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千万工程”,清新石潭奋力做优做强“农业强镇”

南方+ 记者

9月14日记者从清新区石潭镇获悉,今年以来,该镇锚定建设“农业强镇”目标,聚焦“农文旅”融合,做优做强“农业强镇”,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奋力将高质量发展“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为不断丰富“四个清新”建设生动实践贡献石潭力量。

2

坚持产业先行,奏响产业兴旺“发展曲”

产业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富民之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发展。

石潭镇坚持产业先行,一方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建设省级丝苗米产业园跨县集群基地为契机,打造石潭镇域现代农业产业园,延伸产业链,培育壮大丝苗米、蒲坑茶、夏威夷坚果、腐竹、竹制品、山地特色蔬菜等适合本地的特色经济产业。另一方面按期推进重点项目,当前大智生态农业公司、汇丰生态蔬菜基地、清新水泥二期项目、农光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石潭镇亿丰石粉厂改扩建项目等已投产见效。美丽圩镇沿线道路、排水、微改造工程全面铺开。“农村村内道路”“三线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坐落在石潭镇的广东省规模最大的丝苗米智能育秧中心。

同时,石潭镇贯彻落实“大招商”机制,成立“百千万工程”招商引资专班,镇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赴东莞、深圳“登门招商”。在此基础上,推动营商环境全覆盖,设立镇政务服务中心为企业服务中心,22个村(居)设立企业便民服务点,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企业联系走访,切实做好镇域内企业要素保障和帮办服务工作,主动为企业争取政策,协调解决申请建设用地指标、用工、融资等方面的实际难题,推进企业降本减负,助推企业健康平稳运行。

石潭镇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赴东莞“登门招商”。

2

坚持特色发展,唱好经济发展“主题曲”

实施“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着眼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部署。

当前,石潭镇正立足生态、区位、空间优势,把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释放镇村发展潜能的“突破口”“主抓手”,通过挖潜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精准匹配服务等多措并举,推动形成乡村产业“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土地高效利用种植新模式成效初显。大洛村大力发展向日葵和粮食种植业,积极探索“粮花轮作”新种植模式,打好“时间差”最大化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率。联滘村完成整合整治土地1000多亩,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发展特色“稻果蔬”种植业,“美林新地”项目丝苗米和谷原五色水稻种植面积约1000亩,种植无花果48亩、番石榴125亩、香瓜68亩、山苏20亩。西安村整合土地600余亩大力发展供湾区精品蔬菜,借助清远海关对石潭的帮扶力量,推动“山货出海”。

——重点打造“一村一品”蒲坑茶。持续深化蒲坑、联合、格水、石湖等村蒲坑茶产业“一村一品”项目建设。蒲坑村因地制宜升级改造旧蒲坑茶厂,盘活利用闲置蒲坑小学改建成石潭蒲坑茶“产学研”一体基地。探索蒲坑茶速冲产品、茶叶包装设计升级等产业发展,筹建蒲坑茶仓储中心、苗圃种植基地和茶文化展示馆。

石潭镇蒲坑茶在展会亮相。

——深掘石潭坚果广阔“钱”景。近年来,石潭夏威夷坚果在白湾、中所等村进行扩种,现全镇种植面积达2000亩。坚果作为白湾片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钱”景广阔,目前年产值达660万元,明年计划新增种植面积5000-10000亩。格水村引入社会资金1000万元,利用撤并的校舍筹建坚果研发中心、深加工基地、农旅产学研中心等,打造广东最大坚果产业基地。

2

坚持统筹推进,唱好城乡融合发展“协奏曲”

完成中小学撤并教学,便民升级路及环山采茶道工程正式启动,农村集中供水管网建设加快推进……眼下,石潭镇奏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协奏曲”,聚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新突破。

石潭镇坚持“一张图”谋规划,“一盘棋”抓建设,驱动城乡双向奔赴。

改造一新的石潭圩镇街道。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石潭镇推进升级镇政务服务中心为便民服务中心,“一河两岸四桥”加装灯带,G107石潭段沿线加装了224盏太阳能路灯。府前路、志诚电子厂左侧等安装20个共享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圩镇范围主干公路进行了“白改黑”,乡村振兴5G电商交易物流园正常运行,启动美丽圩镇客厅建设,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创新中心投入使用,打造完善的服务圈、便捷的生活圈、兴旺的商业圈,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自启动示范带建设以来,该镇通过实施镇容村貌净化提升、“四小园”建设及新建翻新公交候车亭工程等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扮靓了乡村“颜值”,提升了乡村“气质”。圩镇沿线道路、联滘村、大洛村、西安村、格水村、蒲坑村等前后变化明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为了让文明新风进一步充盈乡村田野,石潭镇推动村规民约修订完善,不断提高城乡文明水平;整治“两违”和“三线杂乱”等乱象,拉紧法治高压线;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城乡垃圾处理等管理制度,让石潭镇的天更蓝、水更清。

石潭镇还加大“源头活水”的引入力度,持续强化项目资金要素保障。主动争取乡村振兴专项债券资金、涉农资金开展镇域发展项目,构建“信用+产业”集体授信制度,支持当地产业突破融资瓶颈,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推动石潭镇本土特色产业发展。今年以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清远市清新区分公司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清远市清新区支行分别向石潭镇、蒲坑村进行集中授信,给予石潭镇5亿元、蒲坑村2000万元的授信额度,切实为当地蒲坑茶等特色产业注入金融帮扶力量。

金融机构向石潭镇、蒲坑村进行信用授信。

下一步,石潭镇将继续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建设“农业强镇”为目标,依托稻、茶、果三大产业为核心,以“5+1+1+1”为抓手,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出新出彩。

南方+记者 江绮雯 贺欢

通讯员 韦春苗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林伟杰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