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全国人大代表,一起看佛山科创实力

南方+ 记者

如何强化科技创新的教育和人才支撑,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9月12日-13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省内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赴佛山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走访季华实验室、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在佛山调研。龙西男 摄

全国人大代表在佛山调研。龙西男 摄

在伊之密股份有限公司五沙数字化工厂,调研组深刻感受到高端制造业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气象;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发展的职教水平让调研组眼前一亮……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近年来,佛山锚定“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教育和人才支撑科技创新,加快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在13日的座谈会上,佛山市副市长文曦从科技人才培养和发展机制、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大湾区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向全国人大代表调研组详细介绍佛山的工作情况。

每年9月27日是“佛山市人才日”,佛山也成了全省首个以地方立法设立“人才日”的地级市,对人才的重视不言而喻。同时,佛山市也在积极申报国家第二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助力佛山优质人才资源扩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佛山市人才资源总量超240万人,其中领军人才414名,博士人才近7000名、技能人才达125万名。

去年,佛山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共114家,其中国家级25家。佛山还全力打造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目前,全市共155家企业纳入了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名单,建成了一批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各具特色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佛山正促进大湾区科技交流合作和人才互认互通,不仅推动本地教育机构和港澳高校合作培养人才,也不断促进粤港澳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交流,支持港澳居民来佛山就业创业。与此同时,佛山积极拓宽海外引才渠道,优化国际人才服务效能。

尽管在上述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但佛山依然存在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创新机构之间合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文曦表示,希望省支持佛山申报国家第二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议完善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建设保障机制,从而充分调动企业、高校、实验室等各方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撰文 龙西男 王蓓蓓

无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