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主导,广东机器人产业将在核心零部件制造上迎新突破。9月11日,南方+记者从广东天太机器人有限公司获悉,《精密电驱动谐波齿轮模组通用技术要求》计划已正式立项,是广东首个立项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家标准,将助力中国机器人产业进一步掌握产业上游技术和定价权。
9月11日,标准制订工作组成立。
精密电驱动谐波齿轮模组技术,是应用在一体集成式机器人关节上的关键技术。该技术集成了集成式谐波减速机、集成式伺服电机、编译通讯、驱控器及算法软件等高端精密技术,每项技术研制难度大。
此次立项的国家标准,则是在机器人关节、集成式伺服电机、集成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技术突破后,推动形成行业技术规范。“在集成关节技术上,融合各项高端技术、功能运转实验,立项的标准极具创新性和挑战性。”全国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志刚说。
王志刚介绍,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大多依赖进口减速机、电机技术,且绝大部分使用分离式使用方法。一体集成式机器人关节技术,创新性使用集成式机器人装配技术,同时率先制订国家标准,也将为以后该类技术产品的发展提供技术规范指引。
目前,广东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加强关键技术领域的标准研究,推动产业变革。
此项标准由佛山顺德企业广东天太机器人公司牵头,联合珠海格力、贵州群建精密、广州奥松电子、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重庆大学等行业知名企业、检测机构、高等院校共同完成。预计经过18个月的测试验证以后,标准将正式进入市场。
天太机器人工厂一角。
“此次设立的标准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模组化,多项技术的综合;二是电驱动,这将是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方向。”天太机器人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郑滨介绍,天太希望通过标准的建立进一步推进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实现模块化和标准化,助推机器人产业实现大批量规模化生产。
资料显示,广东天太机器人公司2014年在顺德成立,是一家集成式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制企业,专业研发生产一体集成式运动关节、一体集成式驱动轮、减速机、电机等核心零部件。
“有幸看到佛山有许多像天太一样的实干企业,长期勇于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关口,也得到了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业内的专家学者及国家标准化行政管理与部门的认可,希望编制工作能够早日完成。”在9月11日标准制订工作组成立会议上,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副处长蔡捷章说。
【撰写/摄影】南方+记者 蓝志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