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长出深海鱼虾!一湛江人在新疆养海鲜,火了!

遂溪政法
+订阅

最近

新疆“海鲜”火了!

各大媒体纷纷报道

↓↓↓

#新疆欢迎大家来吃海鲜#

等话题登上热搜

网友们甚至开起了玩笑

“新疆产的海鲜是不是应该叫‘新鲜’?”

↓↓↓

近日

在地处内陆

被称作“离海最远的地方”——

新疆

迎来了“海鲜”大丰收

很多人有疑问:

内陆没有“海”,如何养“海鲜”?

蔡柱南告诉记者

将盐碱水还原成人工海水是关键。

盐碱地养海鲜

这个湛江人有办法

蔡柱南来自广东湛江

是新疆时时鲜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27年的养殖经验告诉他

需要找到新的养殖模式

为寻找答案

他一路从沿海走到青海

最后来到新疆的第三师

而这里亿万年前也是浩瀚海洋

9月5日

新疆第三师在晚上9点半才日落

在这里昼长将达到13个小时

他说

日照时间长最有利于海鱼生长

蔡柱南每天的工作重点

就是检查新疆三师红旗农场

3000亩鱼塘的情况

帕米尔高原的冰川广布地势变化大,东部地势低洼,周边地下盐碱水不断汇集,水中含盐碱量大,pH值普遍在8以上。大量的盐碱水侵犯土壤,让土地变成“地球之癣”,而对着一望无际的滩地,蔡柱南却看到了希望。

该农场坐拥着丰富的盐碱水资源

且日照时间长

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天然场所

蔡柱南团队采用盐碱水质综合改良调控技术,将当地盐碱水还原成与天然海水相似度达99%的人工海水,在沙漠边寻找到真正的海水养殖模式。如今团队已经有8项发明专利,3个养殖基地,总养殖面积达5500亩。养殖品种有包括青斑鱼、老虎斑、石斑鱼、青龙虾在内的十几种受市场欢迎的水产品种。

沙漠边的鱼池

200多吨海产品一抢而空

在沙漠的边缘

在粗犷的高山沟壑下

十几个对称分布的大型鱼塘

闪耀着金黄日光

数座恒温大棚尤其引人注目

每年500吨的海鲜产品

均出自这些“塞上海洋”

蔡柱南面对不断求货的客商

只能发朋友圈解释

从8月25日开始,今年200多吨的产品到年底前已经订购完了,如果有需求在一号基地投产后,可以释放一部分产能。

面对不断增加的订单

蔡柱南表示看到了新疆盐碱地

养殖海鱼的巨大潜能

当地需要进行技术革新

结合具体情况解决技术痛点

形成从饲料到培育养殖的全链条产业发展之路

让“新鲜”走出新疆

实现全国海鲜自由

在距离新疆2060公里外的

成都青石桥海鲜市场

来挑选海鲜的顾客围满了档口

记者随机询问几个顾客

他们都对“新鲜”产品抱有较高期待

青石桥海鲜市场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欢迎优质的新疆海鲜产品进入市场”

对于海鲜爱好者的期待

蔡柱南表示很高兴

目前我们的产能还只能涵盖新疆,但是我们的期望是让新疆实现海鲜自由,让全国实现海鲜自由,最后走出国门。

新疆海鲜背后的大棋局

“新鲜丰收的背后

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客观现实:

作为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

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

和6.9亿亩低洼盐碱水域

据统计

新疆地区、山东沿海、

东北松嫩平原、内蒙古河套地区

均有大量盐碱地

而这些未利用的盐碱地属于后备资源

是一笔沉睡的财富

是实现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

借用董宇辉的口吻

“新疆海鲜”的丰收盛况应该是

你背单词时,赛里木湖的高白鲑,正跃出水面;

你算数学时,塔克拉玛干的螃蟹,正肉质鲜美;

你晚自习时,阿拉尔天鹅湖中的南美白对虾,正雀跃欢腾。

当你为自己的味蕾努力奋斗时,那个你从未见过的新疆,那些你从未品味过的海鲜,正一步步向你走来。


转自:湛江日报,在此致谢!

内容来源:封面新闻,中国之声,广州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