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岗好人|伊俊宏:“校长妈妈”带超万名脱贫村孩子逐梦

南方+ 记者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

二十七年,她从东北来到深圳,一直在职业教育的路上深耕,从深圳市工业行业培训中心的校长到携创高级技工学校的校长,累计输送3万余名有一技之长的专项人才;

十八年,她坚持技能扶贫,对口帮扶贫困地区超16000名贫困家庭孩子,为他们种下一颗奋斗的种子,铺就技能成才路。

今年,2023年度“感动龙岗十大人物”名单揭晓,深圳市携创高级技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伊俊宏位列其中。在此之前,伊俊宏还获评了2022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

 嘉宾主持白岩松采访“深圳十佳爱心人物”代表深圳市携创高级技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伊俊宏。

嘉宾主持白岩松采访“深圳十佳爱心人物”代表深圳市携创高级技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伊俊宏。

塘坑水库旁,携创高技的校园草木葳蕤,教室传出琅琅读书声,实训室里键盘悦耳的敲打声,操场上奔跑的学子英姿飒爽,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黄炎培老先生的这句话,印刻在深圳市携创高级技工学校的大门上。这句话也是伊俊宏坚持技能扶贫、坚守职业教育的初心。

伊俊宏获评第十届感动龙岗人物

伊俊宏获评第十届感动龙岗人物

从东北到深圳

职教事业一干便是27年

2003年11月,伊俊宏第一次来到深圳。这一次来深,改变了伊俊宏的人生轨迹。

当时伊俊宏还在东北老家一所公办中职学校做老师,带着一批学生来带到深圳华侨城实习。

当时的东北已是冰天雪地,而深圳仍是满眼的绿色,城市温暖的气候和宜人的环境,给伊俊宏留下了深刻印象。

“可以说,在深圳的8个月改变了我的命运,回去后因为种种原因我就决定辞职来深圳了。”2004年,伊俊宏入职了深圳市工业行业培训中心,给学生做短期培训,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

彼时,伊俊宏发现深圳的技能培训市场很大,深圳各行业企业快速发展,急缺中高级技能人才,尤其是生产型的企业迫切地需要电子电工、包装印刷技术等技术工人,每年培训中心的培训人次达2万人左右。

然而,参加技能培训学生只能考取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为了解决学生的学历问题,伊俊宏向董事会建议创办一所全日制学校,深圳市携创技工学校(简称:深圳携创)应运而生。

2008年,伊俊宏带着20多人来到横岗街道申办了深圳市携创技工学校。携创技工学校的原址是位于塘坑社区的一所中学,伊俊宏带着创校团队,在沿用原校舍的基础上开启了办学之路。

随后,携创技工学校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创校短短三年,该校在校人数即突破6000人,15年来开创了多项“第一次”——深圳市第一所民办高级技工学校、第一所升级为省重点、国家重点的民办技工学校、全市技工院校中第一个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成绩。

创立15年来,携创高级技工学校的校园更大了。

校园建筑面积由1.1万平方米扩建至11万平方米;队伍更壮大了,教职团队由30人发展到400余人,招生从第一届680人到今年在校生已突破7000人,今年秋季开学后在校生超过8000人。

自1996年大学毕业以来,伊俊宏在职业教育这一行已深耕27年。

回想起当时创校办学,伊俊宏深有感触,“没人告诉过我怎么当校长,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参考,一路以来和我的团队一同不断学习,请教有经验的老校长,在摸爬滚打中总结摸索办学经验。”

“校长妈妈”

助贫困家庭子女走上技能成才路

在校园里,伊俊宏常常被人称作“校长妈妈”。这个名字背后,牵出的是一个技能成才脱贫的故事。

2021年10月,伊俊宏和横岗街道经济服务办在广西靖西龙林镇招生时,见到了一位17岁辍学在家的男生。这个男孩家中的妹妹还在读初中,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父亲也只能种点庄稼维持生活,家庭条件十分困难。

“现在有一个来深圳读书学技术的机会,你的学费我都帮你解决,你愿意吗?”伊俊宏问。这个看起来安静胆怯的男生顿时犹豫了。

经过伊俊宏和村支书等人一劝再劝,反复做工作,在村支书的路费“赞助”下,伊俊宏终于在携创的校园里见到了他。

加上联系方式后,伊俊宏发现他的微信名叫“害怕”。这位来自贫困山区的男生从未出过老家,面对外面的世界,他只有害怕。

伊俊宏当时内心触动,她看着男生的眼睛说:“孩子,把微信名改成自己的大名,看到校长就不用再害怕,携创就是你的家,到了携创你就把我当妈妈。”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位第一次进城的男孩,在深圳的学习生活被安排得十分充实。

