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穿山甲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今天,在整理惠东乌禽嶂红外相机时,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中华穿山甲频频“亮相”。
惠东县自然生态保护促进会副会长李成:“大家看现在我手机里面这段穿山甲的视频,就是在这个洞穴拍的。这也是我们最新回传的一段这个洞穴的中华穿山甲的视频。从最新的这段影像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只我们已经做了识别编号的一只穿山甲的个体。”
惠东县自然生态保护促进会副会长李成告诉记者,2023年1月至7月,在惠东宝口西枝江源头片区用于种群动态监测的10个公里网格内,红外相机共记录到中华穿山甲活动影像62次。
惠东县自然生态保护促进会副会长李成:“这是乌禽嶂的一个中华穿山甲的固定监测样点,这样的监测样点,在我们整个乌禽嶂是有5个的。这5个监测样点涵盖了10个公里网格。我们通过对2020年到2022年这前面三年的数据进行一个纵向的对比发现,我们中华穿山甲的相对多度它是逐年递增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中华穿山甲的野外种群是在逐步恢复当中。”
据了解,2018年12月31日,惠东首次在乌禽嶂拍摄到中华穿山甲。2021年至2022年,在原调查核心分布区域外围新发现5处中华穿山甲呈“家庭”式分布,有8处新鲜洞穴位于人行道或公路边,距离人类居住区直线距离最近仅300米。
惠东宝口巡护队队员徐尚绿:“我们村民对中华穿山甲的保护意识提高了很多。有一次那个村民在山沟里面,看到了一条中华穿山甲掉下去了,他把中华穿山甲抱起来,然后打电话给我们巡护员,看到中华穿山甲没什么问题我们就放生了。”
自发现中华穿山甲种群以来,惠东在乌禽嶂地区成立了保护工作站,通过加大保护宣传、组建巡护队等措施,中华穿山甲栖息地质量不断向好,野外种群数量正在恢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