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晚,在高州市梓园文化艺术村内,一场热闹非凡的艺术沙龙正在进行。画家谭世雄轻挥手中的毛笔,墨色晕染纸面。不一会儿,一朵朵婀娜多姿的牡丹花跃然纸上。另一边,省级八音锣鼓非遗传承人林继衡拉着伙伴随意而坐,兴至而歌,丝竹之声在屋内飘荡。人们挥毫落墨、赏字、评画。
画家在户外写生。通讯员供图
艺术沙龙由高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每月举办一次,面向所有市民开放。艺术爱好者借此机会一月一聚,分享着绘画、书法带来的乐趣。高州市内,除艺术沙龙外,集体写生、书画展览、艺术讲座等各类文艺活动亦在如火如荼开展。
在高州,借着各类文艺书画活动,越来越多的青年画家及美术爱好者涌现。他们通过绘画、教学等实践,记录高州市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带孩子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营造集体创作氛围
20世纪50至70年代,高州市美术创作氛围浓厚,著名艺术家张宗俊开办“农民版画讲习班”,培养招收学员300多人次。彼时,从田间地头到四时风光,各类题材皆可诱发画家创作灵感,随后涌现了卢西林、黄河清、谭耀华等一批优秀画家,高州也获得“版画之乡”的美誉。
吴峰风在艺术沙龙上点评画作。李达 摄
“如果光靠自己在高州摸索,提升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无论是绘画技术还是认知都有可能陷入一种闭塞的状态。”高州市第三中学美术教师吴一波说。他认为与大家一起作画、听讲座,能够让大家互相学习,提升绘画技巧。
“写生能让大家走进基层,走进乡村,去发现自己身边的美。”高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吴树龙说。十多年前,吴树龙和好友便有了相约写生的习惯。他们常常在户外支起画板,或是对着自然景观刻画花鸟虫鱼,或是对着城市建筑捕捉人文风貌,找准角度便开始作画。画后互评成了大家沟通思路、取长补短的重要环节。后来,这群青年画家自发组织了高州写生学会,写生队伍从原来的三五人,扩大到如今微信群中的300多人。
人们在围观画家作画。李达 摄
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年4月,高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成立,汇集了一批对绘画书法感兴趣,富有创作热情的青年画家与爱好者。“要想带动一个地区的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充分发掘地方艺术特色,仅靠单干肯定是不行的,而是要培育新生力量,形成创作热潮。”吴树龙说。
现今高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共有会员68人,其中成员包括高州各学校美术教师等青年画家及美术爱好者。通过举办艺术沙龙、画展、写生等各类活动,激发画家的创作热情,进而营造高州本土文化创作热潮。今年4月,协会举行的一场写生活动,便吸引了近百人走进观山寺等地,用画笔探寻高州古今发展变化。
聚焦高州乡土文化
曹江关塘向来以仙桃芒果闻名,村中多棵果树有百年树龄。在梓园文化艺术村展厅中,挂着画家陈亮的一幅画。画中古老的芒果树郁郁葱葱,现代建筑在黄绿相间的芒果树中穿插分布。自然与城市的关系、乡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交融在画中呈现。
吴树龙在长坡旧城写生。通讯员供图
绘画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与发扬,首先体现在题材上。除了在冼夫人故里写生探寻好心文化,在罗传经故居绘画传递爱国精神,画家们到过的写生地点还有大唐荔乡、仙人洞、平云山、冼太庙等等。对同一事物,不同画家的呈现各有特点。光荔枝画法便各式各样,有的在树上硕果累累,有的在筐中表现丰收盛况,有的被剥开展现甜美可口。画家们通过一幅幅油画、水彩、水墨画,勾勒出高州乡土的不同轮廓。
“要发扬乡土文化,光抓住绘画题材还不行,更要把握时代特征,将题材与时代结合的风貌画出来。”吴树龙说。近日,在高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协办的一场活动中,30位画家对着红荔阁、贡园取景创作,用画笔描绘美丽乡村。该活动还计划用半年时间深入20个茂名乡村采风写生,通过画册、画展,让市民感受乡村建设带来的新发展与新变化。
画家在交流画作。通讯员供图
绘画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美术学副教授吴峰风看来,要将高州乡土文化用绘画发扬好,还需要在技术上取得创新与突破。“绘画是有选择和把控的,画家通过对画幅、景物大小等的计算,可以精准地将内容、符号、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这些技艺传递乡土文化的精神风貌才是重要的,因此便对画家的技术提出了要求。”吴峰风说。
除了举办写生活动外,高州市频繁举办的各类名师讲座、画展,不仅为青年画家们更好地呈现了高州风貌,而且让青年画家们得到了知识积累、技术提高的机会。
声音
如何促进乡村美育发展?
高州市第三中学美术教师吴一波:
将“乡村”作为创作对象
大家常说的一句话便是:“世界上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绘画绝不是对景色、人物一比一地复制粘贴,而是画家有选择、有自主意识去美化呈现的结果。
千年古郡高州有许多历史人文景观的美是值得被发掘的。学生对高州景观较为熟悉,更容易形成共鸣。在课堂上将高州风貌作为对象,带着学生去鉴赏写生过程中乡土景观的美。这既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向学生分享欣赏景物的不同视角。
小朋友画的老虎。通讯员供图
高州市高文小学语文教师苏桂梅:
贯通课堂,文画相长
语文教学与绘画有很多结合方式。低年级的小朋友可能难以理解古诗词想表达的意境与情感。
而大家常说诗画不分家,在教授学生古诗词时便能采取诗文与图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黑板上用粉笔作画,勾勒出古诗词中描绘的景象。这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同时又让抽象的文字变得具象起来,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日照香炉生紫烟”“低头思故乡”等诗句想要表达的意境与情感。
小朋友在挥毫作画。通讯员供图
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美术教师江雪群:
美术是一门实用课
美术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美术形式的教学,让学生体验何为美,通过观察发现美,通过动手表现美创造美,最后提高审美能力并享受美。美术除了可以带给人专注和解压、放松等益处,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通过灵活设置课堂练习,比如用超轻黏土做《百家姓》,机理拓印《校园一角》,简单完成摆盘设计……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觉得美术一点也不难。
9月15日《南方日报·电白视窗》四版报道。
南方+见习记者 许程浩
通讯员 卢锦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