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访谈|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成立,对深圳意味着什么?

南方+ 记者

9月8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成立大会在该校西丽湖校区体育馆举行。这意味着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正式成立。

据了解,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是教育部发布《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实施以来,全国第一所以优质“双高”学校为基础设立的职业本科高校。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前身是1993年创建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职院被誉为中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成立,对学校、深圳职业教育以及深圳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对此,南方+记者日前专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原副会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校校长俞仲文。

“我非常开心,也非常欣慰,通过深职人30年的努力奋斗,梦想终于实现了。”当天受邀参加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成立大会的俞仲文说。

俞仲文称,深职院一直走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前列,比如早在2001年就在教育部的支持下进行过四年制高职试点,培养的人才因为专业基础扎实、技术功底深厚、实践动手能力强,得到了企业界的高度赞扬。

办学30年,正是因为深职院深入对接国家所向、深圳所需,勇于在教育教学等各个领域先行先试、锐意改革,才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此次成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也从侧面说明各级政府部门、产业界以及社会各界对深职院办学实力的认可。

在俞仲文看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成立,其重要意义在于不仅填补了深圳职业本科教育的空白,标志着深圳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而且又一次宣告了职业教育绝对不是一种层次教育,而是另外一种类型的教育。

“这种教育不仅有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也应该有高等职业本科教育,甚至应该有高职研究生教育,培养一大批专家型的活跃在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第一线的现场工程师、现场技术师、现场工艺师等等。职业教育的完整体系正从理想正在走进现实。”

据了解,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但办学层次不高、体系不健全等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吸引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2019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还提出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2019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了首批15所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更名结果,它们由“职业学院”正式更名为“职业大学”,同时升格为本科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消息在职教界引起很大关注。在上述背景下,被誉为中国高职教育“一面旗帜”的深职院成为职业本科高校,被各界寄予厚望。

2021年1月发布的《教育部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 争创世界一流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将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部分本科专业,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学校。同年发布的 《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加快推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办成职业本科学校,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水平。

今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同意设置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函,同意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今年,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本科首次招生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现代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工程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数字动画专业,共录取200人。首届本科全部面向广东省内本科批次招生。报考物理类所有专业投档分数线均超过广东省特控线,录取最低分555分,超过特控线16分,学校本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随着改革的推进,会有一批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职业教育院校进入到本科行列,高职院校升本,不能只是挂一个牌子,重要的是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培养国家、区域所需的专家型技术技能人才。”俞仲文说。

在俞仲文看来,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在新技术的冲击之下,“蓝领”和“白领”的界限正在日渐模糊,产业一线对“灰领”的需求更为迫切,他们既需要像“蓝领”一样有很强的动手、实操能力,同时又需要像“白领”一样,有深厚的管理、设计、工程等理论基础,了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有更加复合型的技术积累,还拥有一定的创新精神。高等职业本科院校需要提升内涵,更多的培养“灰领”,也就是专家型技术技能人才,适应产业的发展。

俞仲文认为,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天地广阔,大有所为,但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依然认可度不高。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在职业教育提升发展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比如很多单位选才都会看学历文凭,要引导从学历型社会向资格型社会转变,后者更强调能力为上;比如建立更为科学、畅通的职业教育升学体系;比如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预期,提高福利待遇,体现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尊重等。”

俞仲文认为,成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构建起完整的深圳职业教育体系,对于深圳经济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今天,整个产业都在智变,出现了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新趋势,企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简单来说就是‘三换’,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在这种形势下,能承担“三换任务”的人才从哪里来?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本科教育将承担着这一重任。”俞仲文说,发展能更加适应当前产业“智变”的更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培养更多专家型职业技术技能人才,这是深圳高质量发展给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提出的新任务。

目前深圳有3所高等职业院校,分别是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民办)。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官网发布公告,拟以深圳技师学院为基础设立深圳城市职业学院,这意味着深圳将再添一所高职院校,达到4所。

在俞仲文看来,与北京、上海、广州比,目前深圳高等职业院校数量较少。他建议深圳未来可加大高职院校建设,至少在数量上要与普通高等院校数量持平,才能更好地助力深圳的优质制造和创新制造,“因为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关系最为密切。随着产业的细分,应该多一些极富特色的专业职业学院,少一些综合性职院。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产业或社会资本来举办或联合举办这些具有特、高、精、专特色的高职院校。”

俞仲文认为,深圳高等职业院校尽管目前数量小,但发展基础和实力很好,深圳高职院校应有志于成为打造深圳造的世界一流品的重要基地和动力源,“中国制造的世界品牌目前还较少,深圳职业教育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圳将打造一流职业教育高地。出台《深圳经济特区职业教育条例》,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适度扩大中职教育规模,保持高职教育规模总体稳定,推动建设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中-高-本在校生规模比例达到48:42:10。

相关阅读: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成立大会举行

南方+记者 孙颖

编辑 王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