、增效益为主攻方向,把水产种苗繁育、养殖、推广等有机整合在一起,探索出一条传统农业生产三产融合的发展之路。

作为阳西县海水种苗龙头企业代表

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是产业园项目

承担建设主体之一

该合作社负责人

林李泉养殖海水鱼苗已有30多年经验

多年来

他不断引进新技术

尝试新模式

掌握了金鲳鱼、鲷科类鱼、白花鱼等

10多种海水鱼类

人工繁育技术

是当地知名的鱼苗专家

鱼苗专家的“商业秘密”

- 活体生物饲料 -

“我们做了大量实验,慢慢摸索出新的方法,培育出了活体生物饲料,鱼苗在第一时间就可以吃到营养的饲料,大大提高了存活率。”林李泉介绍,在创新技术的加持下,合作社的鱼苗存活率达到70%,远超传统养殖方式。他还研发了反季节催产等技术,在不同的季节都能催产出目标鱼卵,不受季节影响。

- 循环生产链 -

走进室内养殖厂房,20余个PP养殖池整齐排列,工厂化恒温设备和循环水养殖系统有序作业。“室内养殖水质、温度均可控制,彻底改变了看天吃饭的传统产业模式。”林李泉表示,目前,合作社已形成了“亲鱼—鱼卵—鱼苗—成品鱼”的循环生产链,形成更强的产业优势。

- 产学研结合 -

为了进一步提升鱼苗产量与质量,合作社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不断加强与暨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成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校企合作实验室等,通过联合研发、健康养殖模式示范、技术人才培养等方式,为海水种苗产业提供长期稳定的技术保障。

要实现海水种业振兴

不仅要延链条、强技术

也要选良种、稳市场

打造石斑鱼类种苗基地

东星斑、老鼠斑

珍珠龙胆

……

石斑鱼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

市场需求大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位于阳西县上洋镇沙湖村的

广东海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便专注石斑鱼类养殖

致力于打造石斑鱼种苗基地

每年可培育优质种苗约3000万尾

公司负责人高延飞表示

公司精选种苗品种

选定了石斑鱼品类进行特色精准培育

与高校深度合作

该公司相继与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展开深度合作,进行海水养殖种苗繁育技术、良种选育及保护、病害防治等技术研究,解析石斑鱼生长、抗病等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并将研发出的优质抗病苗种培育技术和优质鱼苗进行示范推广。目前,该公司保有经过选育的优质石斑鱼亲本1000尾以上,后备亲鱼3000尾。

种苗产值达2000万元

凭借阳西县海岸线长、气候稳定、水质优良等自然优势,以及公司良种培育、特色养殖的产业基础,广东海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石斑鱼种苗在市场上抢占了先机,深受客户和消费者的欢迎。2022年,该公司种苗产值约2000万元,产品销往省内及广西、海南、福建等地。

高延飞介绍,接下来将一步增加和完善良种培育设施条件,提高选育的技术含量,不断创新重大育种技术和培育新品种,提升种业制种方法创新与技术,增强品种创新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优良苗种繁育规模,拓展主导品种养殖推广范围至全省乃至全国。

一望无际的大海

是阳江向海发展、产业立市的底气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

着力培育深水网箱养殖

面对更大的风浪和复杂的海况

如何选择合适的养殖种苗至关重要

阳西县海水种苗产业园的建设

将为我市海洋牧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力争建成

华南最大水产种苗生产基地

根据规划,至产业园建设期末,阳西县将建成多个海水种苗亲本培育、对虾种苗养殖示范基地,全县水产种业产业集中度、产业集群度和产业精深度将得到全面提高,产业园海水种苗亲本培育、对虾种苗养殖总面积将超过3.2万亩,育苗水体超过52000立方米,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5亿元,力争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水产种苗生产基地。

“海洋牧场的建设对于海水种苗产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延飞表示,该公司已将深远海养殖模式定为未来发展方向,结合现有的石斑鱼苗种培育基地,挑选石斑鱼、卵形鲳鲹等作为主导养殖种类,形成一套适合阳西地区海域养殖生产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推动养殖业从过去的浅海港湾向深海拓展。

小小的鱼苗,为现代化海洋牧场提供了保障,也搅“活”了镇村经济的一池春水,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养殖致富的重要产业。接下来,我市将紧紧抓住渔业“芯片”这个核心,通过产业园为期2年的建设,力争建成要素资源集聚度高、技术创新能力强、成果转化率高、产业融合度深、服务水平高、产业整体效益好的海水种苗产业园,服务周边沿海地区,推动广东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谋好篇、布好局。

广东阳江发布编辑部出品

来源 | 阳江日报(记者/陈思捷)

图片 | 李向东

编辑 | 周雅

校对|颜振勇

审核 | 张健青

终审 | 黄庆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