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广东医顺德妇女儿童医院研究成果在《Nature》旗下国际顶级期刊发表

顺德区妇幼保健院
+订阅

近日,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妇幼研究所范大华博士以第一兼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出版集团旗下的国际顶级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在线发表了题为“Nanomedicine in cancer therapy”的论文¹。该论文的影响因子达到39.3,是首篇以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为第一单位发表的影响因子突破30分的SCI论文。该论文在短时间内已被下载超过2700次,并被国际著名医学新闻网Medical News重点推荐²。

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呼吸研究所汪亚君教授,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永凯博士和曹美群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龚涛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基金号:81973185, 81872804, 82173758,和81770034)。

范大华博士(左一)与汪亚君博士(右一)正在进行科研项目指导

过去30年间,癌症纳米医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已开发出多种纳米载药系统,能有效地将治疗性核酸、化疗药物或免疫治疗药物递送至肿瘤组织。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5种纳米抗癌药物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另有80多种纳米抗癌药物正处于临床评估之中。然而,现有的临床纳米抗癌药物不具备主动分级靶向能力,这一缺陷不仅制约了纳米药物的疗效,还增强了药物的副作用。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肿瘤生物学和纳米-生物相互作用理解的不断加深,范大华博士研究团队及国际同行开发了一系列智能精确靶向纳米载药系统,这些载体通过对肿瘤组织、细胞和细胞器逐层特异靶向,将抗癌药物精确递送至肿瘤细胞内的药物作用靶点,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药物的脱靶效应和毒副作用。

该论文从全新角度阐释了纳米药物精确靶向肿瘤组织、肿瘤细胞和细胞器的策略,并重点论述了级联靶向技术在纳米药物突破多重生物屏障中的关键作用,为智能纳米抗癌药物的临床转化指明了新的方向。

内/外源性刺激触发的多重级联靶向纳米载药系统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该论文的发表,是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整体科研实力提升的一次重要体现,未来,在癌症纳米药物研究领域将会开出更多科研的“硕果”。医院将继续巩固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主动对接省、市、区创新战略,聚焦医学前沿领域,积极乘势而为,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为培养医学领域科技先进人才、国家战略人才储备后备力量,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创新力量。

作者介绍

范大华博士,第一兼通讯作者

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现为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妇幼研究所PI(主要研究者)。致力于癌症早期诊断 Marker 筛选、新型纳米靶向载药系统研发、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人社部面上项目、深圳市科创委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并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香港创新科技署创新及科技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等高水平杂志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并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

汪亚君博士,共同第一作者

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儿童呼吸疾病研究所副主任,长期从事哮喘与干细胞治疗研究,已经通过表观遗传修饰等方法,显著提高干细胞对哮喘的疗效。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研究论文2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8.886;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国际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累计获得国内经费380余万元, 国际经费9.9万英镑。2015年作为中方主持人与英国伦敦大学William Richardson 院士共同主持中-英国际合作交流项目;2016年受邀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进行学术报告;同年关于干细胞治疗相关的项目“Improving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adult stem cell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treatment” 在全球数百名竞争者中成为7%的入选者,获得牛顿国际基金的资助。

成立妇幼研究所 赋能科研攻关

2019年,在“政校合作”大背景下,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紧抓机遇,积极与广东医科大学学术资源对接,正式成立了妇幼研究所。研究所设立有不同领域的研究室,每一研究室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向,结合临床疾病和基础研究,助力疾病预防、疾病诊治、疾病机制的研究。研究所主要通过调查顺德地区妇女儿童出生缺陷和发育异常等疾病表型、病因及流行病学资料,建立顺德地区妇幼保健大数据;通过生物样本的检测,分析顺德地区遗传因素、母胎因素、暴露因素、生活习惯和社会行为与疾病的关系,为疾病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提升顺德地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妇幼研究所启用至今,人才引进及培养、科研成果等方面成果不断显现。在人才队伍方面,科研团队日益壮大,目前已建立了一支14人(包含副高以上人员4名,博士及博士后5人)的科研团队。同时,研究所也承担起院内科研人员的培养工作,为院内人才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平台、指导他们申报或参与各类的科研项目、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等支持。成立以来,通过人才的引进及内部培养结合,不仅提升了实验室的整体实力,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科研成果方面,妇幼研究所至今共发表了33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达150。实验室马国达研究员、汪亚君研究员、程一森博士等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经费支持101万元),并获得了3项专利授权。此外,马国达研究员在顺德区政府的支持下,开展出生缺陷防控高素质人才培养及临床罕见病相关位点检测研究。目前,已检测疑似罕见病例29例,发现3个与临床表现相关的罕见变异及78其它罕见变异,为提高临床罕见病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做出了有效贡献。

     参考链接: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3-01536-y

2.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30809/Nanotechnologys-triple-threat-Advancing-precision-cancer-treatment.aspx

3.https://www.sdfybj.com/index.php?ac=article&at=list&tid=77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