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野外首次惊现无斑点长颈鹿,或是白化病,容易被猛兽捕食

南方都市报
+订阅

一位摄影师近日在纳米比亚一个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拍摄到了一只无斑点的小长颈鹿与母亲并肩奔跑的画面。虽然首次在野外看到纯色的长颈鹿可能会令人兴奋,但专家警告说,没有花纹的长颈鹿会面临被猛兽捕食的危险。

据报道,每只长颈鹿身上的斑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使得捕食者难以锁定单一的猎物。长颈鹿皮毛上的斑点和花纹有助于它们在野外进行伪装,但这些斑纹通常也位于血管集中区域的顶部,这些血管可以让动物散热并控制体温。

虽然在不同物种中观察到斑点或条纹图案的颜色变化或改变很常见,但原因往往不明。

缺乏斑点是由于一种叫做“白化病”(leucism)的遗传病造成的,这种病会阻碍皮肤细胞产生色素。

长颈鹿对话基金会(GCF)联合创始人兼保护部主任朱利安博士(Dr Julian Fennessy)表示,没有斑点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或与图案相关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的隐性基因型造成的,但在没有详细基因分析的情况下,这些都只是猜测。

无斑长颈鹿是非洲仅存的约11.7万头长颈鹿之一,因为这种动物目前已在至少7个国家灭绝,仅存4个不同的物种。

GCF的执行董事兼联合创始人斯蒂芬妮(Stephanie Fennessy)表示,长颈鹿正处于困境之中,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我们的子孙长大后可能就无法在野外看到长颈鹿了。

在野外发现无斑长颈鹿之前,美国田纳西州利姆斯敦布赖茨动物园出生了一头无斑长颈鹿,取名为“Kipekee”,斯瓦希里语的意思是“独一无二”。

这头长颈鹿宝宝于7月31日出生时,身上没有任何同类特有的斑点或斑块,这让饲养员们大吃一惊。

动物园表示,野生长颈鹿种群正在悄无声息地走向灭绝,仅在过去三十年中,野生长颈鹿种群就减少了40%,园方希望Kipekee 的到来将有助于人们关注这一物种的困境。

文/南都记者 陈林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