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母胎医学研究所朱元方、陈晓燕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汉杰课题组等单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上联合发表题为“An immune cell atlas reveals the dynamics of human macrophage specification during prenatal development”的文章。
《Cell》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最有名望的学术期刊之一,与《Nature》、《Science》并列为全球三大顶尖学术期刊。研究团队通过对人类免疫系统发育图谱的绘制,探究了巨噬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扮演的新的重要角色。
据了解,巨噬细胞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各个组织,能够吞噬和杀灭胞内寄生虫、细菌、肿瘤细胞以及自身衰老和异常的细胞,在机体的免疫防御和稳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巨噬细胞有较强的组织特异性,比如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肝脏中的枯否细胞等。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小胶质细胞是大脑和脊髓中固有的巨噬细胞,不会出现在其他身体组织中。然而,研究人员在多个外周组织(表皮、睾丸和心脏)中发现了一类细胞,它们与大脑和脊髓中的小胶质细胞在形态以及基因表达谱上非常相似。研究人员将这些细胞称为“类”小胶质细胞。
有趣的是,“类”小胶质细胞在胎儿皮肤中各个部位的分布并不均匀。它们在腹部和四肢较少,但在背部分布密集。研究团队还发现,这些“类”小胶质细胞在神经嵴细胞转化为黑色素细胞的过程中了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这一发现也说明,这些外围器官中的细胞不仅上为了免疫防御,还可能在胚胎发育阶段的细胞分化中起到关键作用,这使大家对巨噬细胞的功能和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也为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索神秘的巨噬细胞及今后的临床应用做好了铺垫。
此外,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群特殊的巨噬细胞,它们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特点:表达促进血管生成的基因并且总是聚集在胎儿组织中的血管周围。科研人员通过进一步的实验验证了这群细胞能够促进血管生成,并将这群细胞命名为促血管生成巨噬细胞。
这个发现,证实了巨噬细胞对胎儿发育过程中的血管新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血管生长机制的揭秘,将有望为癌症的研究与治疗提供全新的突破口。同时,这个发现可能会引领大家进一步了解免疫系统如何与血管系统互动,为免疫治疗开辟新的道路。
在该项研究中,宝安妇幼母胎医学研究所朱元方博士为本文第一共同通讯作者,母胎医学研究所陈晓燕博士和王昊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母胎医学研究所宋卓博士、刘迎玉博士和王辉林博士为本研究工作的完成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母胎医学是当前国内外医学研究的最重要、最前沿的领域之一。2017年11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度合作,成立宝安区母胎医学研究所,近五年累计申请母胎医学领域相关国家级科研立项12项,发表SCI文章50余篇。
南方+记者 苏国锐
通讯员 曾静娴 周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