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创新获全球环境科学家大会论坛嘉宾点赞

南方+ 记者

9月7日,全球环境科学家大会暨第七次全球环境展望第二次作者研讨会主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位代表参与,共谋全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计。

大会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联合主办。大会根据不同主题,设置主论坛、4个平行对话论坛和4场平行分论坛,其中水环境与水资源分论坛由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信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现场

在水环境与水资源、能源可持续发展等分论坛,现场围绕水环境治理可持续性、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企业创新路径选择及能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展开交流与对话,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创新获论坛嘉宾关注点赞。出席论坛的广东代表热烈期待2024年度大会落户广东,向世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发出“广东声音”。

茅洲河流域治理

释放土地效益超1200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水环境与水资源分论坛,深圳茅洲河流域治理的成功案例,引起嘉宾热议点赞。

“2015年前,茅洲河连续9次水质考核倒数第一。深圳前后用了5年多时间,将茅洲河从原来的劣Ⅴ类黑臭变成全流域水清岸绿,被誉为深圳另一条‘母亲河’。”中电建华东院生态分院副院长唐颖栋介绍说。

“茅洲河治理成功最关键的经验是高位推动。”唐颖栋强调,茅洲河治理创新采用了“地方政府+大型央企”的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坚持“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完成综合整治、正本清源、全面消黑等攻坚任务,最终得到有效治理。

随着茅洲河流域成功整治,原来住在宝安中心区甚至南山区的外聘专家、技术工人,包括深圳皮划艇训练中心,全部又搬回来了。“据测算,茅洲河流域治理后,流域两边的土地增值已远超1200亿元人民币。”唐颖栋表示。

EOD模式正为

广东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新思路

以生态环境治理为导向的开发模式(EOD)备受水环境与水资源分论坛关注热议,多位嘉宾不约而同谈及这个话题。

“项目建成前,由于练江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许多中小型印染企业迫于环保压力,处于停工停产的边缘。”中信环境技术公司副总裁罗伟在论坛上分享了汕头潮南EOD模式,他介绍:“我们投资建设运营了潮南纺织印染循环经济产业园,推动企业入园集中生产、集中治污,确保没有一滴印染废水流入练江;通过环保设施运营和热电联供,最大限度降低入园企业的能源和环保成本,促进了练江水质恢复和流域生态保护,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广东EOD模式的探索脚步,已随环境治理的重心转变,逐步转向农村。

当前,广东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提出全省农村污水治理“双80”目标(农污治理率80%、农污设施正常运行率80%)。为解决农村环境治理资金问题,广东率先推动EOD模式进入农村,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污水治理、鱼塘养殖尾水治理等多个领域,推动公益性生态环境治理与关联产业开发项目有效融合,实现产业收益有效反哺环境治理。

今年,广东持续推进省级EOD试点,推动一批实施基础好、环境效益显著的重点项目先行落地,并从省级试点项目中推荐优质项目组织申报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为EOD模式进农村提供了政策支持。

“高质量发展首先体现在如何少花钱多办事,真正解决问题”。作为本次大会水环境与水资源分论坛承办方,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建宁分享了企业参与践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探索和创新。

“第一个创新,是我们参与建设的广东省广宁县农村污水整县打包项目,采取因地制宜、经济适用、高效便利的污水处理先进技术和设施,仅用100天完成300个自然村农污治理,建设周期从2年缩短至100天,投资成本从1.5亿降低到8000万左右,真正做到了又好又快又省

“第二个创新,是我们和南方电网在广东省阳春市探索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养殖尾水治理+新能源产业’一体化的农污治理EOD创新模式。”曾建宁介绍说,农村环境治理任务艰巨,要解决这些问题,一靠技术,二靠模式,三靠资金。阳春市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将新能源产业,包括光伏产业、光储充一体化、分散式风电等,与农村污水治理和养殖尾水治理相结合,采取整县打包的EPC(O)模式,由专业公司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维,形成产业收益有效反哺环境治理的闭环。

“这个模式不用政府掏钱,具有实操性,落地效率高,我们已经和南方电网下属专业公司成立联合工作组开展落地调,力争在阳江市打造EOD进农村的广东样板和全国示范。”曾建宁详细介绍了实施路径:县里拿出足够面积的农村鱼塘,引入鱼光互补关联产业,由央国企做光伏和新能源产业投资,用产业投资的有效收益反哺环境治理投入,同时解决运维费用问题,还可适当反哺当地村民。

与会论坛嘉宾就此深入研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董战峰认为,广东推动EOD进农村的创新探索,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和落地前景。

董战峰表示,“我们作为国家生态环境政策与管理研究的主管机构,将全力配合生态环境部,帮助广东省阳江市推进EOD的落地创新。我们还计划与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合作,共同在广东开展EOD公益培训,提升广东各地干部对EOD模式的理解与运用”。

据了解,EOD公益培训将以国家政策为指引,以县域为重点,以落地为关键,内容覆盖新能源、新型储能、元宇宙、预制菜、现代农业、矿山修复等多个产业领域,以及各种金融工具在EOD模式中的运用。

新型储能产业

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广东智慧

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储能产业,是打造绿色低碳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会上,能源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嘉宾就此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论坛上指出:能源体系要安全可靠,又要经济可行,又要绿色低碳,这三者同时具备几乎不可能,这个问题也常被称为“不可能三角”。“碳达峰”“碳中和呼唤的新型能源系统必须逐步做到满足这三个目标,使之成为“可能三角”,这样才会成为高质量的能源系统。

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是推动能源革命的“关键一招”。2023年,广东先后发布系列政策,大力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提出把新型储能产业打造为万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广东建设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

——出台《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新型储能产业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由南方电网公司发起组建了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出台《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积极拓展新型储能多元化应用场景,推进“新能源+储能”建设,规划引导独立储能合理布局,鼓励用户侧储能发展。

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能否破解能源体系“不可能三角”,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广东智慧,值得期待。

南方+记者 张子俊

通讯员 曾晓平

编辑 冯颖妍 周煦钊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