他进入了携创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寒假到海信电子去实习。期间,伊俊宏和他保持着交流和沟通,鼓励他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情。

2022年春节放假前,结束实习的男生揣着自己勤工俭学赚到的3700元兴奋不已。这是他人生第一次挣到这么多钱。他向伊俊宏讲述着自己用钱计划:“一部分给妈妈看病,帮爸爸买一台电动车,还要妹妹留一些生活费。”

这一次,男孩用自己学到的技能给家人改善生活,他也下定决心开学后再继续回来上学。如今,男孩已在东莞惠伦晶体实习,毕业后将直接入职。

看到一批批走出大山孩子们不再“害怕”,向阳而生、自信成长。有的在深圳开启了踏实学习的新生活,有的毕业后通过就业慢慢带着家庭逐渐走出困境。这些都是伊俊宏18年来坚守始终践行教育帮扶初心的力量之源。

一技在身,改变贫困家庭的命运。像这位男孩一样用技能改变人生、成就梦想的例子还有很多。

2005年,在深圳市对口办的支持下,伊俊宏带着团队开始承接深圳对口帮扶地区技能扶贫项目,一步一步搭起东西协作的桥梁和纽带。

在她的推动下,深圳携创高技学校承接了国务院扶贫办“深黔、深桂、深汕雨露直通车”项目,定向招收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来深就读,通过“免费入学、工学交替”实现技能帮扶、就业脱贫,点亮了一批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梦想。

自2005年起,携创学校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及“两后生”16466人,并帮助学生学有所成并在深成功就业,成为全国唯一的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东西扶贫协人力资源建设基地”“全国贫困地区劳务技能培训深圳基地”的技工院校,该学校先后荣获“粤桂扶贫协作先进单位”、巴马瑶族自治县“2019年度全县脱贫攻坚特殊贡献奖”。

18年间,伊俊宏身体力行捐资助学,还带着老师前往贫困地区招生,先后走访了粤、桂、黔等共计8省40余个国定贫困县。

伊俊宏本人也获评"全县脱贫攻坚社会帮扶先进个人"、深圳第十九届关爱行动获评"十佳爱心人物"、广东省第二季度敬业奉献类"广东好人"等荣誉称号。

 伊俊宏荣获“感动深圳”十大人物

伊俊宏荣获“感动深圳”十大人物

“高质量发展,高技术人才永远是刚需”

职业教育,就是解决就业的教育。技工教育一定要服务地方经济,要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

在伊俊宏看来,深圳携创高技的办学目标很明确,就是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解决企业的用人和就业。

深圳携创高技充分发挥民办技工学校机制灵活的制度优势,秉承"以服务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的办学宗旨,学校坚持产教融合发展路径,采用校企“双导师制”,工学一体开展学徒培养,实现“入学即就业,招生即招工”的目标,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校企合作是深圳携创高技办学的一大特色。

例如,该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便联合龙岗区外资企业麦克维尔联合招生,学生入学时由企业和学校一同面试,入学第二年便到企业实习;电商专业学生入学后可以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龙岗华南城,体验跨境电商实战和阿里巴巴的线上运营;学校还和比亚迪合作的汽修专业,与华为合作的物联网专业,和京东合作电子商务专业,与横岗本地企业合作眼镜的设计研发和制造课程。

在开设专业上,深圳携创高技紧跟深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需求。目前,携创学校有文化创意学院、智能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开设了人工智能、创意设计、新能源汽车等19个专业,紧密契合深圳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简称“20+8”产业集群);

以物联网专业为例,得益于学校2015年前瞻性地开设了物联网专业,如今华为的物联网学院落户在这里,专门为华为以及生态企业培育技术工人。

再比如,围绕“一老一小”群体,学校开设了幼儿教育和养老护理专业,和普惠制的托育园合作培养面向0-3岁儿童的保育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已是第三年招生,每年都满额招生;结合电商直播“带货”的发展趋势,新媒体数字艺术专业开设了短视频制作和营销课程。

伊俊宏表示,在深圳做职业教育的一大优势就是企业数量多、发展空间大,为学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造了天然的土壤

当前,数字化“无人工厂”的到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怎样培养出适应新的工业时代的技能人才?对此,伊俊宏坚定地认为,“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对高技能人才要求更高、需求更大。高技能人才永远是刚需。”

在深圳,职业技能人才如何在找到属于自己一片天地?伊俊宏表示,深圳已出台“鹏城工匠”等政策,未来期待更多的人才政策向高技能人才倾向。

 学生写给伊俊宏的信

学生写给伊俊宏的信

做校长多年,伊俊宏与历届毕业生依然保持着联系,一直以来,她寄语和鼓励着学生:要戒除浮躁,静下心来,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地走好技能成才这条路

【采写】南方+记者 刘越亚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 文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