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月,港人北上消费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频频登上热搜C位。来深吃饭、来深理发、来深看牙......成为不少港人周末必备的选项。除了购买力爆棚的中青年,还有另外一个群体颇为青睐深圳——正在或准备来大湾区内地养老的港人。
据悉,今年以来,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推出多项利好香港长者“北上养老”的政策举措,大湾区的一些养老机构迎来了港人预订和入住的小高峰。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的资料显示,目前约有8.5万名65岁或以上香港居民常年生活在广东省,10年间增加了85%。
北上养老是否真的“物美价廉”?港籍长者自己的评价如何?为了将来能北上养老,香港的年轻人、中年人又付出了哪些努力?
坐落在梧桐山脚下的香港赛马会深圳复康会颐康院采用“飞地模式”,直接为港籍老人北上养老建了一处背山望海的场所。据公开资料显示,颐康院该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斥资八千多万、具备50年复康经验的香港复康会筹建,距离沙头角仅需15分钟车程,是国内首间通过香港老年学会“香港安老院舍评审计划”的院舍,并已纳入香港特区政府“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政府买位)单位。
据悉,“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简称“广东计划”)于2014年6月开始试行,如今已走过了8个年头。从2023年2月1日起,香港公共福利金计划下的广东计划设有高龄津贴及长者生活津贴,为选择移居广东省的合资格香港居民,每月提供1570港元高龄津贴和4060港元长者生活津贴。
▲“广东计划”官网
正在香港轮候养老宿位的老人,可以选择入住由香港非政府机构在深圳和肇庆营办的两间养老院,其中香港赛马会深圳复康会颐康院便是其中一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127名香港长者使用该服务。据相关媒体报道,不少港籍老人称赞这里“空间大”“环境好”“生活方便”。南方+查阅地图app,可以看到,饭堂的菜单也贴心地使用了繁体字,菜品也十分丰富。
还有一些港籍老人选择入住深圳本土养老机构。南方+近日探访位于盐田沙头角的国寿·盐田区悦享中心,这是一家普惠型养老机构,笔者了解到这里便有两位港籍老人入住,其中一位87岁,一位90岁,均属于高龄老人。谈到入住深圳养老机构的理由,负责人梁金娥介绍说,两位长者的子女都认为深圳养老机构环境宽敞、设施新且价格便宜。“其中一位长者此前同儿子住在香港居家养老,由于空间逼仄,生活并不方便,后来了解到我们养老中心,便由居住在盐田的女儿陪同办理了入住”。据了解,该长者提前在深圳缴纳社保,在深圳看病也非常方便。
▲国寿·盐田区悦享中心公共区域的益智玩具
国寿·盐田区悦享中心面积不大,内里却分外温馨。可以看到,养老中心分为单人间、双人间、四人间不同户型,入住长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我们这里的房间都是按照住宅的卧室去设计的,尽可能还原居家的感觉,从房间看出去还可以看到身后小区花园里孩子在玩耍,老人很喜欢这种有生活感的热闹”,梁金娥表示。
▲卧室可以看到窗外孩子奔跑
▲长者正在用餐
公共空间则都设计成了文化娱乐活动中心,有乐高、益智玩具、动感单车等,平时养老中心还会组织老人在空中花园种菜,南方+看到,不少花盆里的蔬果已经开始迎来丰收。“我们每天都有活动时间,会带着老人做操、唱歌、做手工,两位港籍老人也融入得非常好”。
▲长者们的手工作品
▲公共活动空间
▲长者们的共享菜园
而位于宝安区的前海人寿幸福之家深圳康养社区则受到更多港籍长者的青睐,据悉,这里的40平米的一房一厅每月价格为11000元,包含房费、清洁费、活动费,餐费和护理费另付,房间内还可以设置一张陪护床,供家人探视居住。不少港籍老人认为,这里的价格远低于香港养老机构,如若领取到港府“广东计划”补贴,性价比则远高于香港。“这里离深圳湾口岸比较近,而且娱乐项目丰富多彩,长者可以在这里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负责人介绍说。
▲前海人寿幸福之家深圳康养社区文体活动丰富
▲前海人寿幸福之家深圳康养社区文体活动丰富
实际上,养老院覆盖的多是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还有更多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选择以买房常驻深圳的形式自行养老,享受退休生活。
一方面,无论是房价还是生活成本,深圳都低于香港;另一方面,港深一衣带水,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文化心理都更加贴近。
加之近年来不断出台对港澳居民赴深购房的优惠政策,更使得来深圳买房养老受到港籍人士的欢迎。
据媒体报道,2023年7月,香港工联会大湾区社会服务社、工联会康龄服务社发布的《香港长者跨境养老意愿与需求调查》显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受访者会愿意选择前往大湾区内地城市养老,或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受访者有更多的选择,作为未来合适养老安排或当下养老的安排。具体到比例,超过八成受访者(1761人)愿意前往大湾区内地城市长期居住或安老,当中以61至75岁的的乐龄人士接受程度最高,占比63%(1119人),其中近四成人 (711人)在香港居住在自置私人楼宇及自置居屋。
