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重大突破!广州科学家成功了

广州青年
+订阅

据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最新消息,该院7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ell Stem Cell(《细胞干细胞》)发表封面研究论文,显示科研团队在猪体内成功培育出人源中期肾脏,这也是世界范围内首次报告人源化功能器官异种体内培育案例。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具有高分化潜能、强竞争及抗凋亡能力的新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结合优化的胚胎补偿技术体系,在肾脏缺陷猪模型体内实现了人源化中肾的异种体内再生。

研究团队在植入代孕母猪体内的猪胚胎中培育出部分成型的人类肾脏

供体细胞来源于患者自体

可避免免疫排斥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赖良学介绍,器官移植已成为多种终末期疾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供体器官严重缺乏却限制了这一疗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开展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2万多例,而因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等待移植的患者高达30万,供需缺口巨大。

“基于干细胞的器官异种动物体内再生将是未来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通过该途径获得的人源化器官不仅将具有更全面的细胞类型和更完善的器官结构与功能,而且由于供体细胞来源于患者自体,将有效避免异种器官或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中存在的免疫排斥等问题。”他表示。

突破人源化器官

异种体内再生诸多障碍

但实际上,基于胚胎补偿技术实现人源化器官异种体内再生存在诸多障碍,包括人源多能干细胞的分化能力不足,在异种动物胚胎内的生存能力低下、大动物模型提供的器官缺陷生态位难以形成、异种胚胎嵌合补偿技术体系不完善等,导致从猪体内培育人体器官的设想一直没有成功。

为了寻求突破点,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课题组、潘光锦课题组以及Miguel A. Esteban课题组组成联合攻关团队,在中国科学院“器官重建与制造”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下,围绕人体肾脏的异种再生这一世界难题开展了5年多的探索。

攻关团队对人-猪胚胎补偿技术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最终确定了理想的胚胎补偿技术流程,即在桑葚到早期囊胚时期注射3-5个人源供体细胞,以构建嵌合胚胎,后者在等比例混合的胚胎培养基和干细胞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后,移植入发情周期同步的代孕猪,即可获得嵌合猪胎儿,最终成功实现了人源化中肾的异种体内再生。

对解决供体器官严重短缺难题

具重要意义

该研究严格遵守相关伦理规定以及国际惯例,在3-4周胎龄内终止了妊娠。共获得2只胎龄25天,3只胎龄28天的中肾嵌合胎儿。这些嵌合胎儿的中肾内人源细胞占比最高可达70%,而人源细胞参与形成的中肾小管所占比例最高可达58%。针对肾脏发育关键功能性基因SIX1,SALL1,PAX2及WT1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证明,人源供体细胞已分化成为表达这些基因的功能性细胞,说明伴随着胚胎发育,肾脏缺陷猪胎儿体内的人源供体细胞将能够支持人源化肾脏生成。

这项成果首次证明了基于干细胞及胚胎补偿技术在异种大动物体内再造人源化实质器官的可行性,为利用器官缺陷大动物模型进行器官异种体内再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对解决供体器官严重短缺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猪体内为人类培育器官

仍需数年时间

据悉,研究人员接下来希望让肾脏在猪胚胎中发育更长时间,以帮助了解这些器官的早期发育以及疾病是如何出现的。

他们还打算尝试生成心脏和胰腺等其他人体器官。

图为胚胎内人类肾细胞(红色荧光)与 “野生型 ”猪胚胎的特写对比

不过,据专家称,在猪体内为人类培育器官仍需数年时间。

例如,本次研究中的肾脏仍然带有猪血管,因为人类的血管会被怀孕母猪的免疫系统排斥。

要克服这个问题,需要更加复杂的基因工程,这样才能使肾脏适合移植给人类。

编辑 | 青年君

来源丨广州青年(ID:gz_gqt)综合整理新华社、南方都市报、新华网、广州日报、广州广播电视台

合作、投稿 | gzqntg@163.com

转载请注明 | 广州青年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