2019年深圳就开放了港澳居民来内地购房的限制,而根据《深圳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办法》,今年8月1日起,只要在深圳缴纳社保满5年,香港居民也可以参与购买共有产权房,价格仅为市场价的一半,并可以持有50%产权。
近日,深圳继续出台政策,“目前深圳市非住宅类的商业办公物业、商务公寓等,对港澳居民是放开了。”9月7日上午,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相关人士对媒体表示。也就是说,港人在深圳置业将有更加灵活的选择。
今年53岁的黄女士是香港观塘区居民,如今和丈夫、孩子一起住在一套不足60尺的住宅内。“孩子到了适婚年龄,住一起不方便了,以后可能还是到深圳养老,毕竟价格便宜一些,如果买个公寓,对我们来说压力不算很大,是可以考虑的方向”。她向南方+表示,每次来深圳消费,也会留意深圳的楼市信息。
位于福田沙嘴的金地花园颐养中心同样受到港籍老人的欢迎。据介绍,港籍老人选择这里的原因,除了由于价格实惠,还被这里的细致服务所吸引。“这里的价格6900-13000不等,双人间单人间都有,而且工作人员也都会讲白话。”据负责人介绍,该颐养中心入住的港籍老人子女均在深圳工作,探望非常方便。此外,这里的日间活动也非常丰富,每一层楼都有较大面积的公共区域供长者活动,下棋、扑克、画画、八段锦......通通都有。“这里配备了24小时值班医护,可以随时应对老人发生意外。还有定制膳食服务,保证老人吃得均衡、营养”。据悉,这里离北京大学香港医院距离较近,长者看病也比较方便。
▲金地花园颐养中心
南方+了解到,香港居民在香港的公立医院看病基本免费,合资格香港长者每年在香港还可以领取4000港元的医疗券。不过在内地,目前仅包含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及荔枝苑社康服务中心。
▲金地花园颐养中心长者饭堂餐饮
的确,北上养老的“最后一公里”最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空间。
目前一些北上养老的港籍长者并没有办理内地医保,即使办理了,受到缴纳年限的限制,只能用于“符合规定的大病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普通门诊不予报销,额度也十分有限。为此,他们不得不从另外的途径寻求医疗保障。
一些香港居民本身在香港购买了商业保险,但由于跨境医疗方面数据还未打通,报销流程也较为复杂。
在内地无法享受原本的医疗福利,回香港看病,反复过关,对病中的老人又是无法承受的身体负担。
为此,粤港两地政府部门出台多种举措方便港人北上养老。
2021年3月,针对如何让港澳居民在深圳享受到和香港澳门一样的医疗服务、方便的医保结算,三地医疗人才如何自由流动等问题,深圳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的若干措施》。其中,深圳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作为第一个试点医院,让跨境病人在深圳也可以使用香港、澳门上市的药品、器械。
今年5月,香港特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宣布推出“支援粤港澳大湾区医院管理局病人先导计划”,合资格病人每次接受港大深圳医院指定门诊诊症服务需缴付100元人民币诊金(经医管局核实的指定享有豁免医疗费用人士除外),余下费用差额则由先导计划资助,上限为2000元人民币。
政府发力,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也在通过提前缴纳社保的方式来为北上养老未雨绸缪。
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截至2023年3月底,港澳居民在深参加职工养老保险4.45万人;而从2020年6月起,未就业港澳籍居民也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业务。
他们和深圳居民一样,拥有自己的社会保障号码和社会保障卡,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缴费满15年后即可办理退休待遇领取手续。
今年5月,来自香港的兰女士通过粤省事平台线上预约了港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业务,并在7月份拿到了自己的港籍社保。
据她介绍,只要有深圳特区的居住证就可以自己缴纳社保;如果是在内地入职,则可用回乡证缴费。
兰女士曾在深圳工作,后来离职移居香港,依然选择通过灵活就业的形式继续缴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退休后打算到深圳养老。
兰女士现在居住的地方楼下就有护老院,在深圳工作的时候,她也查看过社区附近的养老环境深圳不仅养老环境比香港好太多,院内设施也比香港更全、更新。
兰女士介绍说,身边的港籍朋友很多都想参加社保,也有很多一直在缴纳,都是希望可以享受到深圳的医疗和养老保障。
除了养老外,医疗保障也是兰女士关注的重点,她表示,在香港看病往往需要花大量时间在排队上,举例像一个简单的痔疮手术,在香港如果是去政府医院,便宜但起码得排三两年时间,去私立医院许说可以很快安排上,但则要巨额开销。在深圳则可以很快看到医生,还可以通过医保承担一部分费用。
无论是赴深养老机构养老,买房养老还是提前交社保,都是港深日益紧密联系、跨城壁垒日益减淡的表现。随着相关部门和居民个人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展望有更多港澳老人来到内地颐养天年,实现港澳粤大湾区真正的无障碍双向奔赴。
文/图 :孙梦圆 王飞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